移动学习网 导航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山东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2024-06-01m.verywind.com
(急)人教版高考语文默写常考的名句及重点名句大全~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课本1-6册文言知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守,i舶口此(陈述)

  说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辞{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复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①自杀未遂(成功),

  遂{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

  小I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10.朝{②于是人朝见威王(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读zhao,早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11.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

  12.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示假设)

  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纵横)

  13.方{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才,刚刚)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美好)

  14.{③京中右善口技者(擅长)

  ④王曰:“善。”(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

  15.间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夹杂,搀杂)

  《触龙说赵太后》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

  16.质』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作人质)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

  ③凡我父兄及国子姓(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赶得上)

  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18.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

  ①少时,一狼径去(表示时间很短)

  19.少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读shoo,年龄小)

  ①何异断斯织乎(不同)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特别的,特殊的)

  20.异③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④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⑤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别的,另外的)

  《季氏将伐颛臾》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

  21.是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22.疾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急速)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

  13.止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仅仅,只)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24见②曹刿请见(召见),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现)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走过,经过)

  ②过犹不及(超过)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

  ④是谁之过与(过失)

  ⑤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⑥故尝与过宋将军(访,探望)

  《寡人之于国也》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26.数口之豕,可以无饥矣(shu6,

  ④数罟不入湾池(读c,密)

  ①百发百中(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28.直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①非我也,兵也(兵器)

  兵②穷早黩武(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④草木皆兵(兵士)

  ①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30.胜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劝学》,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31.绝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ang,竭力,勉强)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逛(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35.闻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过秦论》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制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失、丢失)

  40·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

  ③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读duo,计算)

  41.度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读du6,揣度)

  《鸿门宴》

  ①万事如意(顺、随)

  42.如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

  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43.举③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全,杀尽)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44.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45.意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

  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46.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47.期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48.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招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49.临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50.次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称引,引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53.乘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就着)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54.叫缀嚣缥*,岩笔肭竹削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堂田虏谰田律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①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l⑤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

  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顷之,烟炎张天(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3.既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夕M总也”(V岫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V岫i,,Pr~l,因为)

  4.为⑤吾属今为之虏矣(vvei,介词,被)

  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动词,作为)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酗口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呢)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圃I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5.五{③寿毕,请以剑舞,.围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L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词邀活田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1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1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处于困境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看做相等)

  1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使……归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流血漂橹(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洁其居,美其服(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使……离散)

  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少仲尼之闻(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粘不完,我的邮箱898787713@qq.com,发给你,可能没大有用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4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必背名篇名句"诗词曲(30首)
  4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4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4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4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5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5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潜《归园田居》)
  5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5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5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蜀道难》)
  5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9.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6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65.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6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67.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6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69.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7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7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7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75.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78.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79.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80.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8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8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8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84.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8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8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8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8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9.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90.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
  92.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
  9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9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9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9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9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0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0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3.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10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05.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高中其它要求掌握名篇名句
  10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0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0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10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1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11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折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11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11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16.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11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118.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2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12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12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2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1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12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3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3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3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3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3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3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3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3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3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4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41.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曹植《白马篇》)
  142.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4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145.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146.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14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4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149.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15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5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5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15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55.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15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1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5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5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6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1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6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 屈原列传》)
  16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朝" 解缙)
  164.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6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166.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7.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高考语文常见名句默写
  • 答: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易经》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9.祸兮,福...

  •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句默写总结
  • 答:高考名句默写题6分的分值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高中有哪些常考的古诗句默写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语文常考古诗句默写,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句默写(一)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 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题重点句子
  • 答: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题重点句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 高考常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
  • 答:高考常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如下:《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 答: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一)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 答: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如下:高考语文是中国高中教育的核心科目之一,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程是最需要认真准备和复习的科目。其中名句默写也是高考语文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书到用时方恨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吃螃蟹的人,都不可能像螃蟹一样走路。

  • 名篇名句默写
  • 答:名篇名句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日暮途穷”大概是人生的大悲,很多诗人也会在不得志时痛苦、悲叹,李白《行 路难》中便展现了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秦的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 揭露和控诉了秦这种自私无道的语...

  • 琵琶行名句默写常考句子
  • 答:名言名句默写(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

  • 高中文言文默写前后句
  • 答:高中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精选题集 第一部分 古文(共10篇) 一、《劝学》 《荀子》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群臣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高考默写《岳阳楼记》有哪些名句?
  • 答:岳阳楼记经常默写的名句如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释义: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释义: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