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朱元璋手下强将如云,却只有这三位堪称猛将,都有谁呢?

2024-05-31m.verywind.com
~

历来的开国帝王,无不手下猛将如云,但若细究起来,其实许多根本就不属于猛将范畴,而应属于统帅。比如朱元璋手下第一将的徐达,率军东征张士诚,扫平漠北,但他的身份其实是司令官,也可以说是元帅。

还比如朱文正,堪称铁闸,守孤城一战惊天下,却以防守见长,也不能称为猛将!因为真正的猛将,从来都是冲锋陷阵在先,攻城拔寨勇不可当,所以用这个标准衡量的话,那么在朱元璋手下猛将排行榜上,这三人则应排在前三位。


第三猛将:傅友德

傅友德比较传奇,是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参加了红巾军七年后,才以部将的身份随着李喜喜入关,却很快兵败。傅友德便投到了明玉珍手下,也是遭到轻视。傅友德一怒之下,投奔了陈友谅。

对陈友谅必须要多说两句,此人做事心狠手辣,信奉拳头解决一切,先杀上司徐寿辉,然后竟然称帝了。这让傅友德非常失望。在朱元璋攻打江州时,傅友德便归降了朱元璋。


由于他就是一普通将领,朱元璋也没太在意他。哪料他却说出了一句:“我可算遇到真正的明主了!”一句话引来了朱元璋的侧目,提升了傅友德。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开始了,这堪称是赤壁之战的翻版,朱元璋以弱胜强最关键的一招,就是用了火攻,且运气超好,还来了“东风”。

傅友德便是在这此大战中,尽显猛将本色。史载:德(傅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但这仅仅是开始!一年后再战武昌城,傅友德亲率一百敢死队,攻下蛇山,被流箭射中脸颊,肋下,仍不退缩,直至拿下武昌……


洪武四年,又攻入四川,干掉了当年明玉珍所创建的大夏国,用这种方式,回报了当年明玉珍的轻慢,以至于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道:友德功为第一。

《明史》也赞傅友德是: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一句话便勾勒出了一代猛将的风采!


第二猛将:常遇春

大明开国诸将,论名将、猛将、哪怕是统帅,若没有常遇春在其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常遇春才配称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只可惜本文是讨论猛将,所以常遇春只能屈居第二,理由会在后面说明。

常遇春,铁血大明的一个标志性名字,被定义为“永远的铁血先锋”,《明史》都把徐达和他并列为传,放在开国诸将中的第一篇。由此也可看出,常遇春该多牛逼。


且常遇春除了勇猛猛外,还有一项绝技,这就是射箭。最经典的战例,依然是跟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发生,当时陈友谅手下,有位猛将叫张定边,见战局僵持不下,便率三艘战船,直扑朱元璋的旗舰。

这堪称是一次斩首行动,任何人都没料到。当反应过来后,朱元璋手下的战船立刻包围了这三艘敌船。哪知根本拦不住,张定边不但冲了出来,还连斩朱元璋手下三员大将。惊得朱元璋急忙要逃,可他的旗舰船身大,转身慢,在惊慌中给搁浅了。如今张定远马上就要来了,其他战船想救援,根本来不及了,就连朱元璋都已绝望了。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突然一箭飞来,正中张定远,虽没要了他性命,却使张定远失去了战斗力。张定远只得咬牙切齿地命令撤退,竟安然撤出。

这只箭是谁射的,正是常遇春。原来他的船就在朱元璋旗舰附近,当时所有人都懵了,救援朱元璋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来个擒贼先擒王。但常遇春却已是弯弓搭箭,一声大喝:“告知我,哪个是敌主将?”有人连忙告知。常遇春这才一箭命中张定远,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射伤敌主将,救了朱元璋。

何为猛将?陈友谅手下的张定远,三舰闯阵,连斩三将,差点活捉朱元璋,这已是猛的让人目瞪口呆了,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常遇春一喝一射完败之。


第一猛将:朱亮祖

常遇春这位大明铁血先锋,就已让人闻其名胆寒了,那么谁能战败常遇春,显然就能凭此一战,登上第一猛将的宝座。有这样的人物吗?有!此人便是朱亮祖,且还是在单挑情况下,打伤了常遇春!

那是公元1357年,朱元璋率军围攻宁国,《明史》载: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即,朱亮祖突围,遇到了常遇春阻拦,二话没说两人就斗在一起。常遇春不但战败,还被人家打伤,吓得其他大将,再也不敢上前阻拦。


面对这样的猛将,朱元璋立刻动了爱才之心,随后亲自来到前线督战,最后终于擒获了朱亮祖。朱元璋问:“小子,现在你生死掌握在我手中,你想怎么办?”朱亮祖道:“关我屁事。你想杀就杀,想砍就砍呗。”朱元璋笑了,亲自解开绑绳,表示,我哪舍得杀你,跟我干吧。就这样,朱亮祖成了朱元璋的手下猛将!

但可惜,朱亮祖虽“勇悍善战而不知学”,即朱亮祖虽冲锋陷阵,悍勇冠三军,但他却即不看书,也不读报,最终在后来,触犯大明法规气得朱元璋,一通鞭子把他给“鞭死”了……也算是有始有终吧,连死法都堪称一个猛字……



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一帮文臣悍将是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开国皇帝最重要的资本。徐达、汤和、冯胜、冯国用、沐英、蓝玉等人都是元末明初时期涌现的耀眼名将,但是真正说得上是猛将的只有三人:

傅友德

傅友德世代贫农,他自出生就一直在家务农,元末时期,天下大乱,红巾军起义,傅友德参加了刘福通的红巾军。傅友德在红巾军李喜喜手下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并随军入了关中,最后又入了四川。陈友谅的部将明玉珍后来攻占了重庆后,在李喜喜手下不受重用的傅友德又投奔了明玉珍,成为陈友谅的部将。

朱元璋与陈友谅安庆一仗,取得的最大战果其实就是傅友德和丁普郎率部来投,傅友德才真正的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找到了器重自己的主公。

傅友德在朱元璋帐下一直征战南北,前期与张士诚、陈友谅的大战他基本都是属于先锋和主力,明朝建立后,傅友德又参加了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战,为彻底推翻元朝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到了洪武年间,傅友德平定巴蜀,南下云贵,出击西北,远征大漠都是作为主帅,而且几乎没有败绩,讲同为开国公爵的冯胜的风头都压下了。

傅友德自跟随朱元璋开始到洪武二十四年,基本上都 在外征伐,他的死却极具传奇色彩——无罪赐死。洪武二十七年,在一次朱元璋的宴会上,朱元璋随口说起了对傅友德父子的不满,傅友德立刻起身要告退,朱元璋责其不敬,本是随口而说让其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傅友德立刻就将两个儿子杀了,将人头提来见朱元璋,把那个当着朱元璋的面回到,你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命吗?说完立刻就拔剑自杀了。

傅友德的性格冲撞了朱元璋,盛怒的朱元璋将傅友德一家全部发配边疆。

常遇春

常遇春是朱元璋真正的利剑,绿林出身的常遇春是天生的猛将,他自投奔朱元璋后,几乎仗仗为先锋,同时他也是明朝将领中将骑兵战术应用得最完美的。在几次北伐战役中,都是常遇春长途奔袭,直捣元军,对元军的震慑作用非常的大。

大战九华山,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北伐千里奔袭元大都,都是常遇春的杰作,有常遇春参与的战役都是兵锋所指,敌人无不闻风而逃。

常遇春活得并不长,洪武二年,横扫千军的常遇春暴毙军中,这让朱元璋失去了最为趁手的武器,朱元璋追谥其为开平王,令其子常茂继承爵位。常遇春也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中唯一一个死后追封的。

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其战斗力非常的强悍,同时也是智勇双全的猛将。他在平定江南和独自领军出击西北战功彪炳,他开国六公爵之一并不是靠着与朱元璋的亲戚关系得到的,完全是依靠自己在军中凭军功战出来的。

李文忠比傅友德和常遇春更稳重,但是他的战斗能力却一点也不弱,特别是在洪武四年出四川征伐西北(甘肃、陕西)等地,一路翻山越岭,孤军深入,却逢战必胜,至今这些地区依然有李文忠行军的遗迹保存;洪武六年,北上前往山西、北京等地,跟是将该地的元朝残余势力扫得远遁漠北。

李文忠在洪武十六年去世,朱元璋非常的上心,追谥岐阳王,并令其子李景隆继承其爵位。不过,其子并没有李文忠的能力和忠诚,在建文帝时期,领军出击燕王朱棣,六十万大军拿朱棣没有办法,后来居然还给朱棣当了内奸,顺利的让朱棣进入了南京城。



我认为朱元璋的手下能够被称得上猛将的人是:傅友德、常遇春、朱亮祖。他们三个都是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十分的具有能力,让敌人听闻都闻风丧胆,都是知名的铁血将军。

朱元璋最强的三个武将是:常遇春,徐达和朱亮祖 ,这三个人也是功劳很大的。

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常遇春。当年元朝大丞相脱脱设下十条绝户计想要将天下的举子斩杀,常遇春凭借一己之力将元军杀退,帮助朱元璋成功逃脱。
第二位猛将是傅友德。他作为先锋军屡屡突袭元军大营,将对手杀得片甲不留。
第三位猛将是朱亮祖 。还是大将的朱亮祖曾经在正面对战中战胜过常遇春,在归顺朱元璋后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若这两人不死,明初第一大将非他们莫属,其中一人堪称大明战神
  • 答:他们功勋卓著,地位很高,曾为朱元璋剿灭群雄、平定天下立下大功,却又都不约而同地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死于意外。这两位大将,一位叫邵荣,一位叫朱文正。邵荣,是与朱元璋同时起兵于濠州的著名将领,在红巾军中的地位非常高。朱元璋手下早期的三大将,徐达排在第二,常遇春排在第三,而第一就是邵荣。...

  • 明太祖朱元璋死前,给朱允炆三位能人,为什么没挡住朱棣叛乱?
  • 答:(明太祖朱元璋剧照)其实以朱元璋的智慧和谋略,他肯定是知道燕王朱棣是有反心的,所以他临死前朱允炆留下了三位谋臣。今天就给大家讲下这个三个人。第一个人,他就是方孝孺。方孝孺是明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六岁就会写诗,绰号“小韩子”,他真可谓是一位人才。但是这个人...

  • 朱元璋手下开国将军二十一人都怎么死的
  • 答:朱元璋手下开国将军二十一人中,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全部病死。沐英伤心过度而死,胡大海被人刺杀而死,刘伯温、冯胜、李善长等被胡惟庸害死,剩下的都被朱元璋杀死。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

  • 朱元璋打天下时文臣武将都有谁啊
  • 答:朱元璋打天下时文臣武将主要有: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汤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冯胜、沐英、蓝玉等。这些文臣武将,都是在不同时期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夺江山的。都是朱元璋的亲如兄弟的得力干将,都曾为扫除陈友谅张士诚等造反力量、推翻...

  • 杨璟是如何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并在此成为朱棣朝的重臣的?
  • 答:但是,如果徐达不在附近,就听常遇春(副将军)的;如果常遇春也不在附近,就听冯胜(右副将军)的;冯胜之下是汤和(偏将军)、杨璟偏将军),以此类推。这五个人是朱元璋钦定的五位军事统领,其他将领都得听他们的。朱元璋麾下名将如云,这5个人被朱元璋单独列出来,可见他们在军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徐达、常遇春、冯胜、汤和这...

  • 朱元璋手下第一名将是谁呢,立下无数战功,死后墓碑比朱元璋的还高?
  • 答: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徐达是最亮的那一颗,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常胜将军,在他的指挥之下,朱元璋的军队无往不胜,朱元璋也往往把最难啃的骨头交给徐达,徐达每一次都完成的很漂亮。徐达是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其他的人虽然军事才能都很强,但是他们都是将才,只有徐达这个人才是一个帅才,他不但能排兵...

  • 此人只打过一场胜仗,却位列明朝十大武将之首,徐达只能屈居第二_百度...
  • 答:常遇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时,经常对人说,如果能给我十万精兵,那么我就能横扫天下群雄,为大哥打下江山。当时军队中的人都知道他作战勇猛,因此戏称常遇春为常十万。“常遇春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第三名:戚继光——用兵之神 戚继光出身军人世家,公元...

  •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 答:此外,还有的只算开国公爵25位,有的只算列入功臣庙的21位,有的只算淮西24将,有的把开国所有封爵的150位全部算进去。但无论如何计算,明朝都没有34个开国功臣的说法。二、朱元璋猜忌功臣,尤其是胡蓝之狱,牵连人数众多朱元璋和刘邦一样,是草根出身,本身家族就没什么实力,也没什么震慑力,那些和...

  • 你认为明朝死得最惨的三位将军分别是谁呢?
  • 答:第一个:曹国公李文忠 他也算是朱元璋的外甥,是一位长年在战场上的将军。据说他十分了解朱元璋,在朱元璋还没大开杀戒时他就感受到了朱元璋的杀心,于是装病不起,一病就是一年多。可朱元璋不信啊,一次得空亲身探望,并且带上了太医,这太医一号脉就东窗事发了。听闻他只是身体虚弱并无大病,朱元...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了30人还剩下了4个,他们是谁?
  • 答:NO.3 郭英——人称“郭四”,也是朱元璋老乡,更是明朝功勋将领。郭英一生身经百战,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遍体鳞伤,但却不是因为患病而亡,不得不说也是位“战神”!郭英为人忠诚朴实,在开国后,更是南征北战。在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后,郭英前往讨伐结果无功而返。在朱棣即位后,随即被罢官还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