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求苏轼《后赤壁赋》的知识点归纳。。 苏轼《后赤壁赋》的讲解、赏析

2024-05-23m.verywind.com
苏轼后赤壁赋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整理~

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 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 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

  《赤壁赋》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 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 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
  这个还不错~

进百度百科查找《后赤壁赋》。

  • 苏轼的后赤壁赋
  • 答: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

  • 《苏轼·后赤壁赋》鉴赏
  • 答: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余,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 后赤壁赋赏析
  • 答:《后赤壁赋》赏析如下:《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姐妺篇,记的都是月夜游赤壁。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明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主要写初冬的山水草木“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 答: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简介前,后赤壁赋。
  • 答: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

  • 后赤壁赋的作者和主要人物的相关资料
  • 答: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后赤壁赋》沿用了...

  • 苏东坡的《赤壁赋》有前后两篇,有什么不同点?
  • 答:3、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两文在艺术上的高品位,主要体现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诗情到哲理的升华和凝聚,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两文的不同点1、描写的时令景色不同。苏轼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黄州赤壁,写下前《赤壁赋》,三月后重游写下后《赤壁赋》。2、内容侧重点不同...

  •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 答:《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总结 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赤壁赋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比较描写景物及特点的异同
  • 答: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

  • 《后赤壁赋》全文及翻译
  • 答:《后赤壁赋》是苏轼《赤壁赋》里的下半部分,与《前赤壁赋》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下面是我分享的《后赤壁赋》全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