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揭秘:周朝的诸侯国君为什么一次娶九个老婆

2024-06-01m.verywind.com
~    《春秋公羊传》一书第八卷中记载了诸侯国君“一聘九女”的婚姻制度。“一聘九女”,就是说当时的诸侯国国君在成年后结婚时一下子就要娶九个老婆。这种规定在现在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当时却是诸侯国君婚姻的基本制度。那么“一聘九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说起。

  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西周之后,鉴于中央无力直接统治全部国土的现实,就把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来协助他治理天下,如把他的一个弟弟周公旦分封到鲁国。与此同时,还把一些帮助他夺取天下的功臣以及前代国王的后代也分封为诸侯,如把功臣姜尚分封到齐国,把商朝王室的后人分封到宋国,把舜的后代分封到陈国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以姬姓诸侯为主,以异姓诸侯为补充的多个姓氏诸侯国并存的政治格局。

  周朝时,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结亲制度,就是同姓氏的人之间禁止通婚。否则就会被称为“内娶”,这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称呼。所以一个诸侯国的国君长大成人需要结婚时,只能娶异性诸侯国的女子为妻,只是需要一次娶九个。这九个老婆来自与自己姓氏不同的三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娶三个。但是这三个诸侯国需要是同姓的。来自同一个诸侯国的三个女子之间可以是姐妹,也可以是姑姑侄女。但是这里面是有着等级的区别的。九个女子来自三个诸侯国,以其中一个诸侯国为主,另外两个诸侯国的女子只是做为陪嫁。而来自主要诸侯国的三个女子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样的,要以其中一个为主,结婚后做为正室夫人,另外两个则是陪嫁,可以是她的妹妹,也可以是她哥哥的女儿,也就是侄女。结婚之后,如果做为正室夫人的女子去世,则从其余八个女子里面选一个身份最高贵的做为继室,以此类推。

  为什么诸侯国君一次要娶来自三个不同诸侯国但同姓的九个老婆呢?

  《春秋左氏传》里面的解释是“息阴讼,广继嗣”,就是消除后宫妻妾之间因争宠而产生的争斗,从而为国君生养更多的儿女。如果站在亲情的角度上来看,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

  笔者认为,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可以确保诸侯国君后宫的连续性。在西周那个时代,人们的寿命比较短,妇女因为疾病、难产以及其他意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一次只娶一个,一旦这个夫人死亡,就会造成国君没有老婆的局面。这样,国君就需要再娶甚至多次娶老婆,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较大浪费。当然也不利于为国君多生孩子。

  其次,可以保持国君继承人,也就是太子地位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诸侯国政局的稳定以及最高统治权的顺利交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太子的母亲去世早,继室夫人谋求废掉太子另立自己儿子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小。因为,太子虽然不是继室夫人所生,但是与继室夫人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这种血缘关系还很近。在周朝时宗法制的大环境下,人们对血缘关系是非常看重的。

  再次,九个老婆虽然同姓,但是却来自三个诸侯国,而不是一个,这里面应当有着政治方面的考量。试想,如果一个国君的所有老婆来自另外一个诸侯国,那么这个国君所有的儿子就是那个诸侯国的外甥或者外孙。这样的话,那个诸侯国不仅独霸了他的后宫,还影响着他所有的儿子,从而有力地影响甚至操纵着该国政局的走向。这是任何一个诸侯国君都绝对不会同意的。而如果来自三个诸侯国,则这种政治影响力就很小了。

  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欢迎各位读者参与讨论,积极留言,多多赐教。

2����ɂc

  • “九宾之礼”具体是怎么回事?
  • 答: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

  • 明神宗朱翊钧为何一天娶九个老婆
  • 答: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一天娶了九个老婆 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天连娶九个媳妇的风流皇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个风流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由于明神宗年号万历,因此也称万历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

  • 春秋时代的爵位有哪些
  • 答:也就是说,在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周王朝依命数对其加以节制。除了封土面积有区别外,在拥有军队方面,天子六军(12500人为一军),大国三军(上、中、下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在妻妾方面,天子娶十二女,三夫人九嫔;上公诸侯娶九女,一妻八妾;侯、伯诸侯只能娶七女,即...

  • 诸侯国君陪葬坑中发现九鼎,蕴含了什么历史信息
  • 答:周天子丧失对诸侯的权威,周王朝衰微,分封制衰败,诸侯开始以天子自命,挑战天子权威。

  • 古时候的封王封侯有什么讲究?
  • 答:第九《晋世家》诸侯国 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

  • 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 答:周朝天子,姬姓---嫡长子,姬姓。天子的庶子(别子),诸侯国君。诸侯的嫡长子(大宗)---继承君位承姓。诸侯的庶子(小宗)的庶子A,为卿大夫,被子分封到A邑,以A邑的封氏;诸侯的庶子(小宗)的庶子B,为卿大夫,被子分封到B邑,以B邑的封氏;诸侯的庶子(小宗)的庶子C,为卿大夫,被子分封到C邑,以C邑的封氏;卿大夫A的...

  • 九宾之礼具体是怎么回事
  • 答: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

  • 为什么周天子要依附于日益强大的诸侯
  • 答:3、诸侯是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

  • 周朝九鼎各个鼎的意义是什么??
  • 答:周朝九鼎为大禹所铸 禹铸九鼎 大禹建立夏朝后,在以前先王子孙诸侯国林立的基础上,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时间长了,有些诸侯不免离心离德。为了检阅天下究竟有多少诸侯国,维护夏朝和诸侯国的统属关系,大禹决定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因这时适值各方诸侯来朝,夏禹趁机举行郊祀之礼,众诸侯都留在阳城助祭...

  • 古代的皇帝是不是真的有后宫三千佳丽的求证求证?
  • 答:●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缓女二十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