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于的古义和今义 以的古义和今义 “以为”的古义和今义

2024-05-06m.verywind.com
“所以”的今义和古义~

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
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古义】
1、认为。
宋·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翻译:天生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能看见的人,告诉他:太阳就象铜盘,扣响铜盘听到声音。以后再听到声音,就以为是太阳。

2、作为,用作。
南朝·梁沉约 《奏弹王源》:“ 源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璋之下钱五万,以为聘礼。”
翻译:父子俩一块详细的商量这件事情,认定婚事。下五万作为出神送给对方。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 桓帝 以为贵人。”
翻译:长女被收到后宫,桓帝让她做贵人。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晋·潘岳 《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翻译:将捆束的野蒲说成肉脯,指着鹿说这是马。
【今义】
1、认为。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
2、作为,用作。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于的古义: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翻译:在兵败的时刻受到任命。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翻译:学业由于勤劳而精进,由于嬉闹而荒废。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翻译: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
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翻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王。
5、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先秦·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冰,是水做的,却比水寒冷。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先秦·佚名《诗经·葛覃》:“黄鸟于飞。”
翻译:黄鸟在飞。
于的今义:
1、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
2、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
3、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
4、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
5、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
6、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
7、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
8、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
9、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
以的古义:
1、用;使用。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2、做。春秋·孔子《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如果有人了解你, 那么打算怎么做呢?
3、认为。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翻译: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翻译: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赵国也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翻译:而我靠着捕蛇独自存活。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翻译: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到达京师。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汉·刘向《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翻译:天下的局势有变化,王割舍汉中和楚国和好。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翻译: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翻译: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时将国家的大事放在自己的私仇之前。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翻译:草木茂盛,溪水漫流。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唐·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作了这首《师说》来嘉奖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翻译: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唐·李朝威《柳毅传》:“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翻译:至于言语慎重不相互躲避的人,是偶然罢了,哪里有意呢!
16、通“已”。已经。汉·司马迁《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翻译: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士兵买来鱼煮了吃,得到鱼肚子里面的信,本来就认为这事很奇怪了。
17、通“已”。停止。春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翻译:没有停止,就可以称王了吗?
18、只是。先秦·佚名《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翻译:君王所缺少的,只是义气罢了。
以的今义:
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
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
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
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
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
7、姓;
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于: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于:1.介词
2.后缀(1)任用;使用;运用。
以:1)任用;使用;运用。
(2)使。
(3)认为。
(4)及,连及。
(5)缘故;原因;道理。
(6)即,立即。详“以时”。
(7)代词。何,何处。
(8)代词。此,这。
(9)介词。拿;用。
(10)介词。表示处置或主使。犹言带着、率领。
(11)介词。介绍论事的标准。犹言“以……论”;“论……”。
(1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3)介词。介绍具有的身份或资格。
(14)介词。为。
(15)介词。在;于。
(16)介词。自;从。
(17)介词。与;同。
(18)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19)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20)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则”。
(21)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22)连词。因为,由于。
(23)连词。因而;因此。
(24)连词。如,如果。
(25)助词。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音节,不表义。
(26)助词。表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矣”。
(27)助词。用在单纯方位词前,组成合成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28)通“已”。已经。
(29)通“已”。太;甚。
(30)通“已”。止。
(31)通“已”。谓不许,不同意。
(32)通“有”。
(33)通“又”。
以: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于:【古义】介词:1.在,从,到 2.由于,因为 3.对,向 4.比 表词缀,无意
以:【古义】介词:1.表动作行为,拿,用,凭,把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因为,由于
4.在,从 5.和,跟
连词:1.表承接关系,而,又,并且,也可省去
2.表修饰 3.表目的,而,来,用来
4.至于 5.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
副词:1.通“已”,已经 2.只是
动词:1.用,使用 2.做 3.认为 4.通“已”,停止
PS:由于他们的古义与今义有重复之处,我不是打得很全,见谅!
你可以根据古义切合自己平时用语,注意一下,联想一下现代词组,就很容易掌握今义
而古义最好结合文言文,多查字典。谢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