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礼的故事和名言 关于"礼"的故事和名言

2024-06-04m.verywind.com
“礼” 名人名言以及故事~

孔融让梨

名言: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故事:程门立雪
作者: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故事全文: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出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参考资料
论语-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510988-1597543.html

1.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喊唯肢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山并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郑世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肢亮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宴饥局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晌让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派历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信羡消么吗?”曾子听了,明滑知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派历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信羡消么吗?”曾子听了,明滑知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 关于礼仪的名言的诗句有哪些
  • 答:18、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伊丽莎白 19、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要时间讲究礼仪。——艾默生 20、谦虚恭敬是礼貌礼仪的具体体现。——佚名 2.求有关礼仪的名言和诗句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

  • 写出古今中外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注明出处或作者并加以解释。。。急啊...
  • 答: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礼以行义,义以...

  • 求中国关于“礼节”方面的名言、典故~~~ 谢谢啊
  • 答:●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 礼的名言
  • 答: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语出《礼记·曲礼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

  • 守礼的名言
  • 答:守礼的名言如下: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3、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 有关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 答:—《史记·夏本纪》7. 王阳明曰:“知行合一。”——《传习录》8. 鲁迅曰:“礼仪之邦,应当以礼待人。”——《故事新编·奔月》9. 恩格斯曰:“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关于文明礼仪的成语和名言,讲文明懂礼貌
  • 答:关于文明礼仪的名言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 courtesy comes from wealth, theft comes from poverty (Han Dynasty, Wang Fu); etiquette, Zhou Dynasty, omnipotent, pacifying people (joubel)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作者:萨迪 . it is not necess...

  • 有关礼貌待人的俗语或名言?
  • 答: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 礼的名人名言
  • 答:二、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出自《孝经·广要道章》。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四、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行:做;自及:轮到自己头上。无礼的...

  • 以礼待人的名言
  • 答:1、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出处:《管子》释义:善气迎人,相亲如同兄弟,恶气迎人,相害如同刀兵。2、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3、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