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初一语文第21课《风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主要内容:本文回忆小时候我折断小兄弟风筝一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兄弟却不记得,无法补过. 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悲哀、难过、自责、内疚等

  • 鲁迅的《风筝》原文
  • 答:⑥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2.重点精讲 ①第一、二段:“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出现于远处天空中一二风筝的浮动,...

  • 初一上册语文书21课的答案
  • 答:七年级上册第21课《风筝 文学常识:鲁迅:字 ,原名 ,浙江 人,我国伟大的 家、家、 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2.熟记下列词语:筝、秃、蟹、蕾、堕、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

  • 七年级课文《风筝》分析
  • 答: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体裁为散文诗。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

  • 初一语文上册第21课中有五处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 答: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第一段写了作者见到了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是因为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是阳春二月,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

  • 风筝这篇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
  • 答:7.精神虐杀这一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虐杀 答:“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我扼杀了儿童爱玩的天性。8.末段语句如何理解?答:文章隐性:批判中国人旧社会式的教育。中国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2.三年级(上)语文课时作业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

  • 在初一‘风筝’这篇课文中,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
  • 答:因为我认为那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当时的说法时认为读书才是有出息的。写我的粗暴,突出小兄弟的可怜,是我的忏悔更深 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种恨,体现了作者对兄弟是恨铁不成钢。后来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

  • 说说风筝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用意?
  • 答:鲁迅先生的《风筝》这篇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是"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想"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

  • 风筝的作者是谁
  • 答:同名课文 人教版初一语文第21课《风筝》鲁迅 --- 《风筝》发表于1925年2月2日《语丝》周刊第12期,后编入《野草》。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28课《风筝》鲁迅 --- 《风筝》发表于1925年2月2日《语丝》周刊第12期,后编入《野草》。 上海版初二语文第26课《风筝》鲁迅 --- 《风筝》发表于1925年2月2...

  • 初一语文课时训练21课《风筝》答案
  • 答:《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要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无可补过。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满足又骄傲。参考资料:公开课讲的这一课,听了...

  • 求以鲁迅的《风筝》为题的一篇阅读分析
  • 答: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体裁为散文诗。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