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能给我16篇50~100字的文言文!!!!!!!!!! 急需5篇50字的文言文!!!!!!!!!!!!谢谢

2024-05-09m.verywind.com
谁可以把100个文言文复制给我?谢谢,快一点!~

史记,分为本纪十二,列传七十,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算吗?把邮箱地址给我,我给你传过去,2.3M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诫子书
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质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字词:
智:智慧   若:相比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及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比较   物:物品   悦: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焉:于,对他

1、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足达到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交错杂乱。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能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平坦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的样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都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都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访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愿望),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童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将蚊子关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我愉快的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峰,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谷,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心情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了进去。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山市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中的一景,但是经常多年也看不见一次。   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佛寺啊。   不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山市”。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矮矮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城中有像楼房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多得可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城市的景象变得隐隐约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一层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形态不一。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最后看不见了。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和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区别,所以人们又叫它“鬼市”。
4、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宴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而已。所有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喧哗的人。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在啼哭,妇女嘴里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另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子(听),偏着头(看),微微含笑,默默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渐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烧爆裂声,呼呼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差点儿想要抢先逃跑了。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年农历八月京都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不久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见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水波流走了。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米长的大彩旗。争相奋力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是旗尾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高超的本领。在江岸十多里的区域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挤满了道路,所贩卖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价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还是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拥有。
6、核舟记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一直到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制成的。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7、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也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一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8、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读书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用金色颜料涂就的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9、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的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通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到近处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爱好者,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者,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者,当然人就更多了。
10、大道之行也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11、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2、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里,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夜没有明月?哪里没有竹子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只有我们这样的闲人才有这样的闲情)
13、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与家人在一起聚会,他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兄弟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4、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喝酒。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去喝酒,他总是一醉方休,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有意留下。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赞赏他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的人吧?他也许是葛天氏时期的人吧?
15、『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6、【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0^~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尊师
  【原文】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参考译文】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践、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找不到了就这些将就用吧哈 赞同0| 评论 2012-2-9 22:26 破碎心愿瓶 | 三级
1、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足达到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交错杂乱。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能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平坦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的样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都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都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访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愿望),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童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将蚊子关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我愉快的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峰,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谷,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心情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了进去。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山市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中的一景,但是经常多年也看不见一次。   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佛寺啊。   不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山市”。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矮矮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城中有像楼房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多得可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城市的景象变得隐隐约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一层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形态不一。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最后看不见了。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和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区别,所以人们又叫它“鬼市”。
4、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宴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而已。所有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喧哗的人。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在啼哭,妇女嘴里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另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子(听),偏着头(看),微微含笑,默默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渐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烧爆裂声,呼呼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差点儿想要抢先逃跑了。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年农历八月京都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不久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见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水波流走了。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米长的大彩旗。争相奋力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是旗尾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高超的本领。在江岸十多里的区域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挤满了道路,所贩卖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价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还是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拥有。
6、核舟记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一直到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制成的。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7、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也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一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8、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读书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用金色颜料涂就的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9、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的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通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到近处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爱好者,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者,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者,当然人就更多了。
10、大道之行也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尊师
  【原文】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参考译文】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践、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找不到了就这些将就用吧哈

  • 50文言文
  • 答:2. 急需5篇50字的文言文 1. 《陋室铭》 2. 作者:刘禹锡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谈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 有一百字的文言文
  • 答: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3. 100字的文言文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③墙坏④。其子曰:“不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 150字的记事文言文
  • 答: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2. 文言文作文150字左右 童年趣事 是吗?直接写童趣好啦...

  • 寓言故事文言文少于50
  • 答:(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3. 自编寓言故事(不少于50字) 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5. 谁有几篇文言文寓言,最好短点 逍遥游【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

  • 100字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

  • 100字古文
  • 答:2017-12-01 100字的文言文有哪些? 92 2011-08-17 经典古文(需100字左右) 46 2014-09-26 100字古诗文 91 2007-08-15 求100字以上古文 130 2008-07-25 100字左右的古文 38 2020-08-03 100字的文言文 3 2014-...

  • 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 答:我的 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4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花园教育小能手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

  • 文言文小故事150字左右
  •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小故事100以内,30则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夸父逐 精短课外文言文小故事85篇 1、杯弓蛇影 晋书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

  • 五十个字的文言文
  • 答:(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罐子里盛满了肉,满满地斟了一杯酒了,追他为他饯行到了江边。 4. 有没有一篇50字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
  • 答: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