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身心安乐之行

2024-06-01m.verywind.com
~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这世间有四种修行人,是哪四种呢?第一种人是身安乐心不安乐;第二种人是心安乐身不安乐;第三种人是身心俱不安乐,第四种人是身心都安乐法喜。

什么样的修行人,身安乐心不安乐呢?有些比丘,因为居士布施修福,所以于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等,不虞匮乏。但于修行道力未固,于烦恼惑业尚未断除,还未成就道果,将来仍要生死轮回,难免就会堕入饿鬼、畜生、地狱等恶道,如此之修行人,身安乐但心不安乐。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心安乐身不安乐修行人呢?有行者即使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由于未能积极修善培福、积作功德,因此无法自办或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然而他们已断尽三界见思惑,不再轮回生死,不再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如同已证得罗汉果的唯喻比丘一般。此等人,这就是心安乐但身不安乐的修行人。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身与心都不安乐的修行人呢?当居士不行善布施、不作功德时,修行人无法得到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无法安心办道,于见思惑等烦恼尚未断除,将来在生死轮回中,仍难免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道。这样的修行人,这就是身心俱不安乐的行者。

什么样的修行人,身心都安乐法喜呢?证得阿罗汉的圣者,由于广积福慧,勤作功德,所以不缺乏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因此身得安乐,同时,又得以免于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就如同尸波罗比丘一样。

诸位比丘们!这世间上有此四种修行人,大众应当勤求正方便,并以尸波罗比丘作为修行榜样,应当如是依之用功。」

当时,在座的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诲,皆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

省思:

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提醒大众福慧双修的重要性。在四事供养具足中,更应勤求出要,断烦恼、证道果,不再受轮回苦,得究竟安乐。所以佛陀劝勉修行人应以尸波罗比丘为榜样,成就阿罗汉果,令身心皆得安乐。

《妙法莲华经》中,世尊亦开演四安乐行,即: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以此四行清净三业、广集福德资粮,亦是令身心皆得安乐之菩萨行门。



  • 愿我的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玻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是什么意思
  • 答:第三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苦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第五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及翻译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 第78章 安乐二法:不见人过
  • 答: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 佛陀继续...

  • 第79章 安乐三法:识性离诸分别
  • 答: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受持读诵此《法华经》的行者,如果想要在后末世安乐的修行,就应当远离嫉妒、谄、诳这三种心行。 如果觉观“ 嫉妒 ”这种心行,就会发现它根源于分别高...

  • 苦也有五种功德
  • 答:要求安乐,必修善因。所以念佛之人,亦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根据《法华经》安乐行品说,身心要能安乐,须具备四项德行:正身行、正语行、意离诸恶自利行、心修众善利他行,此为身、口、意、誓愿,安乐四行。简要言之,若要离苦,必先断恶;若要得乐,应修众善。五、由比我心,度余有情...

  • 自利利他
  • 答:(三)修行忍辱,能远离众恶,达于身心安乐之境,此为自利;能化导众生趋于和顺,此为利他。(四)修行精进,能得世间、出世间之上妙善法,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勤修正法,此为利他。(五)修行禅定,能不受众恶而心常悦乐,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修习正念,此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远离无明,断除...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翻译,完整注解!
  • 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尽世所以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以苦皆从自立起,什么意思
  • 答:在座诸人听过不少因果公案,从中可以明显看到世间人的种种安乐与出世圣者的圆满福德安乐,皆来自于利他善法,甚至有些人以一念利他善心,而为后世感召了巨大的安乐果。从反面来看,世间众生的一切身心痛苦,从微不足道的冷热之苦,乃至无间地狱的剧烈痛苦,皆来自于众生狭隘卑劣的我执自爱,皆是由一心...

  • 你希望安乐死合法化吗?
  • 答:虽然有些国家把安乐死看成犯罪行为,但支持实行安乐死的人数仍然在不断增加。据相关媒体统计,目前,西方国家已有十余万人已立下遗嘱,表示一旦他们患了不治之症,在生命行将结束之际,请医生不需要再用相关人工延长生命的措施进行抢救。目前,有的国家已对安乐死进行了立法,如2019年11月13日,新西兰...

  •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 答:身处安乐之中一定要防备无善行造成的灾祸所带来的悔恨。又翻译为:安然怡悦,保持警戒,不要胡乱行事以致后悔莫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