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张溥勤抄文言文翻译

2024-05-30m.verywind.com
~

1. 《张溥勤抄》的翻译

原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笔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

张溥小时候就喜好学习,他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完后大声读一遍就烧掉,然后再抄写。这样进行六七遍才罢休。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头和手掌都磨成茧子了。冬天手也冻裂了,每天用热水洗好几次。后来他给自己读书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张溥写诗作文速度很快。各地的人求取他写的诗文,(他)不打草稿,对着客人用毛笔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因此他在当时名声很高。

2. 【文言文阅读好战必亡、一举两得、张溥勤抄的翻译、寓意】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因此(有必要)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消灭蛀虫.”。

3. 张溥勤抄的重点词语翻译:汤;名;毫;就;以

汤:热水。

名:取名,命名。

毫:毛笔。

就:完成。

以:因为。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即“因此”。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裂),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张溥小时候就喜好学习,他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完后大声读一遍就烧掉,然后再抄写。这样进行六七遍才罢休。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头和手掌都磨成茧子了。冬天手也冻裂了,每天用热水洗好几次。后来他给自己读书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张溥写诗作文速度很快。各地的人要他写诗文,他不打草稿,对着客人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因此他在当时名声很高。

命名意图:记录自己求学时的勤奋刻苦,同时也是表明自己成功的经验,以勉励他人。

4. 张溥嗜学的注释译文

(01)嗜(shì ):特别爱好,喜好

(02)钞:通“抄”,抄写

(03)已:停止,完

(04)一过:一遍

(05)即:就,立即

(06)焚:烧

(07)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08)始:才

(09)管:笔管

(10) 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11) 沃:浸泡

(12)汤:热水,开水

(13)名:命名

(14)斋:指书房

(15)征索:索取

(16)草:草稿

(17)毫:毛笔

(18)俄顷:一会儿

(19)就:完成(靠近)

(20)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21)名:命名

(22)录:抄写

(23)数:多

(24)索:索取

(25)之:的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文学常识

强。“强”这个词有两个读音。读qiáng的意思,主要和“弱”义相对,是“刚强”、“坚强”、“强悍”等意思,和今义差不多。读qiǎng,主要是“勉强”、“竭力”、“硬要”的意思,如本文“聊以强记耳”,句意是“姑且用这种方法勉强背诵罢了。”有如《问说》“强以为知”,这个“强”,就是“硬要”的意思,句意是“硬要装作懂得”。

文史常识

《明史》。《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三十卷。清代张廷玉等编撰。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而其修攥时间之久、用力过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修成以后,其中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



  • 明史张薄列传文言文翻译的
  • 答: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

  • 初一文言文翻译
  • 答:嗜shì,喜欢,爱好 皲jūn, 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 后来给他读书的屋子取名叫“七录斋”张溥写诗作文的思维敏捷写得很快。勤 天道酬勤 勤能补拙 业精于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张博好学文言文
  • 答:1. 【速求文言文张博好学的问题以及答案】 【原文】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则三诵之,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

  • 张溥与七录斋节奏划分
  • 答:断句: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翻译: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

  • 张溥勤抄中“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是什么意思
  • 答:又像这样抄了六七次才停止

  • 古人勤学的古文 要原文。翻译。及注解
  • 答:钞:同“抄”。 如是:如此。 始:才。 已:停止。 管:泛指筒形、中空而细长的物体,这里指“笔管”。 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 沃:浸泡。 汤:热水。 斋: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 录:抄写。 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要朗诵一遍,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

  • 古文翻译(选自《明史·张溥传》)
  • 答:1)“溥幼嗜学”中,嗜(喜欢,喜爱)2)“如是者六七始已”---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3)这则故事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要在学习上得到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 短文两则文言文翻译
  • 答: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

  • 一些古代著名小故事的文言文,如<<借壁凿光>>
  • 答: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

  • 一举两得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2. 【文言文阅读好战必亡、一举两得、张溥勤抄的翻译、寓意】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魏文侯问...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