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古汉语的几个问题?

2024-06-02m.verywind.com
关于古汉语的几个问题~

个人认为介宾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不一样
状语包括介宾结构,所以导致范围就不同

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六种:主 谓 宾 定 状 补
一般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至于副词,介词等是词性的分类
副词为实词,而介词为虚词
副词用来形容谓语,也就是动词,作状语,特征是“什么什么地”,比如“飞快地跑”其中的“飞快”;介词是依附在名词前,跟名词共同构成状语来修饰谓语,如“在家吃饭”中的“在”是介词,但整个短语是作状语。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这里的“高”本来的形容词,有地位高,受人尊崇的意思,这里翻译话就把“高”翻译为尊崇,意思就是说世人所尊崇的人中,没有人能比的上黄帝的。

这个所和者的结构因为我不是这方面专业的所以不大能解释的清楚,不敢乱说。

“方”解释为好像

“会”翻译为遇到,到了……时候

1、学而时习之 “时” (名词作状语,为“随时、时时”之意,用来修饰“时”)
2、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为“旧知识”之意,是温习的对象)
3、温故而知新 “新” (形容词作名词,与2相反)
4、五日三省吾身 “日“ (名词作状语,为“每天”的意思)
5、见贤思齐焉 “贤” (形容词作名词,做“见”宾语,是指贤能的人)
6、省略句:可以( 为 )师矣 人不知( 吾 )而不愠
7、倒装句: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原来的语序应为:)

1、学而时习之 “时” (名词作状语_经常、时常__)
2、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__以前的知识___)
3、温故而知新 “新” (形容词作名词__ 新的知识___)
4、五日三省吾身 “日“ (名词作状语__每天____)
5、见贤思齐焉 “贤” (形容词作名词__贤明的人____)
6、省略句:可以( 为 )师矣 作为 人不知( 吾 )而不愠 我
7、倒装句: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原来的语序应为:__以仁为己任”。___)

1.常常,经常
2.旧的的知识
3.新的知识
4.每天
5.贤能的人
6.为 之
7.以仁为己任

1,经常,时常
2,老的知识
3,新的见解,新的收获、体会
4,每天
5,有才能的人
6,为;(我)
7,以仁为己任

1、按时
2、旧的知识
3、新的知识
4、每天
5、有才能的人
6、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己)而不愠
7、以(仁)为己任
希望是对的

  • 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 答:古代汉语通论含文字、词汇、音韵、语法、其它有关阅读的知识四个方面,哪些是它的重点?一般说来,古今差异较大、现代汉语涉及不到的知识,应作为它的重点,比如语法中的虚词,有些用法可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之”可以等于“的”,“于”可以等于“在”,“与”作连词、介词现代汉语还保留着,……...

  • 关于古代汉语的几个问题
  • 答:1.连绵词又叫“联绵词”、“连绵字”。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但只有一个语素。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连绵词不能就字面来进行解释,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

  • 古汉语题
  • 答:a、时文 b、古文 c、政论文 d、应景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703420.html?wtp=tt

  • 有几个关于古代汉语的问题
  • 答:排列义项,并征引文献为证。我国目前有一部与《汉语大字典》相配套的大型语文词典是--- 《康熙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这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标名---命名。不好意思,我只知道这几个,不过这些保准对哦!

  • 我现在刚学古代汉语,好难、!!
  • 答: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4, 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在这里,我们提供两种区别方法:第一,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

  • 关于古汉语反切注音法的几个问题
  • 答:常见的几条规则是:清平为阴平,浊平为阳平。(宋以前平声没有阴平和阳平。假定一字的反切下字为平声,如果上字声母为清音,则普通话里它是阴平,如果上字声母是浊音,则普通话里它是阳平。有个典型的例子:东,德红切——红字的声母是平声,德字的声母是端母,清声,因此“东”在现代普通话里不读...

  • 古代汉语考试题目 求救!!
  • 答:在从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变革,同正常情况的继承性的转变不同,汉语的这三次变革更多的是表现为同古汉语的割裂,而并非发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变革时期:(1).五四时期,此时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人发起了白话文运动,提倡使用白话。由此古汉语便从日常生活中逐渐退出,而现代...

  • 请问一些关于古汉语的问题
  • 答:回答1需要了解下你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的分界线是哪里?在明小说中,通常都是描写提审犯人时主动表剖案情的缩略语。渐渐地成了定制演变成现在的成语。2看在古文中有很多说法:目、视、目视、望、查等等 3虚词基本上是表达情感和语气的助词 4很多,称字、称尊号、称武散官品秩、以治所代称、在大人含义不...

  • 古汉语知识疑问
  • 答:而是其意义的引伸 、比喻或借代。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合成复音词,其中只有一个词素表示词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词义。因为骨肉的意义已比喻为至亲,春秋已借指年龄、四季,所以只能算是变义复词,而不是偏义复词。

  • 关于古代汉语的问题
  • 答: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谁能告诉我,在古代汉语中,“我”和“吾”用法的区别?解析:我 wǒ 【代】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观我生。——《易·观卦》万物皆备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