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原文、及翻译 可以复制 最好在5分钟内回答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

2024-04-28m.verywind.com
《孟子》两则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和翻译~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⑴。三里之城⑵,七里之郭⑶,环⑷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⑸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⑹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⒂之界,固⒆国不以山溪⑾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⒃者多助,失道⒄者寡助。寡助之至⑿,亲戚畔⒀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⒁,故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要)。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的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 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 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 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所以说,控 制人民不迁逃,不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不靠山川的险阻,威服天下不靠兵器铠甲的坚利。得 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 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孟子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