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传统节日淡化,民俗凋零,有什么坏处? 请问广东有什么民俗或传统节日?

2024-06-02m.verywind.com
传统节日民俗在现代社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淡化,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丢失实际上是在变,不变则不会发展。当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还是需要保护的,但总体上来讲,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一切要顺其自然。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并获得诺贝尔奖时,他感慨:“从这一时刻起,这个理论就开始走向死亡的路程了”,就是这个道理。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今天的理论很可能就是明天的谬论。过于怀旧,就会阻碍发展。

珠三角地区:民俗有赛龙船、舞狮、舞龙、庆神、包角仔、包粽子...
传统节日:春节、人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初七情人节、七月十四鬼仔节、重阳节、冬至、夏至...一大堆...
总之拜神拜到你烦...

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在丢弃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后还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习俗习惯,就是支撑文明大厦的柱石与地基。

传统节日是民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俗世相的一个载体,这种载体是一种不怕重复、发自内心的公众行为,过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认识。传统节日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民族内部的心理的沟通,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心理凝聚力。

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中国应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

扩展资料:

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灯会、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

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汉后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在历史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有些节日在日期上古今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警惕传统节日遭淡化



转文一篇
谈中国传统节日之淡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所淡化……

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啊!因为这不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过节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西方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面对洋节的咄咄逼人之势,我们确实应该认真的思考我们传统节日的魅力。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洋节的传入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淡化,难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失去活力、失去生机了吗?不!绝不!这是我们的观念在改变,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

发生这种情况是有很多原因的,而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落后了。我非常认可以下几种原因!

一,政治、经济的原因。近现代西方发达的经济一直是中国人追赶和学习的目标,而西方文化必然会伴随着经济的影响进入中国。与此同时,政治的原因也会导致中西文化的冲突。由于长期的封闭与禁锢,中国人对西方节日乃至整个西方文化都知之甚少,一旦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蜂拥而至,中国人的好奇、宽容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向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与中国、前苏联等进行政治、军事竞争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吹嘘、推进他们的文化,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部分,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冲击的首要目标。
二,商业炒作的原因。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的炒作是密不可分的。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与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服务都摆到了街面上。在香港,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日当天,西餐厅大多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而内地人对西方节日的商业炒作也并不逊于香港人。
三,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突出表现在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身上,在这方面,以青年人作为主要培养、宣传对象的教育和媒体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教育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二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缺乏对受教育者无意中起了误导的作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清明节是哪一天;只知道圣诞树、圣诞晚会、玫瑰花和巧克力,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蕴涵。这些与当前中国的教育思路不能说没有关系。在媒体方面,许多报刊杂志往往大量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报道,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介绍甚少。有一年的4月1日,某报纸居然刊登一些虚假新闻,然后报道说是愚人节开的玩笑,可见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确实对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西方节日本身的一些优势。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推崇也与中西节日本身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节日主要起源于节气、庆贺、祭祀等活动,而西方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许多年轻人偏爱西方节日往往不是由于其文化内涵,而是想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乐趣,或是想借机向自己爱慕尊敬的人表达一点心意,至于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有什么文化内涵,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那么,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相比,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什么优势呢? 先看圣诞节与春节的差别。圣诞节时,人们可以准备圣诞贺卡、圣诞老人、圣诞树等,然后开个圣诞晚会,既花费不大,又玩得开心。而春节期间呢,城里的人往往会关在家里看电视,或去亲戚家串个门,农村的人则忙着走亲戚,互相请客,拜年。

综合上述,认为传统节日淡化有其原因,但我们更应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实际上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有意义的,他让人人参与,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寄托美好的人生理想。让我们去注重传统节日吧!传承这优良文化!

种族的根本就是有自己的的文化,语言及历史,若三者都已缺乏,那么这个种族只是肤色上代表他曾是什么种族,而没有底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若当今的汉人已经不会说汉语了,不会写汉字,过新年已经不会舞狮,放鞭炮,中秋节不会吃月饼,那这个种族还能称为汉人吗?现实中的例子,当今印尼的华人,你可以看到一群外表肤色跟汉人一摸一样的种族,只是他们都只会说马来语,写马来字,连他们本身的名字都是有马来字命名的,很悲哀吧~~所以传统节日淡化,民俗凋零的坏处就是渐渐失去种族的根本,变得不伦不类,如过新年时穿黑衣服,中秋节吃蛋糕。。。@@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传承,这个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底蕴,一旦凋零或者消失中国变不能再称为文明古国,就如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有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如今都已经消失,虽然现在那些曾经古国的组成民族依然存在,但是却没有了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精华消失殆尽,而中国如今正向这个方向演变

在国际文化趋同的大趋势下,再不注重保护传统节日,以后将会渐渐消失,就像很多少数民族被汉化一样,本民族的特色越老越少了。

  • 影响传统节日民俗的主要文化因素有哪些
  • 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带来了冲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产生了漠视,导致许多传统民俗节日被逐渐“淡化”与“矮化”。外来文化的快速涌入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产生了影响。随着科技的...

  •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都喜欢外国的节日,而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样...
  • 答:你好,朋友。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比较严肃而有特定的意义,现代的年轻人喜欢新颖的东西,对于过节更在意的是轻松,而过外国的节日,自我感觉,怎么消遣好像都行,就比如情人节,圣诞节什么的,但是如果你把清明节当做情人节来过,就会感觉特别奇怪了 西方节日比较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简洁、浪漫、且在国人...

  • 节日的民俗活动取消,是否会中断传统文化呢?
  • 答:我曾经见过我的家人,所以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是什么?想见面,只是在手机上见面。因此,如果您甚至更换了传统的春节,或者其重心被网络取代,那么其发展将变得更加“Micro”。你应该问自己,你认为目前的春节很有趣吗?或者你觉得有味道吗?可以说,大多数人住在城市,他们逐渐比“年味”更远,唯一没...

  • 有人说,现在的传统节日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要不要舍弃...
  • 答:传统节日的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历史、传统和群体认同。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传统节日的习俗烦琐,但是舍弃习俗也可能意味着失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的连续性。舍弃传统节日的习俗需要权衡利弊。一方面,舍弃烦琐的习俗可能让人们更加轻松和自由地庆祝节日,并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另一方面,传统...

  • 对于利用春节假期去旅游,传统习俗被淡忘你有什么看法?
  •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选择怎么度过节假日是个人的自由。虽然传统习俗在一些人中可能被淡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有些人可能更愿意选择外出旅游来放松心情,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景。这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好机会。然而,我们也应该尊重那些依然坚持传统习俗的人,他们通过举行传统...

  • 追求现代时尚和继承传统文化各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答:要注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创新是推动时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但是要保持根源于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观念。要保持开放心态并注重可持续发展。追求现代时尚和传统文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追求现代时尚和继承传统文化各有其好处和坏处。我们应该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追求个性和创新,又...

  • 有人说,现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节目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目的一...
  • 答:现在传统节日的节味儿确实是越来越淡,年轻人都喜欢过洋节,这是对传统节目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

  • 怎么看待传统节日?
  • 答:由于忽视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节日被人为地淡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了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很多时候人们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不是一种“肚子失落”,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代西方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会...

  • 很多传统节日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你认为老传统...
  • 答:很多传统节日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过年不许放鞭炮,电话.电子邮件拜年代替了登门拜访等),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你认为老传统是否有保留的必要?... 很多传统节日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过年不许放鞭炮,电话.电子邮件拜年代替了登门拜访等),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你认为老传统是否有保留的必要? 展开 ...

  • 有哪些风俗的名称已经被淘汰了,然后淘汰的原因是什么。会有哪个替代性...
  • 答:春节本是中华大地万家欢乐的良辰,然而一些陈规陋习却平添几分忧患。春节一到,相互攀比,家家推杯换盏,海吃海喝,开怀畅饮,酒逢春节千杯少,在攀比风的作用下,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致使过年花去全年收入的二三成。乱烧纸钱、黄表祭祖、祭神,肆意燃放烟花爆竹,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起火灾。赌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