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裹足文言文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文言文《裹足》的翻译

文言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参考译文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2. 裹足的古文记载

瞻龙闱,近凤城。都人云会,芬茀夹道欢迎

一年好事,今朝属东君。歌管欢迎五马,金章烂、华毂朱轮。班春了,归来燕寝,香重烛花轻

十里暮潮平。贤刺史,来暮相欢迎

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

翔凤阑干,啼鹃院宇,相逢似梦才醒。谁道无情,飞红舞翠欢迎。青春绿发花前饮,醉自歌、记那时曾

今古稽山,风流人物,真是生申处。儿童竹马,欢迎夹道,争为使君歌舞。道当年、蓬莱朵秀,又来作蓬莱主

缠足的习俗

---------------

缠足的本义和起源曾被一般人大大地误解过。但无论怎样,它曾是代表一种束缚并压迫女性的记号,而且这个方法是很适宜于这种效用的。宋时,儒学大师朱熹也曾很热心地推行缠足制度于南部福建,作为传播汉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人以男女有别。倘使缠足只当作压迫女性的记号看待,那一般做母亲的不会那么热心地替女儿缠足。实际上缠足的性质始终为性的关系,它的起源无疑地出于荒淫君王的宫闱中。它的所以获得男子的欢迎,乃缘于男人崇拜金莲和绣鞋儿作为恋爱的偶像,并欣赏其婀娜的步态,其所以能获得妇女的欢迎,则缘于她们的欲勾动男人的爱悦而已。

缠足制度的起源时代问题,为一大争辩的题目。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比较适宜一些的,还是谈谈它的演进吧。所谓缠足的惟一确切之解释为用几码长条子的布,把足部束紧起来而废弃短袜。这种方法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者为南唐后主的艳迹,其时期约当第十世纪初期或宋代之前。唐代的杨贵妃还穿着短袜,因为她死后有一只短袜流落于一个老妪手中,而辗转传览于民间,凡纳钱百文,都得一观。疯狂样的赞美女人之纤足和她们的弓鞋的风气盛行于唐代。弓鞋的式样系鞋头向上弯翘,大类罗马划船的船首,或即为缠足之起源或一种初步的形式。此种弓鞋本为宫中 *** 所用,在这种奢华的氛围中,充满着女性的舞蹈,笙歌,萦绕着麝香龙涎,锦绣珠帘,天然会产生一种别出心裁的意匠,其结果即为此种性的矫饰。这一个创造的心意,系属于南唐后主,他原来是一个细腻的诗人,他有一个缠了足的宫女,能轻盈地缓步于六尺高的金质莲花瓣上,四周复缀以珠花金链。从此这个风尚受民间的模仿,这缠小了的足,因以饰地称为金莲或香莲,此等字眼且常点缀于诗句中。这个“香”字倒是下得很有意义,因为它指示出中国富贵家庭中的多 *** 的气息,他们的书斋固充溢着异香,而巨帙著作便写作于这样的书斋中。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小题1】D【小题2】C【小题3】A【小题4】D【小题5】(1)①第二天,改任交趾道御史,(皇帝)命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

(得分点:明日、改、日,全句大意)②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得分点:第、草、安在)(2)①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②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③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

(任选二例,概括大意亦可) 解析 【小题1】分 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同语境是否相符。题中,D项错误在于,“趣”通“促“,赶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分 析:C项的“以”均作介词,相当于“用”。A项的“之”,前者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可不译;后者作代词,相当于“它”。

B项的“者”虽都作助词,但前者表停顿,可不译;后者做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于是、就”;后者相当于“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分 析:此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可先整体阅读,弄清其大意;然后找出其中的动词,在动词的宾语或补语后断句;还可依据文言中的对称句式断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分 析:D项错误在于:李时勉只陈述六件事便说自己“惶惶不能悉记”只是托辞,实则是有些事很难开口,为尊者讳和为死者讳只好敷衍,这从下文宣帝说“难言”可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分 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明日”即“第二天”;“改”是“改任”之意;“日”作状语,相当于“每天”。第(2)句中的“第”作副词,相当于“只是”;“草”即草稿,“安在”即“在安”,意为“在哪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年幼时,冬季寒冷,用被子裹脚伸入桶中,诵读不止。

中永乐二年进士。性情刚烈耿直,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十九年,三殿火灾,下诏求直言。陈述时事十五件。

成祖决定迁都北京。而李时勉进言营建不对,违背了皇帝的心意。

之后,(皇帝)观看他的其他说法,很多都切中时弊,把它扔到地上,又捡起来再看,最终多予以施行。不久,李时勉被诬陷入狱。

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推荐恢复官职。洪熙元年,(李时勉)又上疏言事。

仁宗大怒,召到便殿,(他)对答不屈服。皇帝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几乎死了。

第二天,改任交趾道御史,命令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事。(李时勉)上了三次奏章,就被关进锦衣卫监狱。

李时勉对某位锦衣卫千户有恩,千户恰好来到监狱,秘密招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得以不死。宣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李时勉当初如何得罪先帝的事。

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

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去,没有碰上。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道:“你这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紧说出来。”

李时勉叩头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皇帝听到这样的话,怒色才渐渐消散。

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止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

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回答说:“烧掉了。”

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称赞李时勉忠诚,立即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宣德五年,修订《成祖实录》完成,(李时勉)升为侍读学士。

皇帝巡幸史馆,抛撒金钱赏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

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祭酒。

正统八年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一直到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

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李时勉做祭酒六年,提出格、致、诚、正四字口号,教诲勉励学生十分深切。

(他)崇尚廉耻,抵制钻营,辨别贤愚,昭示劝惩。学生贫困不能操办婚丧的,(他就)节省餐费周济救助。

督促(他们)读书,灯火通宵达旦,吟诵之声不绝,人才兴盛,超过往日。

4. 裹足有什么本义

本义是包裹其足。

引申为止步不敢向 前。《史记•李斯传》:“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人秦。”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豪杰之 士,安得不短气;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 ”旧时女子 缠足亦称裹足。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杭州 赵钧台买妾苏州,有李姓女,貌佳而足欠裹……赵 欲戏之,即以《弓鞋》为题。

女即书云:‘三寸弓鞋自 古无,观音大士亦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 间贱丈夫。

’”清代王逋《蚓庵琐语》:“〔康熙〕元年以 来,所生之女,禁止裹足。”。

5. 文言文翻译

1.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神灵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

2.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6. 翻译文言文

起初,魏国人范睢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金子及酒食。

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

范睢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溺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范睢悄悄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

看守于是去请示把席中死人扔掉,魏齐正喝醉了酒,便说:“可以。”范睢这才得以脱身。

事后魏齐后悔,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把范睢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秦国任谒者之职的王稽出使魏国,范睢深夜前去求见。王稽把他暗中装上使车,一起带回国,推荐给秦王。

秦王决定在离宫召见范睢。范睢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

秦王乘轿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略微听见了几句,便屏退左右随从,下跪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指教我的?”范睢只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

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对我赐教吗?”范睢才说:“我哪里敢呢!我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失误的大事,关系到您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一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真心,所以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

死,是人人都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再投奔秦国了。”

秦王又下跪说:“先生您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是上天认为我混浊,为了保存秦国的祖业宗庙而把您赐给我的。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再怀疑我的真心了!”范睢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

范睢这才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对付各国,就好比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 。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的谋划不忠心,但是大王您的方针 也有所失误。”

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但是左右随从有不少人在侧耳偷听,范睢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以看秦王兴趣的高低。他于是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划。

当年齐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而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劳,便起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使齐国几乎灭亡。

这个结局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

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一旦归附您,齐国就惊慌失措了。

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便是秦国掌中之物了。”秦 王说:“好。”

于是以范睢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

7. 贾三近的文言文及注释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济矣而追逋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 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 已,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 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伤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皆俞允。

神宗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以太后家姻,夤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时方行 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初,有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 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十二年,召掌光禄,其秋,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大饥,振贷有方。召拜大理卿。未上,以亲老归养。起兵部右侍郎,复以亲老辞,不许。寻卒。(选自《明史.贾三近传》,有删减)

译文: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官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上疏说'善于治理 国家的人遵循法令而称合百姓的心意,只是去除那些太过分的做法罢了。现在朝廷的命令不被郡县所相信,郡 县的命令不被百姓所相信。减免租税却催讨租税更急,赈灾救难时却像原来一样追缴拖欠的赋税,减轻刑罚了 可是冤死的人到处都是。正常的赋税,供给朝廷的物品,边疆需要的费用,即使想减少却毫厘都不可以。这些 规定,没有谁可以改变。而且监司考核官员,大多选取那些振作多事之人,而轻视宽容平和之士,守令虽贤能, 安抚养育百姓之心渐渐变得苛刻精明,抚慰爱惜百姓的念头一天天地被征收赋税输入官府改变,人民怎能不困 苦。请求告诫官吏务必守法,而监司殿不要只是贪取眼前的功用,失掉了宽厚大度之体。”

随后,又上书说:"巡抚巡按众臣对待州县长官,一概重视进士而轻视举人。同样是宽厚,说到进士就认为 是抚恤,说到举人就认为是纵容。同样是严厉,说到进士就认为是精细明察,说到举人就认为是苛刻凶暴。所 以作为举人的,不到白头缺齿就不授官;有的人止步不前毁去官服,打消做官的念头。而举人中难道缺乏才能优异的?应该使他们努力走向这条仕途之路,根据所作所为给予鼓励。”诏令都同意。

神宗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因为是太后的姻亲,攀附升官得以镇守湖广。贾三近揭发他的污浊秽行,于 是没有被派遣。当时刚实行海运,很多船只覆沉,因为三近进言而罢免这一劳役。开始,有命令征收赋税以八 分为率,不够数的被非议惩罚。

三近请求给土地贫瘠的人减免一分,皇帝下诏听从他。中官温泰请把全部关税、盐课交纳给内库,三近进言说盐课关税本来是供应边关的费用,现今边关屯田大半荒芜,朝廷又带头破坏这一规定,边塞所依靠的只有这些,如果全都给了宫内,必定耽误边关的大计。议论才止息。

十二年,朝廷召回掌管光禄寺,这年秋,官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京都附近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三近救 济得法。被召回朝廷官拜大理卿。未上任,因父母年老而回家奉养。起任兵部右侍郎,又因年老提出辞 官,没被准许。不久去世。



  • 大学语文文言文
  • 答:1. 大学语文文言文哪些需要背诵的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

  • 比较有气势的文言文
  • 答:4. 求一篇气势 韵脚比较好的古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 谏逐客书怎样断句
  • 答:谏逐客书停顿划分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

  • 《范雎说秦王》文言文阅读
  • 答:解析:⑴“独”,只是;“蹶”,死;“杜口”,闭口不言;“裹足”,停步不前;各1分。⑵“跽”,长跪;“僻远”,地处偏远;“愚不肖”,愚昧无能;“幸”,有幸;“慁”,麻烦;各1分,句式1分。 【思路点拨】考生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

  • 长豫事亲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1. 长豫事亲文言文翻译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文: 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

  • 编一句关于雪的文言文
  • 答:1. 谁能帮忙写一篇关于雪的文言文哈~~~ 风拂玉蝶, 隐绕香萦袖。 冰胚峦叠, 玉尘六出。 千尺银丝系香榭, 恰似冰凘流水。 轻碾步, 余香惊怯。 白沙碎, 欲挽还留。 烟云裹足掠。 摇曳 语怯怯 簌簌西风乱 朔风幽咽 沁骨方觉。 不忍香消化离别 欲问花开何处 寻无路 枝头层叠 随风住 今何处 2. 关于...

  • 写一篇描写雪的文言文
  • 答:1. 谁能帮忙写一篇关于雪的文言文哈~~~ 风拂玉蝶,隐绕香萦袖。冰胚峦叠,玉尘六出。千尺银丝系香榭,恰似冰凘流水。轻碾步,余香惊怯。白沙碎,欲挽还留。烟云裹足掠。摇曳 语怯怯 簌簌西风乱 朔风幽咽 沁骨方觉。不忍香消化离别 欲问花开何处 寻无路 枝头层叠 随风住 今何处 2. 关于...

  • 孟其人文言文翻译
  • 答:1. 孟姜的文言文翻译,急,在线等 相传很久江苏松江府有孟家庄,孟家庄一老翁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很多,一棵就伸到邻居家院子里姜。孟、姜家很好,于是约定秋后结了葫芦一家半。到了秋天,结果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拿分。忽然听到一阵儿葫芦里的声音,孟老翁很奇怪,于是用刀剖开看看芦...

  • 狗恶酒酸文言文的启示是什么
  • 答:6. 狗猛酒酸文言文翻译 这个故事有什么用意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

  • 形容心里明白却不想说破的文言文
  • 答:2. 明明想说别人的错,却有不说破古文 笑而不语多指旁观,是一种态度的表现,没有准确的表达。 在一些人搬弄是非、哗众取宠时,当事人,不发表言论,只是笑笑,并不支持或者反对。例句:小王今天又在我面前说小陈从来不请大伙吃饭,从来不带好吃的来公司,我听后,笑而不语……心照不宣 xīn zhào bù xuān[释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