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能把所有关于语文的方法说出来(可能较多)

2024-05-28m.verywind.com
有没有在语文教学方面介绍较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的书籍??~

书 名 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 小学版
作 者 李白坚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11月
价 格 19.00元

书 名 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视点
作 者 区培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12月
价 格 20.00元
书 名 语文教育理论素养丛书-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
作 者 王松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
价 格 25.00元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作 者 路克修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4月
价 格 9.00元
书 名 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
作 者 张化万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4月
价 格 9.00元
书 名 阅读学新论
作 者 曾祥芹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5月
价 格 26.00元
书 名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作 者 倪宝元主编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价 格 24.00元
书 名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作 者 韩军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03年8月
价 格 18.00元
书 名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作 者 韩雪屏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月
价 格 24.00元
书 名 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作 者 曾祥芹主编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价 格 24.50元
书 名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作 者 张亚新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7月
价 格 12.00元
书 名 小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作 者 丁莉 郁琼蕊 顾利平等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价 格 7.00元
书 名 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小学版 语文
作 者 陆志平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4月
价 格 15.80元
书 名 解读教与学的意义
作 者 余文森 吴刚平 刘良华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年7月
价 格 24.80元
书 名 中国语文教育丛书 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作 者 章熊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8月
价 格 19.00元
书 名 语文教育退思录
作 者 商友敬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4月
价 格 25.00元
书 名 语文教学美学论
作 者 宋其蕤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1月
价 格 21.00元
书 名 参与式语文学习活动设计
作 者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10月
价 格 10.00元
书 名 语文教学活力说 研究篇
作 者 李明新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年5月
价 格 22.00元
书 名 小学语文典型课教学示例
作 者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8月
价 格 6.00元
书 名 当代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问题
作 者 张鹏举 武琼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年2月
价 格 16.00元
书 名 语文教育新论丛书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作 者 王荣生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6月
价 格 39.00元
书 名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作 者 王荣生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价 格 18.50元
书 名言语教学论
作 者 李海林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7月
价 格 31.30元
书 名 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作 者 韩雪屏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价 格 25.50元
书 名 语文言意论
作 者 李维鼎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3月
价 格 18.00元
书 名 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 语文教学对话论
作 者 王尚文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2月
价 格 17.60元
书 名 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作 者 刘永康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价 格 26.00元
书 名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作 者 倪文锦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价 格 12.00元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采纳O(∩_∩)O~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

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达方式有五种
1、叙述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写作方法: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 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 答: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 关于“学习语文的方法”的句子
  • 答:做完作业后应多做课外习题,促进脑部发育,增长知识,语文水平又提升了一节。3)睡眠:按时睡眠,也许许多人都觉得奇怪。小学生睡眠要达到九至十小时。按时睡觉,脑里的知识就会保留,如果不按时睡觉,脑里的知识就会像空气一样流走!上面三种都是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三点学习语文的方法中...

  • 语文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分别写几个例子
  • 答:展开全部 .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形象也可由人物直接出场,如白居易《卖炭翁》;形象也可是从意境氛围中感觉出来,如王维《山居秋暝》,...有的题目说某字词是全诗关键,为什么?应特别注意从该字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考虑。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 答:3、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4、“...

  • ...成绩总是在七八十左右,有谁能告诉我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
  • 答: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

  • 学习语文有什么好方法
  • 答:再一个就得着重说一说课文的背诵,这真是难倒了不少同学,看到“背诵全文”就紧张。背诵,为什么对一些同学来说是难题?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方法,拿到一篇课文,看到背诵全文就开始一字一句从头背到尾,背了半天,却发现自己没记住几句。同学们想要长时记忆课文,就要注意方法,比如画面...

  • 语文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多读书除外)
  • 答:展开全部 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 不适合自己的就不是好方法 一、关于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4学分”为说明文);从作品的时代看,有古代、现代、当代之分;“6学分”的还有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考生来说,量是很大的。学习...

  • 有什么学好语文的方法
  • 答:学好语文的方法总结:一、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

  • 语文学习方法
  • 答: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4、重视领悟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