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024-05-23m.verywind.com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是子贡对孔子说的话,意思是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孔子说这也不错了,但不如“贫而乐,富而好仁”。子贡的话是人外在应当怎样。而孔子则高一个层次,从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总之,他们要求每个人的修养是强大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贫富所影响。也即孟子所谓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告诫人们:人在经济贫乏的时候,虽然穷困,但为人不谄媚;人在经济充足的时候,虽然富裕,但为人不骄傲。这句话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子贡说:“贫穷但不去巴结别人,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但依旧快乐,富裕依然很好礼节的人。”子贡又说:“就是《诗经》说的‘把骨头或玉石打磨成器物一样吧?”孔子一听,很高兴地说:“啊,真是聪明的端木赐(子贡姓端木,名赐),我可以与你论《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知道未来的事。”

  【商释】这样的话,我们不是仅仅从孔子这里得知,很多人都讲过同样的道理。诸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文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我在此谈及的是《论语商释》,所以就从孔子开始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这里的对话确实很有价值。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表面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问题远远不止如此。中国人不是讲“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吗?是啊,穷了不就没人搭理你了吗?而这些穷人为了活命也只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巴结那些富人,看看能不能给碗饭吃或是给帮个什么忙。于是也就成了“谄”;而对于那些富人来说,正好相反,他们是富在深山里的。但却整天有人去“打扰”他们,他们一方面感觉到自豪,另一方面,打扰的人多了他又嫌麻烦。久而久之,必“骄”无疑。深山里的富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居住在闹市里的富人了。
  以上都是子贡的观点。但是孔子不这样认为。孔子说的是“贫而乐,富而礼”。显然了是上了一个台阶。贫穷还能够快乐,富裕了还能好礼。这可真是难得啊!一个人都吃不上饭了,却还在那乐哉乐哉的,岂不可贵?腰缠万贯还对别人讲礼貌,岂不可爱?
  然而,如此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社会里是很少出现的。有多少大款们不是没有文化、缺乏修养、口吐脏言狂妄之徒?对于社会没有任何责任感,对别人颐指气使,对待自己的部下,动辄就是我养着谁谁云云。似乎有了钱,天下就是他的了。大有忘乎所以之势。而许多的穷人,为了生计,也甘愿被人颐指气使。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富人一旦天气变化了,则变得破罐子破摔;而穷人一旦有了钱财,则是数典忘祖,背信弃义。
  这似乎是中国社会的恶性循环,真乃马太效应也。
  或因如此,我才有理由认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言确有意义。当一个人读到孔子的话以后,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进而变化一些。再有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时间长了或可改变一些。对于一个公司的老板来说,公司小的时候,不必馁,而公司大时,亦不必骄。心态好才会结果好。不但要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要做到“富而有礼”。若此方可留英名于后世。

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此章的前一句对话,孔子温婉地否定了子贡的看法,提出了安贫乐道,有钱而谦逊好礼的道理。下一句意思是说,子贡悟到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追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犹如切、磋、琢、磨一样精益求精。这样的看法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认为可以和赐讨论《诗经》了;认为赐是个可以举一反三的学生。从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价值取向。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