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仁学思想体系的前提预设是什么 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比之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何新...

2024-05-11m.verywind.com
孟子如何发展孔子的仁学思想~

孟子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具体如下:
1、对“仁”的定义
对于“仁”的定义,孔子虽然根据不同情况讲了多种含义,但最为核心的就是“克己复礼”谓之“仁”,就是为维持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礼法。
对于人们自己的欲望、思想要加以克制、约束,一切都是为了维护那个“礼”,这一思想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接受,并发扬而光大之。
孟子将“仁者,爱人”的思想继承下来,进一步明确了仁的内涵,“仁,人心也。”“恻隐之心,仁也。”就是人要兼爱、博爱,要讲同情心,这样,孟子就把“仁”从“杀身成仁”的那个血淋淋的“仁”里解放出来。
变成了构建他脑海中的和谐的大同社会必须的仁爱之“仁”。纵观孟子关于“仁”的一系列论述,我们不得不承认,孟子的仁爱学说,已经具有现代人道主义学说的雏形。这在当时来说,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啊!2、王道思想
孔子主张王道思想,理想的王道就是周公建立的那一套礼法社会。孔子认为,只有实行王道,统治者对人民好一点,人民才能安分守己过日子,社会才能和谐。
但是他对于不“王道”的统治者,却不主张老百姓以下犯上,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只要犯上,那样就叫乱臣贼子,他修《春秋》就是按这个标准搞的。
不论那个“君”坏到什麽程度,你吧他杀了、推翻了,就叫“乱臣贼子”。孟子虽然也希望建立一个王道社会,但他却反对暴君,认为杀了暴君是正义的行为。
他在历史上第一个发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振聋发聩的呼声。在他看来,什麽君主,什麽社稷国家,和老百姓比起来都是次要的。

扩展资料:
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发展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解释“仁、义、礼智”这个基本教义时就有不同的答案,又因孔子“述而不作”,不写文章予以阐述确定,就容易使后人产生歧义,也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为自己服务。
孟子就对“仁、义、礼、智”作了更加人性化的界定。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如果按照孟子这个标准去做,一个人讲究有爱心、有羞恶之义、讲究礼节并能分辨是非,那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好人”吗?
上上下下都是这种好人,社会能不和谐吗!孟子之所以称为亚圣,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儒学大师”,那是因为孟子不但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理论系统,更加可贵的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孔子学说。
使孔子基于周公的礼和法的社会统治学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包括养心修身在内的“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思想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孟子仁学思想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思想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是:有聪明才智的,常常是统治者,出卖体力劳动的,常常是被统治者。

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从以上观点中,都可以看出孟子仁学的思想主要还是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时候,就必须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前提。

扩展资料:

孟子的理想经济方案:

孟子以“仁政”思想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意思是:减少赋税和刑罚,并且在征收赋税的时候,要遵循人们生产的规律。

同时,要求国家统治者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孟子则继承了孔子、子思的政治思想,以儒家仁爱之德为核心,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义道”为实践原则,以“制民之产”为途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儒家“仁政”思想体系。

孟子的仁学思想体系的前提预设是“人性恶”。

  •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前提?
  • 答: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 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

  • 孟子的仁政理论是怎样的??
  • 答:1、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

  • 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比之于孔子
  • 答: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理念是“施仁政,行王道”,是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仁政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仁政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

  • 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 答: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点。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

  • 1: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从人从二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答: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

  • 《孟子》一书的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继承自孔子,严格的把社会的阶层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者劳心治人,主要负责治理天下,为民施政,要实行仁政,就像父母为孩子着想一样...

  • 孟子仁政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是其仁政思想的深刻体现。孟子的眼光,立足于时代,洞察春秋;孟子的思考,穿越了千年,启发现世。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下,仁政思想都极具意义,但也兼有不足。"仁政"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

  • 仁什么意思?
  • 答: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仁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

  • 孟子的本体论是什么
  • 答:问题四:关于孟子的论文 众所周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

  • 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 答:知识扩展: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和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孟子学”,其核心是“性善论”和“仁政论”。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