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刘秀 对阴丽华如何 阴丽华是怎样的人

2024-06-01m.verywind.com
光武帝和阴丽华如何共患难?~

光武帝和阴丽华算是在历史上比较恩爱的一对夫妻,汉武帝虽然说一生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女人,但是对于阴丽华的爱始终如一。不管是在少年还是已经成为九五之尊,都没有变过心,算是一个女人非常值得托付一生的男人。其实对于阴丽华和郭圣通这两个女人,虽然说郭圣通是一个比较可怜的女人,但是却在废后以后没有进入冷宫,还过着富足的生活,也算是在这场政治婚姻的一种补偿。那么光武帝和阴丽华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光武帝和阴丽华出生
阴丽华是南阳郡新野县人,从小就比较漂亮,算的上是当地的一个美女。且有着比较好的出生背景,是阴氏家族是管仲的后代,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比较动荡,所以不断的迁移,虽然说家业比较大,但是因为脱离政治势力中心很久了,到了阴丽华这一代在政治上基本没什么势力。也不理会朝廷上的事情。但是用现在的话来说算的上是一枚白富美。
刘秀也是南阳人,虽然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其实刘秀是西汉刘氏宗室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之孙。其实很很多人一样就是一个没落皇族,后来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也算是一表人才,且对于比较和善、上进、聪明,非常讨人喜欢。
光武帝和阴丽华相守
刘秀姐夫邓晨与阴氏有亲缘关系,偶然的一次机会,便见到了阴丽华,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感慨:“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但是由于当时的两人没有相同的生活背景,刘秀虽然说想要娶阴丽华为妻,但是没有行动。
在王莽篡权的时候,刘秀的哥哥开始加入起义,但是由于刘秀的哥哥是一个比较没有人缘,且没有头脑之人,没有人愿意跟随,最后刘秀由于自己的好人缘,发起了起义,受到很多人的拥戴。这时候阴识觉得刘秀这个人还是有很好的前程且有着非常好的人品,就把妹妹阴丽华嫁给了刘秀。
但是后来由于刘秀一直外出征战,与阴丽华一别就好多年,经过漫长的等待,当刘秀成为帝王的时候,派人把阴丽华接回宫中,封其为贵人。虽然说刘秀一直想要立阴丽华为皇后,但是当时有一个叫郭圣通的女子不管是在出身、资历、对政权的作用等方面都是胜过阴丽华,所以阴丽华一再谦让,这才使得郭圣通当上了皇后。
光武帝和阴丽华:阴丽华成为皇后
在刘秀称帝的十年之中,刘秀能够恩威并济,让天下的民心统一。尤其是在朝政方面有着一定的领导力,为百姓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由于后来种种的事情发生,最后终于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
其实阴丽华当皇后也算是实至名归,尤其是拥有恭俭仁厚、谦让自抑、矜惜慈爱等好的品德,才会让这样的头衔看上去那么理所当然。
光武帝和阴丽华虽然看似与普通的家庭夫妻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帝王之家,有着一些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没有能够拆散这对恩爱的夫妻。阴丽华一生相夫教子、不参与朝政、井井有条的打理着后宫,也是成为刘秀比较好的身后支柱。刘秀专心治国,才会有“光武中兴”时代的繁荣。最后两人死后被合葬在原陵。

阴丽华(5年-64年),南阳新野(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父为宣恩哀侯阴陆,母邓氏。 阴后不但出身显赫,其家族亦为南阳豪强世家,阴家占有巨量的土地,车马和奴仆可以同分封的诸侯王相比。

  毫无疑问是喜欢阴丽华的,阴丽华与刘秀打小青梅竹马,与郭圣通更多的是迫于时局所逼,刘秀不得不与真定王刘扬联姻,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郭圣通此人心胸狭隘、手段毒辣,处处想破坏刘秀与阴丽华,后并未得善终。
  刘秀在刚刚登基之时,阴丽华与郭圣通同时被册封为贵人。由于阴丽华是小门小户出身,不得已推辞皇后之位,郭圣通因此得立为皇后。光武十七年(公元42年)怒而废郭氏,立阴丽华为后。

  最终刘秀和阴丽华终于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实现了当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夙愿,这也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个典故的由来,既体现了刘秀大丈夫着眼天下大势的不拘一格,又有柔情的似火的一面。

  参考资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822.html

  



他们在一起共度了30多年

刘秀和阴丽华结合于刘縯被杀之后不久,自身也身居险境之时——若说纯因为“娶妻当娶阴丽华”的爱情誓言,总是稍微立不住脚。而后娶郭圣通,也总令人叹息觉得这段传奇的爱情没能完美写圆。
但无论如何,从登基后刘秀的各种诏书用诗经秀恩爱以及最终作为来看,与郭圣通比,他更爱阴丽华是毋庸置疑的。两位夫人都聘于危难之际,但阴是他主动求娶,郭则出于胁迫,出于自尊而言,阴氏的患难陪伴则成了“将恐将惧,惟予与汝”,而郭氏河北之后的患难相随则成了理所当然。虽然我一直向往“娶妻当得阴丽华”这种爱情,但真心觉得郭圣通这段先天不足最终惨败的婚姻经历十分令人唏嘘……
下面科普诗经诏书。
——其实汉代自武帝以后,皇帝诏书喜欢引用诗经是常有的事儿,不说宣帝、元帝、成帝、哀帝……连王莽也有五次的诗经引用记录(光武帝自己的记录是四次)。但……人家其他皇帝引用的都是啥?都是《假乐》、《雨无正》、《十月之交》、《行苇》……不是鼓励大家爱惜粮食牲畜,就是勉励百官各司其职什么的,王莽则是《大雅 文王》这类,借诗经来表达嗟尔刘汉气数已尽的……而光武帝引用的都是啥……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前头先说阴丽华辞让了皇后郭氏才能当(导致后来洪迈数落他“人君一话一言不宜轻发,况于诏令形播告者哉!……盖九年之诏既行,主意移夺,已见之矣。郭后岂得安其位乎?”),后头就开始借一首惨绝人寰的弃妇诗(后面几句“无草不死,无木不萎”都出来了)来表忠心。虽然阴丽华母弟罹难确实非常可怜,但宽慰诏书写成如此也确实过了,都快成罪己诏了,感性得不太像素来善权略机变的刘秀,所以后人总觉得里面有指东打西的政治目的……
于是后来郭后果然就不安其位了,出现了废后事件——这件事也少不得阴丽华的儿子刘衡之死的推动。李贽在史学纲要里有这么一句话:“此后手段不减武才人”——当时看到确实触目惊心,这话的意思明显是阴丽华为了后位自己杀害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敏感话题史学家争论不休,但无论黑化与否,阴丽华这个十七年后才当上的皇后当得委实十分委屈(如果真相是黑化那么更委屈,不过我私心还是希望阴丽华是从始至终纯洁良善的小白兔)。光武帝诏书如下: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从“宫闱之内,若见鹰鹯。”可以看出,明显刘秀是暗指刘衡的死郭后逃不开干系,后面吕霍之风则更明显,以致蔡东藩在《后汉演义》里说“光武帝能容功臣,独不能容一妻子,废后之举,全出私意,史家多讥其不情。”这个“不情”因为对阴丽华的“情”,和后面“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的表白,往往被人忽略。但无论如何,因为这个“不情”最终没有导致酷烈的结局,同时刘秀的诏书里模棱两可,没有彻底把谋杀庶子的罪名扣给郭氏,反而令他后面表白的“情”可信了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隔着历史看过去,很多刻意浪漫的东西都未必真着,真正能体现爱情的,也并不是刘秀少年时候的娶妻当得阴丽华和老来的各种空中喊话表白,而是他们儿子的这段回忆。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
父母够幸福够恩爱,才能培养出心地这么柔软善感的孩子。他们的死先后差了十一年,但在儿子梦中依然是一起出现,如平生欢。我觉得,这才是爱情最有力的证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