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

2024-05-22m.verywind.com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意思是:
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赏析:
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
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
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

扩展资料
原文: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此偈原是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大师门下时说出的,当时五祖大师为了考验门下弟子的修行功夫就让所有的人写一首证明自己心性的偈语出来,谁写出真正的有悟境的偈语就把法传于他,当时的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大师先做出出一偈叫: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弘大师看到后觉的神秀此偈的功夫还未到家,因此就默默不语只是让门下弟子读诵,一天慧能看到了神秀大师的偈语后就自己也写了一首出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得知慧能大师写的偈语后就把法传于了慧能。

扩展资料: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2、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

3、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明镜是明净之镜的缩写。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

4、台:指实物之镜

5、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作品原文: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本就没有什么菩提树,所以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的意思
  • 答: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该句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其三。原文内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 答: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惠能《菩提偈》《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 答:【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本来无一物】...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求出处?
  • 答:出自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一、原文内容为: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白话释义为: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 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 答:意思: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出自唐代慧能法师的《菩提偈》,原文如下:《菩提偈》作者:惠能 朝代: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

  •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 答:一、释义:1、菩提指尘世、觉道,明镜指心。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二、出处: 出自于《六祖坛经》。其中的故事来由: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

  • "菩缇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心本无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
  • 答:意思是说:世上的东西本来就是虚无的,既是这样,怎么会染上灰尘呢。不要把什么东西都看得过重。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本来无一物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其三》。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释:(1)“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