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求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急急! 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 找文言文练习

2024-05-12m.verywind.com
求《晋书 王导传》的译文,多谢!~

译文:
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
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
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王有所帮助。”
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
王导因而献计说:“古代为帝王的,没有不以宾客之礼对待故老,关怀各地风俗,谦卑虚心,以招揽天下贤士。况且现在天下衰败混乱,国家分裂,您的大业刚刚开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顾荣、贺循都是这里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如把他们拉到身边来,以拉拢人心。这两个人来了,那就没有不来的了。”
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自此之后.逐渐尊奉元帝,君臣关系开始确立。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进乱,王导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
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
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周顾坐在席间叹气说:“风景未变,举目望山河已非旧时模样。”大家相视无语,痛哭流涕。只有王导变了脸色,心情沉重地说:“我等本当努力效忠朝廷,光复神州,何至于像一群楚囚相对哭泣!众人于是停止哭泣,表示认错。
原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王导传》。

扩展资料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唐太宗历来很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
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646)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成。
由于李世民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书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楔,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颌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①楔,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在水边洗濯,祛除不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 B.导因进计曰
虚己倾心,以招俊义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 D.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二人皆应命而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B
(B连词,因而,于是/介词,趁机。A表目的,用来,以便。C连词,表顺接。D连词,表转折)

2.下面对“之”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帝之在洛阳也 ②导每劝令之国
③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④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答案A
(①主谓间助词,②动词,③代词,指代前文中的人,④结构助词“的”)

3.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乃相率拜于道左 ②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③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 两个“乃”相同,两个“则”也相同
B. 两个“乃”不相同,两个“则”相同
C. 两个“乃”相同,两个“则”不相同
D.两个“乃”不相同,两个“则”也不相同
答案C
(①②“乃”于是,就;③“则”,那么,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④“则”,副词,助判断语气)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会敦来朝 会帝出镇下邳
B.俄而洛京倾颠 俄而夕阳在山
C.导每劝令之国 每劝帝克己励节
D.帝亦雅相器重 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答案D
(A恰逢;B不久,时间副词;C每每,经常;D前一个“相”是指代性副词,指一方对另一方,后一个“相”是“互相”。)

附译文:
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王有所帮助。”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王导因而献计说:“古代为帝王的,没有不以宾客之礼对待故老,关怀各地风俗,谦卑虚心,以招揽天下贤士。况且现在天下衰败混乱,国家分裂,您的大业刚刚开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顾荣、贺循都是这里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如把他们拉到身边来,以拉拢人心。这两个人来了,那就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自此之后.逐渐尊奉元帝,君臣关系开始确立。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进乱,王导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周顾坐在席间叹气说:“风景未变,举目望山河已非旧时模样。”大家相视无语,痛哭流涕。只有王导变了脸色,。心情沉重地说:“我等本当努力效忠朝廷,光复神州,何至于像一群楚囚相对哭泣!众人于是停止哭泣,表示认错。


[巩固练习]
【考点2·第一讲】“把握具体语境、辨明用法”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 赵广汉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推,则知马之贵*不失实矣。唯广汉至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普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送狱,敕史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1.分别比较下面加点的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②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③ 设欲知马价,则先问狗 ④则知马之贵*不失实矣
A.两个“或”不同,两个“则”相同
B.两个“或”相同,两个“则”相同
C.两个“或”相同,两个“则”也不同
D.两个“或”不同,两个“则”也不同

答案D(①句中的“或”是“有时”,②句中的“或”是“或许”,③句中的“则”是连词“却”,④句中的“则”是“于是”“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根株窟穴所在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参伍其贾,以类相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豫为调棺,给敛葬具 而身为宋国笑
D.此宿卫臣也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答案A “所”结构助词,与动词“在”(存在)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存在的地方”。(B目的连词,“用来”/连词,表并列;C介词,给/介词,“被”;D助词,表判断/助词,加强肯定语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性精于吏职
B. 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
C. 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D.则知马之贵*不失实矣

答案A 词义为“本性”,与今同。B恳请要求,C事情的实际情况,D价钱的高低

附译文:
赵广汉为人强健有力,天生就精于吏职。接见属吏百姓,有时整夜不睡觉一直到天亮。尤其善于多方调查比较。他调查比较,比如想知道马的价格,却先问狗的价格,接着问羊的。再问牛的,然后再问马,参照比较,根据同类行情互相推断,就可以知道马贵*的实际情况了。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精通,别人效仿没有人能赶得上。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分子的活动据点在什么地方,对官员即使轻微的受贿行为,全都了解。长安几个不法的年轻人在偏僻里巷的空房子里聚集一起商量劫持人的事.坐下来还没谈完,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抓来并使他们全部服罪。富户苏回为郎官,被二人劫持。过了一会儿,广汉带领吏卒来到家里,站在庭下,派长安丞龚普敲击堂门,对劫贼喊道:“京兆尹赵君劝诫两位,不要杀了人质,此人是宫廷负责守卫的侍臣。放了人质投降,会好好地对待你们,侥幸赶上大赦的命令。或许得以解脱。”二人惊愕,又向来听说广汉的名声,马上打开门出来,下堂叩头。广汉跪谢说:“幸蒙你们使苏回保全性命,太感激了!”把两人送到狱里一命令吏卒好好对待他们,供给他们酒肉。到了冬天要处死他们的时候,广汉为他们事先准备了棺材,然后告诉那两人,两人都说:“死了没有什么怨恨的!”

二 何远
何远字义方,东海炎人也。高祖践祚,为步兵校尉,迁武昌大守。后为镇南将军,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支鹅为别……高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渊朗为桂州,缘道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茸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出为信武将军,监吴郡事。在吴颇有酒失,迁东阳大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远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书疏,抗礼如一;其会所遇,未曾以颜色下人。以此多为俗士所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每戏语人曰:“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注:①高祖践祚:梁武帝(萧衍)即位,践祚,指登上皇帝宝座。②缣:细绢。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县盛供帐以待焉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所过若营家焉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C.诸县盛供帐以待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D.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吴起……之伦制其兵
答案D 两个皆为第三人称代词。(A目的连词/因为;B好象/你的,第二人称代词;C代词“他”/助词)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特为豪右所畏惮 以此多为俗士所恶
B.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C.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田秩俸钱并无所取
D.近代未有之也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
答案D 代词,“这样的事”/结构助词“的”。A与助词“所”一起表被动;B代词;C固定短语,没有……的东西。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年,迁树功将军 期年:满一年
B. 擢为宣城太守 擢:选取
C. 卿能得我一妄语 妄语:虚妄的话、假话
D.绝请谒,不造诣 造诣:造访、登门拜访

答案C“擢”:提拔

附译文: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郊人。梁武帝即位,何远为步兵校尉,迁任武昌太守。后来他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劳民伤财的祭祀活动,在履行职务的一切活动中以身作则,百姓十分钦佩并称颂他。太守王彬巡察属县,所到各县都以盛宴来款待王彬。到了武康,何远只为他准备了干粮和清水。王彬离开武康,何远送至县界,送上一斗酒和一只鹅作为临别赠礼。梁武帝了解到何这有才干,提升它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升任*近京都大郡的长官,是近代没有过的事。宣城郡受过盗匪抢掠,何适尽力安抚民心治理地方,又使宣城有了显赫的好名声。过了一年,何远升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杜州刺史,一路抢掠骚扰,但进入始兴境内,却连草木也不敢犯扰。
何远在任时一注重开通道路街巷,修理整治墙垣屋舍,小至民居、市场,大至城墙壕堑、马厩仓库,他都像经营自己家业一样加以修治。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长期这样做。后来他又出任信武将军,监理吴部事务。他在吴郡因饮酒过量,有一些失误,改任东阳太守。何远在职为官,非常痛恨豪强巨富者,视之如仇敌;对贫穷孱弱者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巨富对他尤为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因受罚者的诬告,被免职放还故里。
何远性情耿介不徇私情,在日常生活中,谢绝他人来访拜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通书信,不论贵*,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与人见面交往,从不低声下气以显卑恭。因此,常受到俗士的忌恨。他曾出任过好几个郡的太守,见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他廉洁的品性。他从入仕到离开东阳归家,多年来不谈个人的荣辱毁誉。他轻财好义,在人窘迫时给予周济,说话从不虚妄。他经常与别人开玩笑说:“你如果能抓到我一句假话,我就送你一匹细绢作为酬谢。”大家都注意他说的话,但谁也没有找到一句假话。


三 羊续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大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都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祗、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大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簿敛,不受赠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7.比较下列句中“为”‘”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续为上言
③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④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A.①与②同, ③与④同
B.①与②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同
I).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答案D(①动词,做,担任;②介词,给,替;③副词,才;④副词,于是)

8.下列各组语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举袍以示之曰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B.灵帝欲以续为大尉 君何以知燕王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敛赀财以送其行
D.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答案B(B动词,任命/介词,凭;A连词,表顺承;C连词,表目的;D介词,因为)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之”字所指代的对象不正确的是( )
A. 大破之 指代前文中的“黄巾贼”
B. 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 指代前文的“慈”
C. 续深疾之 指代“权豪之家多尚奢丽”
D.令中使督之 指代前文中的“三公”
答案D“之”指代向东园交纳礼钱一事。

附译文:
羊续字兴祖,是太山平阳人。
羊续因为是忠臣的后代被拜为郎中,离宫以后,被征召到大将军窦武府中。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也因同党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多年。他过着独居清静的日子。到同党的禁锢取消以后,又被征召到太尉府,多次升官做庐江太守。后来扬州的黄巾军攻打舒地,在城中放火,羊续征发县内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拿上武器加入作战队伍。让其中弱小之人,都担水浇火。召集了几万人,合力作战,大败黄巾军,郡中得以安定。以后安风一带戴风等人起义,羊续又击败了他们,斩首级三千多,活捉了他们的首领。首领以下的党羽原本是平民,羊续发给生产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将领赵慈反叛,杀死了南阳太守秦颉,攻占了六座县城。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到进入南阳郡界时,羊续穿着破衣服从小路走,仅带一个侍童,察看各县情况,了解当地民情,然后才进入南阳府。这样,郡中贪赃的官员、善良*邪的吏民,他全都了如指掌,郡内之人都感到震动、惊恐。于是出兵和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斩杀了他。又取叛军五千多首级,其它县中的贼人一齐请求归降。羊续向皇上请求宽恕赵慈手下的人。已经平定了贼寇,于是就颁布政令,了解百姓的疾苦,百姓高兴并遵服他。当时权贵大户大多崇尚奢侈华丽,羊续特别愤恨,常自己穿着破旧衣服,吃简单饭食、府丞曾经给他送去活鱼,羊续收下并挂在庭前;以后府丞又给他送鱼,他就拿出上决悬挂的鱼,以此来打消他再送的念头。以后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秘一同到郡府来见他,羊续闭门不见,妻子又带着儿子秘走了。羊续的资财贮存之物只有布被、破衣,盐、麦几升罢了。他对儿子说:“我的官俸就是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和你母亲呢?”让他与母亲一起回去了。
中平六年,汉灵帝准备任命羊续为大尉。当时拜封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称这是“左驺”、监督此事的宦官所到之处,都要上等礼节相迎,并给他丰厚的贿赂。而羊续却让他坐在单席上,举起旧棉絮做的袍子给他看说:“臣下的家产,只有这件棉袍而已。”这个宦官报告了灵帝,灵帝很不高兴,羊续因此没有登上三公之位。又征召他任大常,还未成行,不巧病故了,当时年仅四十八岁。留下遗言要求简单安葬,不要接受朝廷的赐赏。依照旧例,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去世,要赠钱一百万办丧事。府丞焦俭遵照羊续的遗嘱,一文钱都没有接受。灵帝下诏予以赞扬,令太山太守把官府办丧事的钱赐给羊续的家人。

http://www.laoyang.net/Html/Article/xuesheng/tashanzhishi/2620060831101818.html
像这样的还有很多……
希望能帮到你

划节奏:
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文意翻译:
此时,荆州、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而富足,王导处理政事,务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司马睿率先垂范励精图治,自己一心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从此王导更受司马睿器重,两人感情日益深厚,朝野上下为之倾心,称王导为“仲父”。随着晋王室东渡的士族人物,每到闲暇时,就相约来新亭这个地方饮宴叙谈。
重点字词解释:
晏安:(社会)安定,(百姓)安乐。
殷实:充足、富裕。
委杖:依仗。
过江人士:指晋朝东渡的士族。
相要:相邀。要同邀。

语出《晋书 王导传》,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



(原文)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参考译文)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王导到新亭饮宴。

原文载《晋书·王导传》

“仲父”zhòng fù

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如果让我翻译,我还真的翻译不上来。
好在去查了下资料,借花献佛(译文):
当时荆州和扬州和平安定,人多而富庶,王导处理政事主张清静不扰民,经常劝皇帝严格要求自己,砥砺节操,辅佐君主治理国家。于是更受到皇帝的重用,他们二人感情一天比一天好,全国的人都敬慕他,称他为“仲父”。过江的人,每到空闲时就邀请他到新亭饮宴。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当时荆州扬州安乐,百姓富裕,导(疑为王导,全名应该在前文出现过)处理政务追求的在于清楚安静,经常劝诫皇帝勉励自己砥砺节操,匡扶君主安宁国邦。在这时(x导)尤其被看重,君臣之情一日日盛隆,朝野心向,号称为“仲父”。渡江的人士,每次到了空暇的日子,相互邀请去新亭饮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