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曹刿论战 鲁人曹沫 两文在描写方法有什么异同 鲁人曹沫中以勇力事鲁庄公的“以”什么意思

2024-05-23m.verywind.com
《曹刿论战》~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 4】伐(fá):讨伐,攻打。   【 5】我:《左传》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 6】公:鲁庄公,鲁庄君主。   【 7】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8】肉食者:指有权位的贵族。   【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见:拜见。   【12】何以战:即“以何战”。以,用、凭。   【13】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 专,独自(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人:大臣,臣子。   【15】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6】徧:同“遍”,遍及,普遍。   【17】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   【18】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9】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向神禀报)。信,信实,这里指对神说实话。    【20】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任。孚:为人所信服。   【21】福:赐福,保佑。   【22】狱:案件。   【23】虽:即使。   【24】察:详审,细究,仔细审查。   【25】情:(以)实情判断。   【26】忠之属也:尽了本质的一类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   【27】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30】于:在。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   【31】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即击三次鼓;最后一段中“一鼓”   指第一次击鼓,“再”指第二次击鼓,“三”指第三次击鼓。   【32】败绩:大败。   【33】驰:驱车(追赶)。   【34】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   【35】轼:车厢前边的横木,供扶手用。   【36】遂逐:就追赶。逐,追赶、追击。   【37】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8】故:原因,缘故。   【39】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40】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   【41】再:第二次。   【42】竭:(士气)枯竭。   【43】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4】伏:埋伏。   【45】靡(mǐ):倒下。   【46】测:估计,推测   【47】民弗从也:弗:不。 从:听从
三行对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   乃入见。问:“何以战?”   于是他进宫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众人,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猪、牛、羊等祭品,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信:实情。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信:信实,这里指对神说实话。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诉讼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必:一定。 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你。”   忠:尽心竭力。 属:类。 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请:请允许。 从:跟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的时候)。   鼓:击鼓进军。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之:此为助词,补足音节,无实在意义,古人为使朗读时上口用的。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行。”齐军三次击鼓进军。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驱车追击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大败。之:齐军(也有一些教材译为“补足音节”同“公将鼓之”的“之”,两个解释都可以用,或者听老师的要求。)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还)不行。”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   下:下车。 视:察看。其:他们的。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战车,手扶车厢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瞭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的原因。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其:其中的。 故: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鼓:击鼓 作:振作。 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枯竭。彼:他们的。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克:战胜。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   测:估计,推测。 惧:恐怕。 伏:埋伏。 焉:“于之”,语气助词。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迹杂乱,望见战旗倒下,所以追击齐军。”   靡(mǐ):倒下。 故:所以。 之:代词,指,齐军。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才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车前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古今异义
  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4。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   5.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9. 间:暗使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当中 (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断 (虽与外人间隔)   时 (奉命于危难之间)   间或,断断续续 (时时而间进)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
关于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写法跟《曹刿论战》大体相似,可作比较。摘录如下: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可也
《曹刿论战》赏析(孙绿怡)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这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写战前,写曹刿请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是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的,作者记述了他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是相对于“素食者”而言的,显然,这是以饭食精粗对执政贵族和平民所作的简单划分。与乡人所表现出来的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相反,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肉食者鄙”已为乾时之战所证明,那一次“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如今齐军压境,岂可再让国家败在他们手中?接下去,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第二段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鲁军一鼓作气挫败了齐军。在追击的问题上,曹刿确察虚实而后动,制止了庄公的鲁莽,待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的轨迹、登轼望齐军麾帜旌旗之后,才果断地表示:“可矣。”此战鲁军大获全胜。   第三段,用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这部分实际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夫战,勇气也。”在此,曹刿所说“勇气”,是战时士气的集中表现,是军士临战时的激情和果敢拼杀的昂扬斗志。齐军三鼓,鲁军并不应鼓而动,齐军激发起来的勇气没有得到相对的呼应,反而很快由亢奋转为衰惫。曹刿抓住了这种士气和心理变化的有利时机号令鲁军,一举得胜。此外警惕“大国难测”,不忘实地侦察,确证齐军是败溃而非诈退,也是扩大战果、稳操胜券的重要原因。这段文字是从道理上对第二段战事实况的分析和论述。   从军事角度说,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着重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正确掌握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这一战例历来受到军事家的重视,毛泽东也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作了军事学的评论。   从文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练,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编辑本段段意
  第一段(曹刿问战)   总: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问”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曹刿参战)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曹刿论战)
  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既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假如要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车观察齐军车轮碾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首先这句话主语: 鲁国人曹沫

谓语:事 ,指的是共事的意思,因为鲁庄公是帝王,应该理解为在他手下做事
宾语:鲁庄公
句子成分都齐全了,然后“以勇力”肯定是作状语
以是介词 是 凭借的意思

《曹刿论战》主要通过语言描写中的对话来描写人物形象,而鲁人曹沫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