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中的养心是指什么?为什么寡欲可以养心? “养心莫善于寡欲”如何解释?

2024-06-06m.verywind.com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
出处:出自战国中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的《孟子·尽心下》。
原文节选:
1、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
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
2、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出自本性;汤王、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回复到本性。动作容貌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活人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官做的。言语必求信实,不是用来修正自己的品行的。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3、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译文:孟子说:“向权贵进言,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
饮酒作乐,驰骋打猎,让成千辆车子跟随着,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4、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

扩展资料:
《尽心下》是《孟子》里的一篇文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孟子·尽心下》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针对人心的难以驾驭和控制,孟子还提出了“存心”、“养心”的著名说法。“存”是保存,有意识地把握、不使丢失。“存心”指有意识地保存自己的良心,不使之被人事淹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灵经常是麻木的。我们学会了太多的做人技巧和法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应用这些技巧。但是这些技巧不能让我们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气势如虹,在关键的考验时义无反顾,做人的法术不能给我们的人格以力量、生命以底气。因此,“存心”的“存”不能理解为封存,而是指有意识地保护和保存良心,别让它迷失。有时候,我们只有在夜深人静、独自静坐的时候,才会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心的存在。但是一回到现实,我们的本心立即消失得无踪无影。所以,明代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时时体会自己心的存在,感受良心的呼唤,聆听良知的声音。

  “存心”之外,孟子还提出了“养心”。所谓“养心”,我的理解是,人的习惯是多年养成的,不可能一下子戒除所有毛病,需要日积月累地调整,逐渐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消除。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养”,我们要学习把自己的心当作一棵树、一株盆景来养育(你会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通过减少不健康的欲望,可以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如果把我们的心比作一株植物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清除贪心和私欲,保持净心,发展自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就好比是在给自己的心浇水、施肥,保证心的健全生长。孟子还强调,“养心”一定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和“一曝十寒”这两个今天无人不晓的成语,就是孟子针对养心专门发明出来的。虽然孟子所提出的“存心”和“养心”,都是针对“心”而发,但含义略有不同。“存心”是就具体的心理活动而言,强调抓住良心不放;“养心”则强调培养健全的心灵需要时间和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存心”从短期行为着眼,“养心”从长远效果着眼;“存心”需要毅力和决心,“养心”需要细心和体验。故宫里有一个“养心殿”,这是帝王养心的地方。可见孟子的养心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很大。

  但是,“存心”和“养心”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培育健全的人格,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养其性”。“性”这个字从词源上看由“生”与“心”两部分构成,在先秦典籍中常常就是“生命”的意思。加上一个“心”,意在强调它是一个身心交融的生命整体。因而“性”字有两层衍伸义:从行为方式上看它表现为人的性格,从本质上看它体现了人的本性。“养性”,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身心交融的整体来培育,通过“存心”、“养心”给生命的幼苗阳光、雨露和营养,使之健康、茁壮地成长。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意思是,用心做人,凭良心做事,养育身心,涵养性情,才是对老天最好的交待(即“事天”)。这个过程被后世儒者简称为“存养”。孟子并没有把“天”当成“上帝”来崇拜,但他认为“天”是我们一切良好禀赋的源头,并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孟子还指出,人高贵于禽兽的地方不在别的,在于人有良知、良心。为什么我们在做了坏事以后心中会感到不安呢?为什么有时会对他人有愧疚之感呢?这种天然产生的感觉,如果说是人的一种本性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是老天赋予人的天性。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自己的良心、良知,就对不起老天了,也就是不能“事天”。孟子并不是要人们去盲目崇拜天,而是强调学会尊重自己的天性。

  孟子接着又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意思是说,我们一辈子只能活一个岁数,我们不可能既长寿、又短命。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活多大岁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不得癌症或夭折。这些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取决于天意。从这个角度说,命运是无常的,人不能自己左右,谁也无法逃脱命运的主宰。但是有一件事是人可以主宰而且应该主宰的,如果做不好,那可就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了。这件事就是:存心、养心与养性,简而言之就是修身。能修身才能“安身”。“立命”,即“立于命中”,就是指面对命运的无常,人还能够站起来,不为它的神秘力量所打倒。如果你能在无常的命运面前坚强地站立起来,你就无惧于死亡的威胁了,你的生命由此获得了牢不可破的根基,这就叫做“安身立命”。后世经常使用的“安身立命”一词,源头在此。

1养心指通过减少不健康的欲望,可以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简单点就是陶冶情操!
2这就像练太极拳可以长寿一样的道理.清心寡欲就是这个道理!

  • 《孟子》海说100:清心则要寡欲
  • 答:尽心篇: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说:"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控制欲望,没有什么比控制自私自利的贪欲更能让人心地纯善了。一个人的私欲减少了,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时也会豁然大度些,那么...

  • 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怎么理解这句话?
  • 答:由此,不禁想到了孟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大家都知道,孟子提倡的是“人性本善”即“人性向善”,但无可否认的是,外部因素往往会改变人的本性,感官的欲 望也会减损人的善心。所以,欲 望太多的人,通常会变成“欲 望的奴 隶”,其结果就像那些贪 官、黑心商家一般开着“欲 ...

  • 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深层意思
  • 答: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孟子讲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要收敛其身心,使精神常集中在这里,而勿便失忘。他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

  • 存天理灭人欲的辩解意见
  • 答: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 养心莫如寡欲 温故乃能知新什么意思
  • 答:养心莫如寡欲,得到得愈多就容易担心失去,得到的越少,越能看清自己的本意,要看清一个东西一个事物的原貌,除了要将此物远离,还要将它周围的东西清空隔离开来,这样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你自己才能看得清楚。温故知新,有些道理也许本来是知道的,但是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再去看,会发现不止那么单纯的...

  • 请教孟子几句名言.
  • 答: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

  • 给我些孔子,孟子,几诸子百家的言论,谢谢了``
  • 答: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2。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3;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1 选自《孟子·尽心下》。题目是编者加的。2〔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物质欲望更好的了。养,治。寡,少。3〔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尽管有失去本心的,但为数很少。不存,与下句...

  • 养心是什么意思
  • 答:养心,即保护心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 文言文及意思要少
  • 答:④《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译文: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⑤《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石崇与王...

  • 有关健康饮食的诗句
  • 答:2、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译文“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3、朱熹: 饱食当肉,不淫当斋。缓步当车,无灾...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