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辛弃疾的《摸鱼儿》或《水龙吟》的赏析 其中的单个句子也行,要详细点的,谢了 摸鱼儿辛弃疾中哪句运用了比喻

2024-05-06m.verywind.com
辛弃疾的《摸鱼儿》名句是哪句~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整首词都很经典,非要说的话就是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两句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本词是在调动职务临行时所赋,感慨颇深,兴寄深婉,全用比兴的手法抒情达意。表面是写美女伤春,峨眉遭妒的怨恨,实际上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上片通过惜春、留春、怨春三层意象抒发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用美女遭妨比喻爱国志士受谗遭贬,谴责投降派误国误民的罪行。外柔婉而内激越,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情。怨春不语,算只是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怨春”辞意顿折,埋怨春光弃我而去 ,却不加理睬,兼融个人与国家,怨情极深矣。而今只有蜘蛛殷勤结网,牵惹杨花柳絮,似在挽留着暮春阑珊的余辉,以“蛛网”意象影射南宋朝廷当政者如秦桧者流,像残春蛛网牵惹飞絮,装扮出春决存的繁荣假象,维持苟安局面,遂将惜春、怨春升华为伤时怨世之情。全篇运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象地揭示丰富复杂的思想活动。全词借助凄美的意象,以哀婉的情抒发激烈的政治幽愤和沉痛的爱国感情,寄托遥深。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引)。

水龙吟 辛弃疾赏析

这首词起句突兀,立意辽远。虽然说气势上稍逊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却是一样的。它仿佛令你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象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他的见解是比较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而紧张的。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后来事变,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徒张安国。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因此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词写来便豪迈奔放。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达观潇洒、不乏恢谐。而辛弃疾则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着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于是我们看到,当辛弃疾的笔从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辽远之处稍微近缩了一下的时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闲愁。

闲愁万种,万种闲愁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的凄清和冷寂,自从他南归宋朝,就一腔热血,伺机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非但没有人来与他共论北伐大计,相反却横遭朝中权贵们的猜忌,始终难酬壮志。顾此,他摘下佩刀,默视良久,拍栏长叹。意谓此刀不正如我,本来它是用来杀敌建功的,而今置闲,何时是了?孤独的他,找不到理解的知音。

在上片,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情随景迁,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委曲地抒发出来。到了下片,作者进一步阐明自己的人生信念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尽管一时不算得志,但是决不消沉退缩。

他说,不要提什么鲈鱼切得细才味美,你看,秋风已尽,张翰还乡了吗?据《晋书》讲,张翰在任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时,因惧怕成为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同时又生性自适,便借着秋风起,声言自己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归故里。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的,不过却是反用其意。他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辛弃疾一方面反对逃避现实斗争的归隐生活,同时也更鄙视置国家危亡于脑后,只知贪恋爵禄的享乐行为。他十分赞赏刘备对于许氾的讥讽。《三国志》里讲,当许氾向刘备述说陈登对于自己的拜见不但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时,刘备说道:你是有国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陈登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的主张。可你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是陈登最忌讳的,所以他与你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如果是换上了我,那就不仅仅是让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楼上了。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亦以自比。他认为,在他的英雄气概面前,那些求田问舍、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们是无地自容的。

然而,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辛弃疾此时感到自己好象当年东晋北伐的桓温,看到了十年前琅邪栽种的柳树已经十围,不禁流泪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光阴无情,年复一年,时间就在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中流逝,而自己的济民救国之志尚难遂愿,好不痛惜。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这后片的最后一句与前片的最后一句正紧相呼应。在感情上,它更深一层地抒发出辛弃疾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百度百科上有《水龙吟》
http://baike.baidu.com/view/2554953.htm

  •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

  • 辛弃疾《摸鱼儿》300字的赏析
  • 答:《武林旧事·观潮》记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辛弃疾所写的正是这种场面,旁观者惊心动魄,这些勇士们却自由...

  • 赏析或改写辛弃疾《摸鱼儿》
  • 答: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

  • 辛弃疾的《摸鱼儿》一文中“春归去”有何象征意义
  • 答:辛弃疾的《摸鱼儿》一文中“春归去”的象征意义是:辛弃疾的辉光时代即将消逝,比喻这年华老去,岁月蹉跎。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

  • 简要赏析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答: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

  • 辛弃疾《摸鱼儿》采用了什么传统表现手法
  • 答: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

  • 结合具体“意象”赏析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答:《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

  • 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答:满腔报国之志,得不到当权者采纳,处处受人排挤,没有施展才华为国效力的机会。此日,满腹悲愤辛弃疾无奈独自一人登上南京建康赏心亭,登高远眺,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绿山碧水大好河山,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此词上片可分...

  • 简述辛弃疾《摸鱼儿》的抒情特点?
  • 答: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 ,写“落红”, 写“草迷归路...

  • 苏轼水龙吟 辛弃疾水龙吟 永遇乐 摸鱼儿 主题思想 及意境分析
  • 答:苏轼的水龙吟赏析 以思妇喻杨花,咏物拟人浑成一体,构思巧妙。上片以花为人,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抒发春愁。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末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