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释迦摩尼成道后第一次说法说的什么 佛祖释迦摩尼成道后先给菩萨讲佛法,菩萨啥时有的,在佛祖十大弟...

2024-06-01m.verywind.com
释迦牟尼示现成道,所渡第一人是谁?~

不是第一人,是五个人同时被他度化,佛经称之为“五比丘”。因为释迦摩尼未出家前是太子,所以国王挑选了五大高手(文臣武将)去保护他,后来成为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憍陈如、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他们原为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派遣随侍释迦修道的臣仆,因见释迦放弃苦行,舍之而去。释迦成道后,首次于鹿野苑为他们说法,于是这五人出家,从此便有了最初的五比丘和比丘僧团。

佛有无量,我们这个世界每隔一定时候就有佛示现出生、出家、成道、弘法。贤劫有1000位佛来世间,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是第五尊。时间无限,世界无量,佛、菩萨也无量无数。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在定中为菩萨、天龙八部、神等说华严经。没有地球人参加,地球人看,佛还坐在菩提树下呢。
听讲的菩萨有前一尊佛迦叶佛的遗教弟子,也有其他世界来的菩萨。

《华严经》,佛祖成佛之后第一次说法,说的就是华严经。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马上进入禅定,用21天的时间给大菩萨们讲《华严经》。《华严经》开头的经文有说明这一件事。经文明确说明佛祖成道之后开始说的是华严经。因为《华严经》是在禅定中给大菩萨讲的,所以凡夫指看到佛祖在菩提树下打坐21天。这样导致南传佛教至今还认为佛祖最早说的是《阿含经》,这也是大小乘之间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另外,佛教有一个著名的偈,总结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的时间顺序和内容,如下:

华严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说般若,

法华涅槃共八年。



一般佛教中将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初次传法称为初转法伦。释迦初转法伦,相传是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对憍陈如等五个弟子讲的。第一次讲法到底是中道(八正道)还是四谛,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佛陀是首先讲了一番中道。因为原来随侍他的这五个人,看他抛弃了苦行感到失望才离去的。释迦最初对他们宣扬理论,应该是先批评了苦行和其他学派的主张,提出自己不苦不乐的中道学说,来证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因而讲了‘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把五人说服了,然后才宣讲四谛。另一种意见是,佛证佛果后,向五人宣讲四谛,折服了五人,成为最先跟随佛陀的弟子。

古大德说世尊讲经“始从华严终大涅槃”。所以世尊成道后讲的第一部经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是佛在定中讲的,参加法会的都是四十一阶级的法身大士。凡夫入不了世尊的定,不能参加法会。只看到佛在哪里打坐,多长时间呢?有人说是二七日,有人说三七日。二七、三七都有依据,我们无须争论。

苦,集,灭,道

应该是四谛法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六年起来第一句话是什么?
  • 答:释尊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第一句便指出“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注释:每个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是因为被妄想执着蒙蔽,所以不能恢复佛性。恢复佛性就成佛,放下妄想...

  • 佛陀证道后,第一批皈依者是些什么人
  • 答:是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派遣随侍释迦修道的臣仆们,分别是阿若憍陈如、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他们先是跟随释迦牟尼修行,后因见释迦牟尼放弃苦行,就舍之而去。而后,释迦牟尼成道后,首次于鹿野苑为他们说法,于是这五人皈依佛陀出家,从此便有了最初的五比丘和比丘僧团。

  • 释迦牟尼的一生是怎样的?
  • 答:佛陀成道后,开始了四十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他最初说法,是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五个侍者阿若乔陈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佛陀弟子千余人 佛陀离开树林,来到他曾经修道的伽耶山尼连禅河边。他的目的是化度在这里修行的、拜火...

  • 行甲说禅:佛教四次集结
  • 答: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 ,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2.佛教的第二次结集: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 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此次结集就毗...

  •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 答: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一切的生命皆由如来藏中所引发,菩提种中所生,即众生,因为万物一体,佛陀由于证悟了实相,因此兴起大慈悲心、...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赚,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历 ...
  • 答: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

  • 释迦牟尼佛当年刚出生时就走到菩提树下,一手指着星空,一手指着地,说...
  • 答:所以在降生那一刻,神识觉醒,就走了七步,每一步有地莲花涌出承接他的脚印(这个情节叫“佛行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之地说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实际上这八个字是唐僧取经回来后,组织大唐倾国之力来翻译佛经,众多高僧和语言学家综合的结果,真实的说法是未知名的语言,但...

  • 请问常威说的华严经是什么
  • 答:常威说的华严经是一部佛经,全名《妙法莲华经》。此经被誉为“经中之王”,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华严经》说的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是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更多关于常威说的华严经...

  • 释迦牟尼佛述著的经典有哪些?
  • 答: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於大乘中最为宏博。「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证此法理之人,「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华严经相传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经龙神收入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十万偈,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

  • 关于释迦牟尼成佛,多数说法是讲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之下发了若不成佛誓不...
  • 答:没有苦修品尝,佛就没有从白费中的觉悟出来。众生一切皆在道修行,唯有释迦牟尼阴德善行不懈努力,最终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报智慧,福慧具足,号两足尊。因此,众生一切努力善行积累,皆是圆满觉悟的助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质变转换,不懈不怠,如佛愿行,成就圆满佛的智慧福报就...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