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九一八和张学良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真是千古罪人吗? 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

2024-05-23m.verywind.com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考据法,即搜集和考证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计量史学,通常通过一些统计的数据进行计量,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3、口述史学方法,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4、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6、跨学科史学方法,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

扩展资料:
历史研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优势。譬如,人们通常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有兴趣,而兴趣对于研究者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历史研究有弹性,也就是说,它无需固定的时间,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因而有利于研究的开展。但是,历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为历史具有不可复验性。因而无法确定在新的情况下是否会有同样的结果发生,是否会得出与旧情况下相同的结论。此外,历史资料往往难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难以判断。这些局限性恐怕是与人自身的局限性相关的。
参考资料:历史研究法-百度百科

历史:history
historical
  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
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线柳条湖段,并把三具身穿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放到现场,反诬是东北军所为,“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很快,关东军向东北军北大营以及沈阳城发起了进攻,短短8个小时,沈阳城落入日军之手。

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本人在北平,当时坐镇沈阳的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荣臻接到张学良的命令是这样的,“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东北军不抵抗造成恶果是惊人的,很快东三省沦为殖民地,大好河山尽入日军之手。

张学良在《杂忆随感漫录》中也描述自己当时得到荣臻电报日军袭击北大营的心情,“我嘱切戒我军勿乱动,速与日本顾问妹尾、柴山向日方高级将领交涉制止,由交涉者即向日本林总领事处接洽交涉……天晓之后,除报告政府请示外,我派员向日本北平使馆矢野代办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详。”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日本记者在采访总结语中认为,张学良是希望能证明不抵抗政策与蒋介石无关,这是从他目前所处的立场,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历史。笔者还到一则史料,时间是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成员的专访。

由于是同乡会的采访,张学良感觉非常亲近,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学良再次回答了那个敏感问题,为何东北军不抵抗。张学良说:“不抵抗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中国,我没有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

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大家看清楚没有,“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是张学良下的命令。





张学良只是奉命撤退,和他没关系,蒋先生当时也是因为实力不足以抗衡日本军队,因此放弃东三省,拉长战线,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因为西安事变,我们的官方灌输给我们的概念,说他是千古功臣,但本人认为,他就是千古罪人,君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话吗?必定那不抵抗是你张汉卿的口中发出来的!

只是对果粉而言是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答:张学良在1990年和1992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明确的说自己不抵抗与蒋介石没有什么关系,九一八事变下了不抵抗命令的是自己,当时是张学良要求自己的军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九一八发生的时候,张学良正在北京养病,张学良自称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张学良认为日本人发出挑衅,是想要开战。

  • 九一八事变怪张学良吗
  • 答:这件事的起因不能怪张(毕竟是鬼子经过精心策划的)。但在事发之后,张的表现却十分的“不尽人意”,这也是事实!

  • 9.18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答:虽然张学良处死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与常阴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稳固,更是全盘掌控的老大了;而实际上他掌控东北军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够;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会有一些部队根本不听指挥,如果指挥没那么顺手,这就尴尬了。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已经被打回原形,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不敢再贸然行动。

  •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答:就是因为这事儿,张学良到处被人戳脊梁骨,心情长期郁结的张学良对小日本恨得牙痒痒,所以才会在36年不顾个人安危,悍然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看到很多答主都说是张学良为人软弱畏葸怯战,我觉得是有点黑化张学良了,他真是这么个软骨头,就不会发动西安事变后还要释放蒋介石,导致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

  • 918为什么张学良不抵抗
  • 答: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918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答: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对日本人的目的判断失误,这也是东北军不抵抗的最直接原因。1931年9月6日,事变爆发前几天张学良还致电其心腹王以哲:“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同时致电臧式毅、荣臻等:“对日人,无论其如何寻...

  • 九一八事变责任者到底是张学良还是蒋中正
  • 答:是张学良。根据最新的资料,张学良在晚年明确指出是由于自己的判断失误,认为日军是挑衅,忍一忍,不给日军借口,没有想到日军是动真,犯了极大的错误。因此,张学良一方面是故乡被占,一方面是国仇家恨,还有内疚,他总想抗日,收复国土,不愿内战,这种思想导致了以后的西安事变。

  • 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答:说起九一八事件,国人除了愤慨,更多是屈辱,日本关东军1.5万人,非正规军约1万人,总计2.7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正规军有16.5万人,还有非正规军约4万人,总计20万人多。日军2.7万人VS东北军20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

  •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为何要发布“不抵抗命令”?
  • 答:但有的学者指出:阎宝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陆,也写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将不抵抗命令原件存于汇丰银行这样的大事。据为张学良所信任,替张氏记录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之宇记载:“张氏曾自疚,告诉笔者: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变”,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一枪不发弃守东北呢?
  • 答:我们知道,蒋介石后来因为奉行不抵抗政策惹怒了张学良,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起了兵变,那为什么在1931年张学良也要奉行不抵抗政策呢?难道说这也是蒋介石的命令?其实不是,据了解,九一八那天,张学良正在陪同英国大使在戏院观看梅兰芳的演出,当得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张学良立马回到了指挥部。但是,他对当时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