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陕南红色革命故事——烈士陈锦章(之五)

2024-05-18m.verywind.com
~ ( 接上期 )一家人坐着或是站着,会聚在堂屋里。他站在那里,或许他还是以不紧不慢的语态,温文尔雅的笑容,但无论表情还是内心都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那是一个革命者看到自己所毕生从事的事业高潮到来后的兴奋和激动,也许他把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跟全家人讲了讲,讲了红军的到来,讲了红军发动“陕南战役”的战况,讲了红军和川陕苏区,也讲了将来的发展和方向。没有慷慨激昂的宣传鼓动,一家老小聚在一起,也许就是语气平常的家常话,娓娓而谈。当然有他自己的看法,还有日后的行动,他希望全家人都参与到这项伟大而艰险的事业中的壮举,不过肯定是商量和征求,没有在外面演讲的革命大道理或者启蒙式的语言,抑或是热血沸腾的号召。因为在场的都是他的亲人,几个弟弟和弟媳都是革命者和支持革命者,在当时都还是知识青年,既有革命觉悟又有文化上的认识。尤其是二弟陈文华和他的媳妇,他们都是意志坚决的革命者,共产党员,而且有着不平凡的革命斗争经验。还有三弟陈文芳,妹妹陈真仁,当然还有自己的夫人,这些都是从事过革命活动,并且支持革命、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

      至于三弟的媳妇,他们也许新婚不久,女方据说也来自当地大户人家,肯定也遵从嫁夫从夫的古训。还有他们的女儿辈,由于年龄尚小,就算着缺少思考和决定的能力,姑且跟着长辈们走吧,长辈说到哪就到哪。甚至更小的,还有一种趁热闹的想法。

      但是面对他们的长辈,他们的父母,父亲陈大训和母亲陈朱氏,他们就得作一番思考和掂量了。作为长辈,他们已看到或听到目前面临的革命形势,宁强县城和几个重要乡镇的解放,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的溃不成军、望风而逃。再看自己满堂儿孙,几个子女对革命的态度,大儿子的沉稳持重,二儿子的语气坚决,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奋斗、支持、向往。至于对共产党的忠贞,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可能还没有了解得那么深。但是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和士气,已经深深地感染了他们。

      可是面对着全家人的财产,富豪之家,良田瓦屋,这些一辈子经风受雨积攒下来的雄厚家产,这乡里少有的大富人家,他们能忍痛、忍心舍弃和抛下不管吗?

      如果全家人身无分文,居无所,睡无榻,吃了上顿无下顿,且到处受人欺负,遭人迫害。现在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穷人翻身做主人的时候到了,决心一下,屁股一拍,不管不顾地转身就走,所谓光脚板不怕穿鞋的。可他们不是呀!他们有财富、荣誉、面子,这些活出人上之人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现在却为了参加革命,要全部地抛却,按世俗的观念,如果不是被逼无奈,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古今中外,视钱财为身外之物,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作为一家之主的陈大训,尽管他不大理家事,也许不善于经营,但败家破产的事儿还是得左右权衡的。尽管在几年前的1929年,家乡闹饥荒,他毅然义举,倾其家中余粮赈济灾民,救活了多少穷苦百姓,其品德、品行在乡间传扬,获得广泛赞誉。其开明情怀亦可见一斑,但这毕竟是两码事,他还不是一个不动脑子的人。

      真的不容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以胸膛扑向敌人的机枪口,那是热血男儿、战场军人在情势逼迫之下,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无愧英雄烈士。但陈锦章和他的父亲、他一家满门十二口人,决定背井离乡,放弃富豪之家,义无反顾随红军参加革命,又何尝不令人感叹和钦仰!

      就这样在大儿子陈锦章的主持下,也许还有二儿子的坚持,父亲的赞同,其余人的支持,结果全家十一口人,年龄最大的近六十岁,最小的才几个月,都走上了革命之路。

      只有母亲陈朱氏,由于从小裹缠了小脚,行走不方便,只好退出,暂留于家。

      和当时很多革命者一样,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为了心中的信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们就这样离开宁强,进入川陕苏区,青年人、男人被分配到苏维埃政府或者军队工作;老人、妇女到后方的后勤部门,各尽自己能力,在革命阵营里发挥自己的热和光。

     

之后不久,他们随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和敌人厮杀,挨饿受冻,流血病死,最后只有一个人胜利到达延安,那就是妹妹陈真(贞)仁。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还有几个人走散,失踪。其中陈锦章的大女儿陈亚民长征路上掉队后受尽苦难,也差点死于他乡,后被人救回。回到老家已是十年之后,和她的婆婆相依为命。那时陈家大院家业已完全衰败,不久婆婆病死,陈亚民完全自食其力,做小生意,当佃农,成了一个真正的穷人。

      在这里郑重推荐作家萧青于1995年发表在《党史文汇》第九期的长篇通讯《长征一家人》,后来又刊于1996年第一期的《新华文摘》,陈锦章烈士的一家人在长征路上的生死经历在文中感人肺腑。作者才力所限,这里无须再做重复描述。

      不过还是引用《长征一家人》的结尾作本文的结尾吧,因为那段文字曾使我几次泪下:

      “ 我结束了我的采访。夕阳西下,我独自步出宁强县城,天空一片霞色。我面前一个山垭,正是这家人长征时西去的道路,向着这个山垭走着,我仿佛又看见了这一家人披着霞光踏上征途的情景。瘦高的陈锦章,扶着他们的父亲,他的父亲走路一冲一冲的。后面是那些妯娌和互相攀扯着的孩子,而打头的是她(指陈亚民)的二爸,他把四岁的汉兰子高高地架在脖子上,走得很有劲头。

      这是一个革命家庭的传奇经历和悲壮人生的缩影。她的后面虽然是死亡;她的前面,却是辉煌的革命事业和壮丽的人生!为了这个事业,陈家前赴后继,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热血。嶓冢山(宁强县的一座山)应该骄傲。”

    向忠于信仰而献身的先烈们致敬!( 完 )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