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如何让废旧材料在美工区利用起来 如何更好地在区角中投放废旧材料

2024-06-01m.verywind.com
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
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
显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投放的材料多是购置的现成的玩具,这些材料的选用成本高、浪费大、玩法单一,活动很难长久地发展下去。
因此,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
”只有源自孩子身边的,才能引发孩子内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
废旧材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是指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
所以试想让废旧材料与美工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投放的材料多是购置的现成的玩具,这些材料的选用成本高、浪费大、玩法单一,活动很难长久地发展下去。因此,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只有源自孩子身边的,才能引发孩子内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是指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所以我试想让废旧材料与美工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是指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如何提升废旧材料的环保价值?文章从美工区创设、资源的开发、收集和投放四个方面介绍了废旧材料如何与美工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废旧材料 大班 美工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投放的材料多是购置的现成的玩具,这些材料的选用成本高、浪费大、玩法单一,活动很难长久地发展下去。因此,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只有源自孩子身边的,才能引发孩子内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是指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所以我试想让废旧材料与美工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特色美工区
大班幼儿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其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我们就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特色美工区,主要体现了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如:利用幼儿收集的贝壳、海螺、蟹壳创设了“贝壳变、变、变”;利用旧报纸,制作纸浆,创设了“神奇纸浆”;通过投放各种各样
的线和梭,创设了“织网小能手”一角,通过活动,掌握梭子绕线的技巧,能自如进行两头绕线,了解家乡渔民的劳动工具,体验劳动的快乐;创设了“造船家”一角,通过投放各种废旧纸盒、木块、颜料等来制作小船,让幼儿了解舟山的海洋文化;收集了竹筒、竹条、竹叶等,创设了“竹文化”一角,通过操作,感受动手创造带来的乐趣。
二、巧妙开发废旧资源丰富美工材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到的:贝壳、蟹壳、梭、废旧报纸、竹子等材料成了幼儿眼中的宝贝。我们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进行整理、归类、加工成半成品,合理、巧妙地投放到了幼儿园的美工区角活动中。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安全第一,多角度着眼
保护幼儿的身体乃至生命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前提,只有保证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促使幼儿的机体得到发展,这是开展美工区角活动的前提也是宗旨。但是由于贝壳、竹子等物品本身坚硬的特性也隐藏着危险,所以首先在投放之前,我们将这些材料进行裁剪、去角、磨光,保证无尖角、无棱角,确保材料自身的安全性;然后我们对幼儿进行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教育,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最后,我们还与幼儿一起制定了合理的区角活动的活动规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各区角的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多种角度切实保证美工区角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因“料”而异,全方位开发
前面所述,材料有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从美术活动的不同创作手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
上色:虽然贝壳、竹筒是不同类型的物品,但它们都存在着易上色的特点,因此,不同的材料均可进行上色活动,可采用水粉、水彩、橡皮泥等进行,如贝壳、海螺的上色活动、竹筒等物品的上色活动。
造型:利用旧报纸和木胶,自制纸浆,再用纸浆进行创造,可以做成各种瓶罐,也可以做纸浆画。
拼搭:利用废旧的纸盒、牙签、果冻盒、海绵块等材料,进行拼搭,粘贴,
制作小船、房子等。
粘贴: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进行趣味粘贴,如竹叶粘贴、豆类粘贴、花瓣粘贴等。
装饰: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装饰,用舀饭用的竹勺来做装饰品,方法是幼儿在竹勺的背面用水粉、水彩和油画棒画上动物、花草等图案,在勺把上用彩线或彩纸做装饰物,再钻一个小孔挂在墙上;用各种颜色的线进行编织、织网,织完以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上去,就成了很好的展示台。
三、调动多方收集乡土美工材料
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因此,在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运用,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
(一)通过幼儿收集
通过幼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形式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的废旧材料。这些材料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如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麦秸、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芦苇等丰富美工区的材料。在收集的同时,幼儿不仅熟悉、了解了这些乡土材料的基本特征,而且学会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幼儿在操作着自己收集的材料时,探索、创造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孩子们捧着各自的杰作时,更是自豪。
(二)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纸浆画,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报纸,制成纸浆,并做成纸浆画,以及各种贝壳、环保材料的收集等。通过材料的收集和制作,孩子和家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不少,更增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情感交流,让家长了解了乡土材料所蕴含的本土传统文化特色和意义。
(三)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
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如“竹文化”区角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常见的竹制品给幼儿一个感性的认知,然后我们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竹制品并发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竹制玩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四、有效投放活动材料提高活动效果
(一)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与材料之中,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投放材料应有目的性。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如:在“造船家”一角,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使孩子愿意关注家乡的造船业,对造船产生兴趣。我们请家长在空余时间,带幼儿去造船厂、博物馆等地方参观,了解船的制造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的投放了各种船的模型、照片、简单构造的图片、废旧纸盒、瓶子等材料,引导孩子在区域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欣赏各种各样船的同时,玩玩轮船模型、画画船、做做船??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会主动地观察汽车的外形、简单构造以及用途等方面,在这过程中他们对船有了比较直观认识。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投放。我们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中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神奇纸浆”一处,幼儿先学习制作纸浆,然后提供画底,引导幼儿利用纸浆作画,最后提供各种瓶罐模型,引导利用纸浆做瓶罐。这样一来,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同一个活动就能满足不同需要和能力的幼儿。
(三)注重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可见,材料是为活动服务的,在美工区角中投入废旧材料能增强孩子操作的兴趣,但是如果投放方式或者投放数量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竹文化”一角,提供了:竹条、竹叶、竹屑、竹筒、竹块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的自主性特征。
废旧材料在美工区中的投放,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逐渐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更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做个有心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将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有效开发成孩子们喜欢的美工材料。让我们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 如何有效利用幼儿园废旧物资制作玩具?
  • 答:关键词 废旧物品 幼儿园 区域活动 幼儿时期的主要学习资源是玩具,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学习方式是玩具的玩耍和操作,通过对玩具的操作从中得到生活的启发。幼儿往往对玩具爱不释手,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小罐等废旧物品也同样能使幼儿从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心灵的窗口。通过美工教学,引导幼儿利用...

  • 中班美工区教案美丽的纸箱
  • 答:教师:请你们自由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图片中选一个喜欢的内容,并一起商量要制作的东西。教师:请每个小组选个代表说说你们想制作的物品。2、教师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教师:这些物品怎么做呢?要用哪些材料?如果需要两个纸箱,怎么连接?怎么样让你们制作的物品更加美观一点?3、教师幼儿讨论合作的...

  • 美工区废旧材料有哪些东西
  • 答:美工区废旧材料有各类盒子、开心果壳、旧挂历、吸管、筷子、纸杯、树叶、牛奶杯、鸡蛋壳、奶粉桶、饮料瓶子等。幼儿园区域活动美工区可以投放的材料:1、绘画材料:蜡笔、水彩笔、排笔、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2、手工材料:卡纸、蜡光纸、亮光纸、皮纹纸、色纸、泡绵纸、包装纸等。3、工具类材料:双面胶...

  • 幼儿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
  • 答:我们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开辟了“美工区”,为孩子的美术活动提供活动的空间。平时我们发动孩子家长一起来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如盒子、毛线、泡沫、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各种种子、树叶、石头等自然物,为美术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

  • 中班美工区创意游戏案例:绚丽纸筒
  • 答:【创意游戏背景】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意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去探究问题。比起小班的幼儿,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和操作需求,我们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如吸管、小纸盒、小...

  • 如何合理的进行小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结题报告
  • 答:创意美工区的设立是为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创作空间,让孩子们在废纸箱、瓶子、石头上,随心所欲地涂画与制作,尽情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而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教师应...

  • 有哪些纸箱废物利用或者废物改造的好方法?
  • 答:当然,废旧纸箱的用处还有很多,最简单直接的莫过于拿废旧纸箱来收纳东西,不仅使得东西有地方可放,房间变得更整洁,同时又将废旧纸箱合理的利用起来,一举两得的好事。其实纸箱旧物改造,废纸箱除了能改造成以上介绍的这些物品外,还可以改造成许多其他的生活小物品,只要我们肯开动自己的奇思妙想,善于利用自己手边的材料,...

  • 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原则多样性适宜性
  • 答:二、美工区材料投放的策略1、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2、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