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范仲淹展现一个政治家豁达的胸怀的事例 范仲淹有什么胸怀

2024-05-31m.verywind.com
联系现实,谈谈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对于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1、指导意义:
在生活中应该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应该保持一种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积极心态,而不要一味地在自己的消极意志中沉寂下去。
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始料未及的故事,有离别,有相聚,有新生,有死亡。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泰然面对,始终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为喜事而忘形,不为悲事而失态。同时,在人生的旅程上,也要学会淡定自若,学会处之淡然。
2、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意思是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其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范仲淹与苏轼的友情,同处宦海时,他们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范仲淹退出仕途后,与苏轼不计前嫌的交往。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宋史卷范仲淹传,读范公文集,才悟到范仲淹的十四字的深弘誓愿是他的由儒家的“兼济天下”到佛家的“普度众生”的境界的人生轨迹。他少年时,在长白山醴泉寺(今山东)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整数茎,入小盐以啖之。”冬夜读书,为振作精神,以冷水沃面。虽然“人不能堪”,而“仲淹不苦也。”后来他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在应天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师从戚同文,继续“苦心劳形”,“五年来常和衣就枕”,“读书累年不解带。他曾立下不能当良相,即当良医的志向”。他说“能及大小生民者,固为相为然”;“在下而能及大小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后来,他的忧思更为深远。他表白有“益天下之心,重千古之志。”他称他的至诚所趋者,乃是“以万灵为心,以万物为体,思与天下同其乐。”他坚持“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他无论当文官,抑或任武官,都深得民心。这是因为他“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爱持众同,乐与人共。”

范仲淹与韩琦同心协力抗击西夏时,边上人唱道:“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任开封府尹时,开封人称他“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明代何渊镌说:“大凡能任天下之重者,必以天下为心。心之欣戚,主乎人而不私于已。”这是对范仲淹的伟大人格和精神的高度概括。

  • 《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豁达,博大胸襟的千古名句是
  • 答:《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豁达、博大胸襟的千古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相关知识:1、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

  • 表达范仲淹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答:表达范仲淹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

  • 范仲淹的故事文言文
  • 答:3. 文言文范仲淹的故事的大至意思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自小胸怀大志,苦学不辍.26岁(1015年)时举进士初登仕途.1040年,以“龙图阁学士”的官职出任陕西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侵犯.1043年出任副宰相后,和其挚友欧阳修等人提出了均田赋、减徭役等...

  • 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答:而范仲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很小的时候身世坎坷,但是最终能够做到一个宰相,然后又主导了庆历革新,然后施展了自己的一生抱负,这样的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人格伟大、心怀天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官至宰相,范仲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答:范仲淹是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

  • 范仲淹负责任的故事
  • 答: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范仲淹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犯言直谏,乃至多次被谗受贬,却至死不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2、故事的主旨:范仲淹...

  • 范仲淹的故事
  • 答: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

  • 结合《岳阳楼记》和《渔家傲·秋思》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范仲淹?
  • 答: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一种雄浑激昂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兴衰、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他对历史的追溯、社会的变迁和生命的短暂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展示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人的聪明才智、深邃思考和高尚情怀。而《渔家傲·秋思》则展现了范仲淹的豪情壮志和超脱尘俗的态度。

  • 概括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大意
  • 答:1. 概括《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全文内容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 有谁知道范仲淹的政绩有哪些?急!!
  • 答: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