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广难封为何不是汉武帝的问题?汉承秦制以军功封爵

2024-06-02m.verywind.com
~ 那李广为什么到死没未能封侯呢?感觉李广真的差那么一点点运气,历史上有太多机遇无法预知,如果李广能够在一两场大战中运气好上那么一点,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飞将军,李广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却为何始终无法封侯?考古发现的汉代竹简,从侧面揭开这一千古之谜,颠覆了传统认知。
关于李广难封,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李广缺乏机会,汉武帝认为李广运道不好,所以不让李广参与大战。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跨越大漠远征匈奴,原本不让李广参加,但李广三番五次申请,无奈之下汉武帝就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卫青却受汉武帝指使,不让李广直面匈奴单于,就因为李广运道不好。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于是,卫青率公孙敖等直扑匈奴单于驻地,让李广从东路出兵合击,但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最终,李广迷路,错失了一次立功封侯机会,因为迷路导致没能按时合击匈奴,李广不想被刀笔吏询问,所以就拔刀自刎了。
传统观点认为,以李广之勇武,汉武帝如果给予机会,那么李广封侯指日可待,绝非后世文人所想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情。然而,考古发现的很多汉代竹简,却从侧面揭开李广难以封侯的真正原因。
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见虏三四百骑。虏四骑,止都仓西放马,六十余骑,止金关西。虏可廿余骑,萃出块沙中,略(掠)得日迹卒赵盖众。虏可九十骑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盗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无数,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
与此同时,汉代竹简中的匈奴入侵,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即传统观点中的“秋季劫掠粮草过冬”,而几乎是每一个月都会发生。
因此,从汉代竹简中不难看到,匈奴小规模的入侵数不胜数,属于日常性的侵略战争,就比如后来辽夏对宋朝的“打草谷”一样,匈奴人把汉人当成肥羊,哪天心血来潮,一些匈奴人就会前往抢劫一番,这种侵略抢劫可能是上层组织,也可能是牧民自发行为。
那么,这与飞将军李广有何关系呢?
其实,由于汉匈之间最常见的战争,就是竹简中记载的这一类小规模劫掠,作为边郡太守40余年的李广,一生“大小七十馀战”,多数应该就是应对匈奴劫掠的反击战。需要说明的是,李广身为边郡太守,自然不会参与每一次反击,所以70余次不算少了。
关于李广边郡生涯,史书上还有一奇怪记载:李广仿佛是救火队长一般,在北方边郡来回转。结合匈奴害怕他而称他为“汉之飞将军”,和以上竹简中的内容,不难有这么一个推测,即李广极其擅长小规模反击战,一旦到了某个地区做太守,那么匈奴就不敢来劫掠,而会去其他地方,于是过一阵子,汉武帝就将他“调往重灾区灭火”,由此才会在北方边郡来回转。
如果这一推论正确,就说明李广擅长应对小规模战争,而不擅长大规模作战,自然军功有限,而汉承秦制以军功封爵,那么李广难封就不是汉武帝的问题了,而是自身缺乏足够能力。
对于这个推测,史书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
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作为将军,第一次率领万人骑兵进击匈奴,最终却战败被俘。虽说有客观原因,遭遇的是匈奴优势兵力,但身为主将却被俘,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公元前123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很多将军杀敌俘敌都达到封侯标准,唯独李广部队却没什么功劳。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张骞率1万骑兵,兵分两路。随即,李广遭遇匈奴左贤王4万人,而张骞迟到一天,最终李广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李广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最终李广“军亡导,或失道”,没能及时与卫青合击匈奴单于。
由此可见,不是汉武帝没给他机会,而是李广在大规模作战指挥能力上,还是存在不少欠缺。
当然,李广运道也的确不太好,总是遇到优势敌军,这就不好解释了。毕竟,有时候运气就是运气,但有时候能力决定运气(比如迷道这件事,为何卫青霍去病等人从未迷道?)。正因如此,不少学者指出“李广难封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客观事实。
总得来说,从李广出道之日起,几乎就是一个“斗将”,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勇武出众,而非“帅将”或“大将”。冲锋陷阵,李广可以;指挥大军,李广不行。
程不识和李广一样,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程不识评价李广是虽然士兵甘心为他拼命,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就无法阻挡了”。显然,李广这种治军,更适合率领小规模作战,大规模作战不严格规定怎行?
其实,明朝戚继光对此看的很透彻,所谓“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李广经常打小规模反击战,习惯与此,久而久之,就不会“堂堂相对”。然而,没有堂堂相对的大仗,李广又何来封侯战功?

  • 并非是汉武帝偏心,那李广没有被封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答:并非是汉武帝偏心,那李广没有被封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王勃在滕王阁中的这两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已经成为人口名文,成为许多人哀叹命运不公时自然想到的两句话。 那么,李广为什么难以密封呢? 只有运气是原因吗?坦率地说,作为历史学家司马迁也绝对不能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他写《史记》时,一定...

  • 李广为汉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汉文武帝为何一直没有给李广封侯呢?
  • 答:出征后,卫青从俘虏处得知匈奴主力位置,本来以为可以建功的前将军李广,被卫青调往与右军会合,前锋的位置被公孙敖取代。右军路线为东路,在迂回的过程中,李广所在的右军迷路,落到了卫青部队的后面。单于也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得以逃脱。战后,李广因不想面对刀笔吏的诘问,自刎而死。李广难封固然有时代的...

  • “李广难封”的背后,是汉武帝有意苛责吗?
  • 答:汉武帝也认为李广虽然武艺高超,但打仗是常败将军,李广的肚量非常小。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常胜将军60岁的李广也没有想明白,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他不愿接受询问,拿自杀做了回答,总而言之,李广虽勇,功劳不足以封侯,爱逞个人英雄,不是统帅人才,再加上度量极小所以没有封侯。实际上,他的...

  • 为什么李广难封侯?
  • 答:在影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的近臣韩嫣问武帝:陛下,将军李广在军中是老资格,为何比他资格浅的都封侯了唯独李将军到现在没有封侯呢?武帝回答说:我汉室不以资历封侯,军功封侯者皆有军功!汉承秦制,军中资历深者无功不封侯 汉朝建立后,所施行的制度多是效仿秦朝的制度,所以才有了汉承秦制这个...

  • 李广难封是为什么?汉武帝为何不给李广封侯?
  • 答:我们大概都能从后世许多诗人的诗句中窥探一件事,古代有非常多的有才能却没能得到重用的人,或者没有得到相应地位的人,我们称之为怀才不遇。比如比较有名的李广难封,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能让匈奴人只听名字便吓破胆,却一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封侯。那么,李广为什么如此难封呢?汉武帝即位,此时...

  • 李广没被汉武帝封侯主要原因是他已年老和卫青,霍去病比没有冲劲了,还有...
  • 答:【转帖:】《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人生 ——论“李广难封”》(作者:不详)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敌人称他为“飞将军”。唐人王昌龄曾写诗赞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所以王勃说:“李广难...

  • 李广难封是为什么,李广为什么没能封侯
  • 答:那么李广真的是因为功高难封才没有被封侯的吗?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仅在当时汉武帝一朝就有二十六人因军功而被封侯。而作为名声流传千古的李广,李广难封是真的冤枉吗?有人说李广是因为没有碰到欣赏他的领导,汉文帝的时候,他年少,但是汉文帝喜欢老成的武将,汉景帝的时候,汉景帝喜欢文官,不喜欢...

  • 李广难封的原因?
  • 答:纵观史册,李广其实败多胜少,其战功根本无法与卫青、霍去病此等擅长大兵团围歼战,动辄取首级上万的将领相媲美。换言之,不合行军之矩的李广宜为骁将,难成大将,没有卫、霍那样封狼居胥,换来“漠南无王庭”局面的丰功伟绩,自然在封侯之事上缺少话语权与主动权。三、不懂为官之道 李广的悲剧,...

  • 战功卓著的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为何却未能封侯...
  • 答:再是汉文帝时期,那时候发生了七国之乱,李广在这期间也是平定了不少地方的叛乱,功劳确实不小,胜过了很多人,后来其他人都升官了,但是李广脑袋有点不好使,答应了梁王的封赏。这让汉文帝非常生气,你还想封侯,没给你撤职算好的了,所以说李广是不懂政治的。汉武帝时期,李广其实功劳没那么大了,...

  • 汉武帝为什么觉得李广难封侯?
  • 答: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让汉武帝对李广有更多希望早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在军中任职,汉文帝在知道李广的战绩以后,曾经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这句话对于李广本人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宣传,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一种拖累。汉武帝在积极准备对匈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