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晏子的故事 你知道哪些关于晏子的故事?

2024-05-14m.verywind.com
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一、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二、总共讲述了三件小事
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1、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2、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3、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参考资料:晏子使楚-百度百科

晏子的故事
(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
吃喝玩乐的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说了。
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二)齐景公葬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徵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麼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启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须要仔细的想一想;那些事是应该做的,那些事是不应该做的;那些事应当先做,那些事应当后做。假如你功课还没做好,便先想到要去游玩;或是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那就跟齐景公不先考虑照顾贫苦的老百姓,却要花大笔的金钱厚葬一条狗一样,都是错误的行为。


(三)伟大的外交官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麼会遣你来?」
晏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麼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麼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启示:
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
我们接待客人,应该殷勤而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让讥笑别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骂了自己。


(四)假脚成为抢手货

春秋时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劝说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两语,或简单的行动,四两拨千斤,解决问题,化解解突。

例如,齐景公在位时,刑律繁多而严苛,许多人遭到被砍脚的处罚,面对这项苛政,晏子想进谏,却担心和国君正面冲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机会来了。齐景公问晏子说:「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东西贵,什麼东西便宜吗?」

晏子说:「当然知道。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为什麼?」齐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诉景公,因为犯了大小不等的错而断脚的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派不上用场,不如假脚来得实用。

齐景公听完哭笑不得,因而减轻刑戮。

晏子故做轻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实是用装疯卖傻法摆平问题
求顶

晏子的故事之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扩展资料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

也可以通过这则故事让很多人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提醒很多人,对人贸然无礼只能自讨没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晏子使楚



1、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2、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

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

3、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

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

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5、晏子谏祷雨

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

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涸。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景公:“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乡野间,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或许能够求得来雨呢?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结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



1.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2.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不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3.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扩展资料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婴善谏的特点被人称道,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资料:晏婴-百度百科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 秦穆公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 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
  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近百条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满了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齐景公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可是晏婴在这里没有采取赞成齐景公,甚至帮助他说话,但实际上则是正话反说,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把齐景公要杀人的错误归入极端,使齐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机智。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晏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忠臣,一个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头脑灵活,处事机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不同的事件特点和君王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请看《内篇·谏下·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上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是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晏平仲舌战群雄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后来,晏子又与楚灵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话!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 秦穆公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 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
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近百条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满了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齐景公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可是晏婴在这里没有采取赞成齐景公,甚至帮助他说话,但实际上则是正话反说,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把齐景公要杀人的错误归入极端,使齐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机智。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晏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忠臣,一个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头脑灵活,处事机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不同的事件特点和君王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请看《内篇·谏下·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上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是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晏平仲舌战群雄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后来,晏子又与楚灵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话!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 关于晏婴的小故事
  • 答:3、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

  • 请问有没有关于晏子的故事
  • 答: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

  • 关于晏子的故事简单
  • 答:齐景公的一个爱妾死了,齐景公三天未食,晏子借口复活齐景公的爱姬把齐景公支开再将死人入殓,齐景公很生气,晏子说您为爱姬之死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的做法是不对的。齐景公问晏子自己应怎么做,晏子说您应勤政。② 晏子的故事 100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

  • 晏子的故事
  • 答:1、《晏子谏景公》“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

  • 晏婴以棋为喻劝庄公的故事
  • 答:春秋时期,齐相国晏婴,是一位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们尊称他为晏子。他博闻强记,知古通今,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达57年。他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尽忠进谏,对国君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日,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下棋,听说晏子求见,就撇下妃子,与这位棋坛高手在棋盘上...

  • 关于晏子的故事
  • 答: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

  • 晏婴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 答:三个故事: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

  • 你还知道晏子的那些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 答: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