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塑造了少年游侠的什么形象 曹植的白马篇的艺术特色

2024-06-01m.verywind.com
?《白马篇》反映了曹植什么样的思想?它在艺术上各有何特色~

  白马篇
  作者:【曹植】 年代:【魏晋】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又作《游侠篇》,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 的忠勇。作者平素也有“捐疆赴难,视死如归”的抱负和从军出塞的经验,写 游侠也可能是自况。 ⑵幽并:两州名,就是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一 部份地方,是古来出勇侠人物较多的区域。 ⑶扬声:即“扬名”。垂:即 “陲”,边远的地区。 ⑷楛:木名,茎可以做箭杆。 ⑸控弦:拉弓。左的: 左方的射击目标。 ⑹月支:射帖(箭靶之类)的名称,又名素支。 ⑺猱: 动物名,猿类,体矮小,尾作金色,攀缘树木极其轻捷,上下如飞。 ⑻散: 碎裂、摧毁。马蹄:也是射帖名。 ⑼剽:轻快。螭(音痴):传说中的动物 名,如龙而黄。 ⑽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 毛表示紧急就叫做“羽檄”。 ⑾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⑿怀:犹“惜”。
  【品评】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 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 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 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 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 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 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 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 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 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 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也有白马篇
  白马篇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注释】:
  [1]万战场一作经百战
  [1]奔逃一作波涛
  [1]拜一作下
  [1]淫一作径


  ——————————————————————————————
  曹植,生于乱世,长于军中,对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很有热情。由于其前期生活优裕舒适,因而他的前期创作基调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
    《白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诗歌寄托着诗人的愿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说的那样:"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陈,按幽并游侠少年、青年、壮年的战斗历程,由外形而内神,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起调最工,尾如撞钟 诗评家沈德潜对曹植的艺术造诣推崇备至。他在《古诗源》中盛赞道,"陈思(曹植)最工起调",确实如此。诗歌起笔奇瑰,一开头就出手不凡,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广阔瑰丽的艺术境界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人采用特写镜头,把少年游侠儿跃马飞驰的英姿展现在读者面前。你看,一匹戴着金笼头的骏马,像雄鹰一样飞驰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飒爽。诗一开头就笼罩着一股浓烈的豪迈气氛。写马是为了写人,写骏马奔驰的神速,表现了游侠儿骑艺的高超。诗歌结尾两句,画龙点睛,戛然而止,启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游侠儿的人格魅力。读后,那烽烟滚滚的边陲、那战马嘶鸣的战场如在眼前,那游侠儿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形象鲜明闪亮。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一首好诗"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白马篇》的结尾正是如此。
  炼句炼字, 笔力奇瑰
  你看,他仰头举弓,一箭射中那攀缘树木,上下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子,飞箭射的,那名叫"马蹄"的箭靶倾刻间碎裂摧毁。"接"状写其敏捷,"散"极言其力猛,幽并游侠儿骑马射箭,迅猛如旋风,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龙。行动描写配以夸张、比喻,把一位骑射精湛、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威力。诗人在两个反问句后,连用两个肯定句,掷地有声,有力收束。"名编"两句是对上面四句的小结。"不得中顾私",照应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现了他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诗人苦心孤诣,不但善于炼句,而且善于炼字,十分传神。同写射箭,却分别用了"破"、"摧"、"接"、"散"等词,既表现了游侠儿精湛的骑射技艺,又表现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风采。
  驰骋想像,层层铺叙
  诗人思维活跃,神思飞扬。诗歌驰骋想像,层层铺叙,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爱国壮士形象。全诗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诗言志,歌咏言",这是诗人心声的坦露,这是作者壮志的表达。诗歌语言精炼,深得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神韵,很有魅力。综观全诗,诗歌笔力奇瑰,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真是当之无愧。
  本篇采用汉乐府歌辞《杂曲歌o齐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为题目。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木苦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o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o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①诵读诗作,理清结构
  本篇属乐府《杂曲歌o齐瑟行》歌辞。此辞以首句名篇,又名《游侠篇》。《白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作者可能借游侠以自况,表达了自己以国事为念、想立功边塞的抱负。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后半部分是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全诗布局精巧,剪裁得当,时而紧急,时而松缓,波澜起伏,曲折生姿,加以语言朴素优雅,用词精当,十分引人人胜。
  或:《白马篇》前六句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经历。中间十四句描写他高超的武艺和善战的本领。最后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献身精神。结构图:
  游侠身世边陲英雄----武功高超为国出力----弃家保国视死如归
  ②诗句的品味揣摩
  ■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这六句为第一层。先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性格。"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写游侠儿跃马飞驰的雄姿:白马上套着金属的马笼头,矫健地驰向西北方向。开篇就把游侠儿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白马""金羁"色彩鲜明,光泽耀眼。而骏马突进,连翩奔驰,是通过明写骏马的奔驰来暗写少年的英武,这是运用了明暗结合、以明衬暗的写法。然后"借问"四句设问,叙述少年从何而来:原来跃马而去的是幽、并那地方的游侠少年,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于边塞。不但介绍了游侠少年成长的典型环境和成长经历,"扬声沙漠垂"一句还包含了对他的赞扬。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这八句是第二层,转而对游侠少年强健敏捷的英姿和他精良的武艺作具体深入的描绘。"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中的"宿昔"二字点名这一层是对游侠少年平时练习骑射技艺活动的追述。说明他自幼就勤于武功。"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四个相同的句式,十分准确地选用"破""摧""接""散"四个不同的动词,并列地从静与动两个方面和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铺叙了游侠少年骑射技艺的精湛,把游侠少年弓马娴熟、武艺高超的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现了出来,令人惊叹。从结构上讲,它使后面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两句比喻性的概括(灵巧敏捷超过猿猴,勇猛轻捷如同豹和螭)落到了实处,又为前面的"扬声沙漠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后半部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半部分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在这里,诗人为了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入的发展,把人物放到战斗场面中加以刻画。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这六句为第一层。写外族入侵所造成的危急局势和游侠少年奋勇杀敌,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边疆。诗人先用"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两句写边境情况紧急,匈奴、鲜卑常来入侵骚扰,为游侠少年的出场作铺垫。接着写正当国家危难之时("羽檄从北来"),游侠少年毅然"厉马登高堤",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这一行动既是前面所描绘的人物性格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对战斗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而后,诗人对游侠儿在战斗中如何勇敢杀敌、如何大破敌军,并未像表现游侠儿武艺的精良那样进行细致地描绘,而只用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两句就十分精炼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显现了出来。这种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中心。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八句是第二层,是对游侠儿内心世界的揭示,把人物的刻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说明游侠儿之所以能""",不仅是因为他具有高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不顾生命和国而忘家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这就使得所塑造的游侠儿的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十分爆满,深深地嵌刻在读者的心间。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 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 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 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 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 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 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 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 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 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 现。
  曹植,生于乱世,长于军中,对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很有热情。由于其前期生活优裕舒适,因而他的前期创作基调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
    《白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诗歌寄托着诗人的愿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说的那样:"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陈,按幽并游侠少年、青年、壮年的战斗历程,由外形而内神,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起调最工,尾如撞钟 诗评家沈德潜对曹植的艺术造诣推崇备至。他在《古诗源》中盛赞道,"陈思(曹植)最工起调",确实如此。诗歌起笔奇瑰,一开头就出手不凡,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广阔瑰丽的艺术境界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人采用特写镜头,把少年游侠儿跃马飞驰的英姿展现在读者面前。你看,一匹戴着金笼头的骏马,像雄鹰一样飞驰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飒爽。诗一开头就笼罩着一股浓烈的豪迈气氛。写马是为了写人,写骏马奔驰的神速,表现了游侠儿骑艺的高超。诗歌结尾两句,画龙点睛,戛然而止,启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游侠儿的人格魅力。读后,那烽烟滚滚的边陲、那战马嘶鸣的战场如在眼前,那游侠儿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形象鲜明闪亮。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一首好诗"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白马篇》的结尾正是如此。
  炼句炼字, 笔力奇瑰
  你看,他仰头举弓,一箭射中那攀缘树木,上下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子,飞箭射的,那名叫"马蹄"的箭靶倾刻间碎裂摧毁。"接"状写其敏捷,"散"极言其力猛,幽并游侠儿骑马射箭,迅猛如旋风,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龙。行动描写配以夸张、比喻,把一位骑射精湛、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威力。诗人在两个反问句后,连用两个肯定句,掷地有声,有力收束。"名编"两句是对上面四句的小结。"不得中顾私",照应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现了他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诗人苦心孤诣,不但善于炼句,而且善于炼字,十分传神。同写射箭,却分别用了"破"、"摧"、"接"、"散"等词,既表现了游侠儿精湛的骑射技艺,又表现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风采。
  驰骋想像,层层铺叙
  诗人思维活跃,神思飞扬。诗歌驰骋想像,层层铺叙,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爱国壮士形象。全诗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诗言志,歌咏言",这是诗人心声的坦露,这是作者壮志的表达。诗歌语言精炼,深得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神韵,很有魅力。综观全诗,诗歌笔力奇瑰,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真是当之无愧。
  本篇采用汉乐府歌辞《杂曲歌o齐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为题目。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木苦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o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o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是写游侠儿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关于游侠,司马迁《史记》有《游侠列传》。他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义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见那些救人于患难,助人于穷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备“游侠”的条件。而曹植笔下的游侠与此不同,成了为国家效力的爱国壮士。“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是写游侠儿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因为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前面已详写,这里只用“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二句,就十分精练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表现出来了。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突出了重点。可见其剪裁的恰当。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最后八句揭示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艺结合起来,使这个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曹植诗的“赡丽”“尚工”“致饰”,还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录自序》)和他诗歌的“骨气奇高”(钟嵘《诗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因此其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从《白马篇》来看,确实如此。

  白马篇
  作者:【曹植】 年代:【魏晋】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又作《游侠篇》,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 的忠勇。作者平素也有“捐疆赴难,视死如归”的抱负和从军出塞的经验,写 游侠也可能是自况。 ⑵幽并:两州名,就是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一 部份地方,是古来出勇侠人物较多的区域。 ⑶扬声:即“扬名”。垂:即 “陲”,边远的地区。 ⑷楛:木名,茎可以做箭杆。 ⑸控弦:拉弓。左的: 左方的射击目标。 ⑹月支:射帖(箭靶之类)的名称,又名素支。 ⑺猱: 动物名,猿类,体矮小,尾作金色,攀缘树木极其轻捷,上下如飞。 ⑻散: 碎裂、摧毁。马蹄:也是射帖名。 ⑼剽:轻快。螭(音痴):传说中的动物 名,如龙而黄。 ⑽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 毛表示紧急就叫做“羽檄”。 ⑾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⑿怀:犹“惜”。
  【品评】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 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 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 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 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 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 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 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 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 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 现。

  •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塑造了少年游侠的什么形象
  • 答: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 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 白马篇是谁写的
  • 答: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

  • 曹植《白马篇》
  • 答: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释】[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3...

  • 曹植的白马篇一诗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
  • 答:“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威力。诗人在两个反问句后,连用两个肯定句,掷地有声,有力收束。“名编”两句是对上面四句的小结。“不得中顾私”,照应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现了他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诗人苦心孤诣,...

  • 东汉曹植《白马篇》乐府诗集鉴赏
  • 答: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诗题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

  •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
  • 答:“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捐躯赴国难”。此句出自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所写的《白马篇》,此句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原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

  • 白马篇这首诗如何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 答:"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白马篇》文言文鉴赏
  • 答: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

  • 白马篇从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方面鉴赏分析
  • 答:"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曹植:白马篇
  • 答: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