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中描写周瑜的片段 《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的原句~所有的

2024-06-01m.verywind.com
三国志历史中真正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战功有什么?~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于是就渡江攻打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几万人。就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会平定山越已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任太守,周瑜和周尚一起返回寿春。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任居巢县长,想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周瑜于是就从居巢回到了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将,当即拨给军队二千人,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叫他周郎。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庐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卫牛渚,后来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任命周瑜做中护军,兼江夏太守,让他跟随去攻打皖县,攻克。这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又进攻寻阳,打败刘勋,讨伐江夏,返回平定了豫章、庐陵,周瑜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
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返回守卫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周瑜和程普又进军南郡,和曹仁对峙,各自隔着长江。军队没有交锋,周瑜就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兵马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浚统守后方,自己和吕蒙前往援救甘宁。甘宁的包围解除后,就渡过长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和曹仁大战。周瑜亲自骑着马督战,恰巧流箭射中他的右胁,伤势很重,随即撤回。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就率兵上阵,周瑜便自己起来,巡视军营,激励将士,曹仁因此就退走了。
孙权授任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把下简、汉吕、刘阳、州陵给他作奉邑,驻军守卫江陵。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荆州牧,府署在**县。刘备到京县拜见孙权,周瑜上奏疏说:“刘备以勇猛雄杰的姿质,又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将领,一定不会长久屈从受人支配.、愚意认为最好的计策应把刘备迁来安置在吴郡,给他大规模修筑宫室,多给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让他享受声色之娱,再分开关羽、张飞二人,各自安置一方,让像周瑜我这样的人能协力和他们来攻伐作战,大事就可以定了。现在轻率地割出上地来资助他们,聚集这三个人,部在边境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会是池中之物了。”孙权因曹操在北方,还应广泛招揽英雄,又害怕刘备一时难以制服,所以没有听周瑜的建议。
这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入侵,周瑜就到京县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我恳请和奋威将军一同进攻夺取蜀地,占领蜀地而吞并张鲁,就留下奋威将军固守那里,好同马超结盟援助。周瑜我回来和将军您占据襄阳来进逼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丁。”孙权答应了他。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路途巴丘时病死,当时年纪三十六岁。孙权穿丧服为他发丧,感动了左右的人。灵柩将回到吴县,孙权又到芜湖迎接,各项丧事费用,一概供给。后来专门颁布命令说:“已故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佃客,都不再征收赋税徭役.”当初周瑜受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还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周瑜性情气度宽弘阔大,大体很得人心,只是和程普不相和睦。
周瑜年轻时精研音乐,即使是喝了很多酒之后,乐曲如有缺误,周瑜一定知道,知道后一定回头看,所以当时人有谚谣说: “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太子孙登。儿子周循娶了公主,授任骑都尉,有周瑜的遣风,早年死。周循的弟弟周胤,起初授任兴业都尉,娶宗室女子为妻,授予士兵一千人,驻守**县,黄龙元年,封为都乡侯,后因罪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鹭连名上奏疏说:已故将军周瑜的儿子周胤,过去蒙受褒奖,受封为将军,他不能以福运来修养,想着立功报效,而至放纵情欲,很快招致罪罚,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受到宠爱信任,在内是心腹大臣,出外是得力干将,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所以能在乌林打败曹操,在郢都驱走曹仁,宣扬国家的威德,华夏因而震动,愚昧的蛮荆,无不臣服,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实在也无法超过他。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所以汉高帝封爵的誓词说:“即使黄河变得如同衣带那么窄,泰山变得就像磨石那么小,功臣们的封国也将永远保存,传及子孙后代”;用丹书写明,以盟约隆重,藏在宗庙,永远留传,要使功臣的后代,世代继承,不止是子孙,甚而到更远的后代,回报恩德,彰明功业,勤勤恳恳,做到像这样,想要来劝诫后人,使效命的大臣,死而无悔。何况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更加使人哀痛伤心。私下希望陛下圣明,遵依古义,推崇兴盛覆灭封国接续断绝家嗣之道,臣等为周胤诉情,恳求赦免他余下的罪过,归还他军队,恢复爵位,使耽误了报晓的雄鸡,能再得呜叫一次,负罪的臣子,展示后来的效命。孙权回答说:“心腹老功臣,和孤合力共事,公瑾就是这样的,的确不能忘记.过去周胤年纪小,起初并没有功劳,无端领受精兵,封侯爵任将军,正是顾念公瑾而至于封任周胤的。但周胤依仗于此,酗酒**,肆意放纵,先后晓谕,丝毫没有悔改。孤对于公瑾,情义如同对你们二位,期望周胤有成就,这心情哪会有止境呢?只是由于周胤的罪恶,不适宜马上召回,也想让他受些磨难,使他自己能够明白罢了。现在您二人诚挚地援引汉高祖黄河、泰山的封爵誓词,孤因而感到惭愧,虽然德行比不上,但还是想着要和他靠近。事情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顺从二位的意见。作为公瑾的儿子,又有二位从中说情,假如他能够悔改,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诸葛瑾、步鹭的奏表接连呈上,朱然和全琮也都陈说求情,孙权才答应了他们。恰巧周胤病死。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因周瑜的大功而任偏将军,统领官兵一千人。周峻死,全琮上表奏请任命周峻的儿子周护为将。孙权说:“从前驱赶走曹操,开拓占领荆州,都是公瑾,永远不会忘了他。起初听说周峻死,就想要任用周护,听说周护品性行为孤僻险恶,任用他恰是制造祸害,所以就打消了这念头。孤思念公瑾,哪里会有停上呢?”
孙权同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和吕蒙说:“公瑾勇武刚烈,胆略过人,因而能打败曹孟德,开拓荆州,他的高远很难有人能为后继,您如今继承了他。公瑾从前邀请子敬东来,将他推荐给孤,孤和他宴饮交谈,很快就谈到大的谋略帝王的功业,这是第一大快事。后来曹孟德在收降刘琮之后,扬言将率领几十万人的水军步兵东下.孤遍请众将领,询问适宜的对策,没有人先满意地回答我,甚至子布、文表,都说应派使者奉书表迎降,子敬当即驳斥说不行,劝我急速招呼公瑾,交付大军给他,迎击曹孟德,这是第二大快事。而且他决断计谋策略的思想,远远超过张仪、苏秦;他后来虽然劝我借给刘玄德土地,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周公不求全责备一个人,所以孤忘记他的短处而珍视他的长处,常把他比作邓禹。又子明年少时,孤认为他只是不辞难险,果敢有胆量罢了,等到他长大成人,学问大有增加,运筹谋略很出奇,可以说仅次于公瑾,只是言谈议论英姿奋发比不上罢了。他谋划攻取关羽。胜过子敬。子敬回信给孤说:‘帝王的兴起,都会有人来驱除祸患,关羽不值得顾忌。’这是子敬内心不能处治,表面上说些大话罢了,孤也宽恕他,不过分责备他。而他行军扎营驻守,能够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人因废职而负罪,路不拾遣,他的治理方法也是很好的。”
评曰:曹操利用汉朝丞相的地位权势,挟持天子而扫灭群雄,刚刚荡平荆城,又向江东炫耀威势,当时谋议的人没有不感到疑惧而怀有二心的。周瑜、鲁肃提出独特果断的英明见解,出于众人之上,确实是奇才啊。吕蒙勇武而有谋略,善决断明辨军事大计,诱骗郝普,擒获关羽,是他最妙的计谋。起先虽然轻率武断随意杀人,但最终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气度,哪里仅仅是一员武将而已呢!孙权的评论优劣公允适当,所以记载在这里。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作者: 紫月弯弯 2005-4-21 19:04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三国志周瑜传.... 前面描写的是外貌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7F中国古籍全录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三国志周瑜传.... 前面描写的是外貌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的,
瑜长壮有姿貌。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原文: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瑜长壮有姿貌

  •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段落,要原文。。。
  • 答: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主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唤出蔡和,令军士缚倒。和叫:“无罪!”瑜曰:“汝是何等人,敢来诈降!

  •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简要情节。
  • 答:周瑜---三气周瑜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

  •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吕布,周瑜的外貌描写原文,并标注第几回_百度知...
  • 答:1、描述诸葛亮外貌: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第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2、描述吕布外貌: “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第3回 议温明...

  • 三国中对周瑜的描写
  • 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

  • 三国演义中周瑜, 赵云的故事多个不少于100字。感谢。。。急求
  • 答:周瑜:赤壁之战时,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让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黄盖处于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

  • 《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的原句~所有的
  • 答:《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才智几近天人的诸葛亮形象,不惜牺牲一代帅才,用三次斗智失败而被活活气死来描绘周瑜,但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值得考证``` 从演义中可以得出结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而又在斗智中失败才被气死的。 好,先从周瑜心胸狭隘说起。周瑜出身名门,家教甚好,少年得志,能统观全局,是难得...

  •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吕布,周瑜的外貌描写原文,并标注第几回_百度知...
  • 答: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在第15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关于周瑜的外貌描写:“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 三国演义周瑜的语言描写摘抄,急!
  • 答: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躁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

  • 三国演义中哪里能体现出周瑜的才能?
  • 答:1.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鲁肃再三劝谏,瑜只不听,遂传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看吾掷杯为号,便出下手。”—………且说孔明偶来江边,闻说玄德来此与都督相会,吃了一惊,急入中军帐窃看动静。只见周瑜面有杀气,...

  • 三国志中周瑜的外貌描写?
  • 答:周瑜气度非凡,英俊潇洒,是当时闻名的帅哥和少年英雄,人称“周郎”。在《三国志》中,周瑜的外貌描写作者陈寿只有一句话“瑜长壮有姿貌。”用现在的话描述就是“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