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人琴俱亡比较阅读ti

2024-05-31m.verywind.com
~ (一)

一、阅读文言文《人琴俱亡》,完成1~4题。(共68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0分)

(1)便索舆来奔丧( ) (2)子敬素好琴( )

(3)掷地云 ( ) (4)月余亦卒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16分)

3.为什么子猷在断定子敬亡故时“了不悲”,奔丧路上“都不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16分)

4.《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16分)

二、阅读《荀巨伯探友》,完成5~6题(共32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谓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市。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全,整个。⑥班军:撤回外出打仗的军队。

5.荀巨伯是个怎么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分析。(16分)

                                         

6.“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鄙称。读完短文,你对“胡贼”有什么新的认识?(16分)

                                         

附答案:

1、轿子;平时;投掷,抛掷,扔;死(意思对即可)

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2关键词语不译或错译扣分,如“径”、“既”、“调”等)

3、早就知道将不久于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或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4、抓住了子猷的语言描写由“都不闻消息”来推断子敬已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以琴亡来说人亡,更见其悲痛,神态的变化“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到最后的结果“月余亦卒”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坐”“取”“掷地”等动作描写,也写出了兄弟情深及对子敬的独特的悼念方式。(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即可。也可自己选择评价分析,只要合理即可。)

5、重友情、讲义气,朋友有病,远道相看;朋友有难,舍命相随。讲道义、轻生死:不肯败义求生,愿以身代友。(其中讲友情,讲义气,轻生死中任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全分。)

6、没有统一答案。扣住“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二)

一、阅读文言文《人琴俱亡》,完成1~3题。(共60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0分)

(1)语时了不悲 ( ) (2)便径入坐灵床上( )

(3)因恸绝良久 ( ) (4)月余亦卒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16分)

3.文中加浪线的句子表现子猷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死去的兄弟,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悼念行为所体现的兄弟情深的?(24分)

二、阅读《谢枋得母讥元兵》,完成4~5题。(共40分)

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率众勤(援救)王,溃散(作战失利)而遁。兵(指元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死,不合(应该)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死。”语言雍容(从容不迫),无愁叹之意。主者(这里指元兵中管事的人)无如何,遂释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6分)

5.《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巧用类比使楚王反受其辱,仔细阅读以上选文中谢枋得的母亲所说的话,想想她是采用怎样的方式使元兵哑口无言而幸免于难的。(24分)

附答案:

1.了:完全; 径:直接; 良:很; 卒:死亡。

2.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关键词翻译错误适当扣分)

3.参考:①子猷来悼念兄弟,开始并没有像别人用哭泣来表示悲伤,因为子敬生前喜欢弹琴,所以取琴而弹来寄托对兄弟的哀思。②见琴如见人,可是琴也弹不响时,才真正觉得兄弟和琴一样都死了,才悲从心起哀呼而痛哭,这就更表现了对兄弟的情深。(意对即可)

4.元兵中管事的人没有办法,于是就释放了她(谢枋得的母亲)。

5.说法一:谢枋得的母亲用反语相讥的方式讥讽元兵不知礼仪纲常而获救;说法二:明为责备自己,实则讥讽元兵不懂礼仪;说法三:谢母的崇高气节和视死如归令元兵肃然起敬,于是获免。(有一定难度,意对即可)

(三)

一、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 ) (2)索舆( )( ) (3)都不哭( )

(4)掷地( ) (5)人琴俱亡( )

(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 )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4.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 写到 。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3.(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4.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哭是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5.提示:作者是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这里是表现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其实是子猷的生存之心已死。

6.(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望 山河 草木 花鸟

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

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注释:地名),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而子敬先亡”与“吾本乘兴而行”中的“而”意思一样吗?如果一样,请在横线上写出解释;如果不一样,也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意思。(2分)

后人认为,王子猷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你认为他的“个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并举例说明你对王子猷“个性”的看法。(4分)

  • 《人琴俱亡》 文中第一段写王子猷“了不悲”“都不哭” 第二段又写他...
  • 答:五、课后“探究与练习”第一题该如何答?原题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对第一问,《教参》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

  • 人琴俱亡文言文翻译
  • 答:这一定是他已;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来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阅读文言文人琴俱亡,完成1~4题共6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

  •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 答:八年级第三单元自检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悌,渗透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一个背影,róng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

  • 先民用文言文怎么说
  • 答: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 2. 我尽力了,文言文怎么说 首先我为您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 阅读文言文荀巨伯看友
  • 答:说②离去,离开 ③ 适逢 B(都作“的”)(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5)两者都是讲的人要有爱心,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8)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酒肉面前知己假,...

  •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答:(三) 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古诗赏析。文言文是《晏子使楚》,选取的课外比较篇目也是出自《晏子春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本册的文言文只有5篇,其中《治水必躬亲》是略读课文,从来不考试;《小石潭记》去年考过,因此只剩下了《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和《记...

  • 文言文阅读理解方法
  • 答: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

  •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 答:【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翻译】:子猷、子敬两个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

  • 语文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答: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B.《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梁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C.《父母的心》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川端康成,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

  • 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阅读!
  • 答:关于初二上册的课内的课文主要有《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父母的心》《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记行》《蓝蓝的威尼斯》《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希望大家多帮我找一些关于他们的中考题,课外阅读类型主要是小说,散文,议论文,拜托了!!!我不是要文章...我要的是文章,出的题,和答案! 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