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聊斋卷一 王六郎 “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这句 什么意思?求翻译 是日?/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

2024-06-01m.verywind.com
“是月也,哥哥至,貂冒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什么意思~

这个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王六郎一篇,对故事做的点评。
《王六郎》讲的是人和鬼交友,鬼报答人,并且鬼后来升官了,依然不忘友情的故事。

蒲松龄在故事结尾点评里,嘲笑有的人富贵了就忘了贫贱之交。他举了个例子:
余乡有林下者,家甚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

就是说:我家乡有一个贫民,有个儿童时的好友担任了肥缺,就想去投奔他,结果失望。
出发时的行李都变卖了才凑够钱回家。貂帽、伞都卖了,马也卖了换了驴回来,驴便宜嘛。这个人的同族兄弟模仿“月令”的形式嘲笑他的窘境: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

“月令”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个12个月的时令,描述时令和节气时的气候、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常常是:
是月也,某某如何,某某如何,某某如何,……的形式
参考baike.baidu.com/view/902742.htm

你好。。。。。。。。。。。。。。。。。。。。。。。。。。。。。。。。。。。。。。。。。。。。。。。。。。。。。。。。。。。。。。。。。。。。。。。。。。。。。。。。。。。。。。。。。。。。。。。。。。。。。。。。。。。。。。。。。。。。。

这是《聊斋·王六郎》里面最后史异士也就是作者蒲松龄本人说的一段话里面的一句。原话是:“余乡有林下者,家甚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念此可为一笑。”
讲的是他家乡有一个做官退隐的人,家里很穷。后来有一个童孩时期的朋友上任了一个肥缺的官职,就心想如果去投奔他的话肯定会得到这个朋友的照顾。于是竭尽不多的所有财产置办行装,千里迢迢跋涉过去想要投奔他,没想到却大失所望,没有得到原来想象中的照顾。不得已只能把带去的所有钱财都花光了,并且卖掉了原先骑着去的马,才得以回到家里来。他的家族之中有一个堂弟为人很幽默,模仿《月令》的体裁形式作了篇短文来嘲笑他说:
“这个月,哥哥回来了,貂皮做的帽子解下来了(凑路费卖掉了),伞盖也没有撑起来,(所骑的)马变成了驴,鞋子开始变得没声音了(可以理解为好鞋换成了差鞋、草鞋;或者鞋子磨坏了,连走路也不发出声音来)。”
___________
月令: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个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它的内容里面有“是月也...是月也...”的形式。
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靴始收声:仿照《礼记·月令》里面的“﹝仲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