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名人道德故事 求关于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2024-05-21m.verywind.com
名人道德故事~

  鲁迅出生一个破落地主之家,出生时家里还有13亩土地,但到其13岁的时候,因其祖父入狱,家里的所有财产被一抄而空。此时父亲又患上水肿病,鲁迅每天都要到比自己高一倍的柜台上去购买药给父亲治病,回到家又得去为父亲寻找那些子虚乌有的药物: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结子的平地木。结果全上了庸医的当,其父亲的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愈来愈严重——最后亡故。从其祖父的生上,他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从其父亲的身上,他看到了封建中医大都是一些骗钱的东西。所以他痛恨封建社会。在痛恨的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家人的疾苦的同情,凡事从具体做起,所以决定去日本学医学。用医学来救国,但在日本学医期间,看到国民的麻木性,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是如何的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他认为对中国人,只能先治其精神,然后才治其身体,就这样,便弃医从文了。但是当时的文化空气不浓,从内心来说,他非常痛苦,因为他的主张没有人听令,他感到万般的寂寞,于是就开始干起他认为十分无聊的事情——抄古碑,在抄古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麻烦,这段时间他度日如年,幸好在朋友的劝告下,毅然提起战斗的笔,与封建统治阶级作战。与统治阶级作斗争,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就好比拿鸡蛋跟石头碰一样,石头是安然无恙,而鸡蛋则是粉骨碎身。鲁迅成了全国通缉的对象。从北京大学转入厦门大学、中山,后来实在干不下去了,成了自由人,生活无着落。
  他对中国人民的麻木表现是深恶痛绝,恨铁不成钢的。其笔下的阿Q、孔乙己、华老栓、润土、单四嫂等都是被封建意识麻木的产品。鲁迅对这些人是既同情,又憎恨,同情他们软弱,憎恶他们麻木;这些愚弱势的群体,长期是统治阶级欺压和愚弄的对象——当作奴隶来使用,临死的时候竟然还不知道。他认为这些人的精神上有极大的问题,但又是一时无法改变的,只能用文化去慢慢教化。但中国自古以来是以文言文为主,这些不识字的弱势群体是看不懂的,所以他提倡白话写作,可惜的是鲁迅用了一辈子的心血来努力做的工作,到今天,还是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因为今天,中国人还是表现得无端的自私,无端的不仁,要是鲁迅看到这样的状况,我想他那口气将永远上不来的。所以我说他最苦一点不错。
  鲁迅虽然在教育部任过几年的公务员,但他对公务员的那一套工作作风非常不满意,的确,那里面是吃喝玩乐、尔虞我诈的地方,鲁迅是一个正直人,不喜欢那一套。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另谋职业,学校应该清静一些,结果学校也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是一块纯洁的圣地。学校毕竟也是受到社会的影响。当权者恨他,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恨的人,一般都会成众人攻击的对象;因为一把手通常是单位的晴雨表。况且鲁迅是国家级一把手憎恶的“特级罪犯”。不用说都知道——多数人都不敢接近,不敢把他当朋友,因为怕引火烧身。所以鲁迅的同辈朋友很少。他的朋友多数是一些文学青年,也就是还没有被社会染坏的那一部分人,比如刘和珍、文莽之类的,这些初生的犊不怕虎,在他们身体里有热血在流动,他们是革命的力量,而且又受到鲁迅的影响,都把鲁迅当作精神力量和精神领袖人物来崇拜,鲁迅也看到他们是新生的革命力量,对他们百般照护。除了这些人外,鲁迅就没有朋友了,特别是在公务员队伍里更是不可能有朋友的了。鲁迅的爱人许广平是他的学生,比他小20多岁,完全不是同辈之人——也许有人会污蔑说鲁迅是老马想吃嫩草,但我看这不太可能,因为鲁迅人品正——可以说,与他同年龄的人——当然封建时代结婚早——也很少有他同年龄的人了——就不可能有结婚对象了。
  鲁迅是中国最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他不参加任何一个党派,因为任何一个党派,只要取得革命胜利后都会成统治阶级,成了统治阶级后,都会变坏,在他看来,人是自私的,一旦革命成功后,这些人也会骑在人民头顶上作威作虎。所以他不参加共产党,与不参加国民党。他对与统治阶级走得近的人从心底上是不舒服的。比如,梁适秋,因为与国民党走得近,所以就成了鲁迅辱骂的对象。鲁迅死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解放,对他来说是十分幸运的事情,要不然按他的这个性格,可能要被关进监狱的,因为他看到不正义的东西就龌龊,便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不坐监狱才是怪事呢?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过:有人问毛泽东要是鲁迅还在,将是怎么样?毛泽东说,要是还在,肯定在监狱里,而且还在写东西,写东西骂人。毛泽东的这个回答虽然滑稽,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鲁迅始终把良知和正义放在关注中国归弱势的群体上,他时刻关注社会上不平等的事情,每当有不平等的事情发生,他就得写上一篇杂文,所以说他特别累,尤其在精神上,因为他看不惯的东西太多了,他思考的问题太多了,结在心中的愤怒也太多了。幸好他是写杂文的高手,可以通过写杂文来发泄心中的不平和愤怒。否则他可能会患上精神上的分裂症。有人骂他是疯子,说他一天只知道骂人。这足见鲁迅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不管怎么说,鲁迅是一面正义和良知的旗子,他不愧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鲁迅虽然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但他从来就没学会使用阿Q哥的精神胜利法——来个自我安慰。他为这个愚弱国民的麻木简直耗尽了一生的血液。他像一个医生,给病人治病,用尽所有的办法,还是没有使病情得到改观。医生还好,会来个自我安慰,治不好算了,反正钱我已经收了,大不了退还。可是鲁迅是一个极认真的人,按一般人说的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他偏要往那个死胡同里钻,往那死胡同里想,你说他不累才是怪事。所以报到说他临死的时候只有50多斤。可是,我们今天这些人,随便一个出来,就算是饿死的,也不会少于70斤吧。
  鲁迅一生,虽然出过国,留过学,但他没有写过一篇游记,因为写游记的人,一定要心情好。在那样的社会中,即使有大好河山,但也激发不起人的兴趣,除非是那些公子哥儿们。鲁迅从来没有过好心绪,你教他写得出什么游记呀?
  鲁迅是药,他的文章是专门用来治病救人的。鲁迅曾经说过,要是他的文章快朽就好了,因为这说明中国人的病已经治愈了。可是我们现在看鲁迅的书还是相当适用,而且还特别有味道,说明中国人的病还没有治愈。所以鲁迅的痛苦和劳累是无期的。

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2、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3、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
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
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4、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5、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6、女小说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个考古学家,有一次,在一个集会上有个朋友问他:像你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给一个玩古物的人,你感觉如何?这位侦探小说家说: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东西,他愈是喜欢。

1、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2、汉武帝的胸怀大度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

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

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回宫之后,他立即召见店主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主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顿时,大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人们以为男主人一定会受到惩罚。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称赞他疾恶如仇,是个壮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

3、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4、顾恺之

我国古代东晋,在南京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叫瓦棺寺,寺庙落成后,和尚请众人捐施。顾恺之来到寺庙,在捐款薄上写了个“百万”的数字,人们都有很惊讶。

因为数日来,在众多捐施者当中,还没有一个人捐款超过十万的,大家以为这个小名叫“虎头”的穷年轻人吹牛乱写,所以和尚当即让他把写的数目涂掉,但是顾恺之却十分有把握地说:“你们先给我找一面空白墙壁。”

于是,他就关起门来,在指定的空白墙壁上画了一幅像唯独眼珠没有画。他对和尚说:“第一天来看画的人,每人要捐十万钱给寺庙;第二天捐五万钱,以后,捐助数目由你们规定。”

等顾恺之当众点画维摩诘眼珠时,寺门大开,如同神光显耀,满城哄动,人们争相来寺观画。纷纷称赞这幅画画得生动传神。看画的人络绎不绝。没有多久,百万数目就凑足了。

5、房玄龄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道德故事:一个明星演员的情感故事



  名人道德故事
  1.仁智的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 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双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 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 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 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 看书发呆。 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道:“孩子,你 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 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是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 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 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 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时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 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 “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 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 令尹。在他还没正式上任时,老百姓就已经很依赖他了。
  2.不与人争功的晏子
  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 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之子,齐灵公时期,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却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齐景公从诊断患病后,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 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 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 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 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占梦人进宫,先 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讲道理。齐景公于是委托晏子去 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占梦人请来,占梦人问: “您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及其担忧告 诉了占梦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占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 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 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 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 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梦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 却不能上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梦人按照晏子的 指点回答说:“您所串的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 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思想包袱不,再加上合理 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 占梦人,可是占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 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生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 只有由占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说出来,大王一定不 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 下。” 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晏子和占梦人,并且赞叹道:“晏 子不与人争功,占梦人也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这都是君子所应该 具备的可贵品质啊!”
  3.宽厚待人的闵子骞
  闵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 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以孝为人称道,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在很小的时候,生身母亲就不幸去世了,于 是,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继母。 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 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继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非常好,有好吃的,就偷偷地给 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但吃不到时好的,还常常吃不饱 饭。 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 说。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新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 衣,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絮做的棉衣, 闵子骞浑身上下冻得直哆嗦。 一天,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 数九的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 儿能挡住房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 一点也使不上劲儿。而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 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 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子骞却 冷得瑟瑟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子骞 一定是在耍滑偷懒。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子骞。 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絮飞了 出来。父亲见状,这才恍然大悟。父亲学生地责备自己:“原来 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啊?”子骞却连忙安慰父亲:“父亲 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 回到家中,父亲把继母叫出来,指着子骞身上的芦花棉衣大 大骂她不仁不贤,不配做好孩子的长辈。继母羞得满面通红,连 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宽恕。但子骞的父亲正在 气头上,还是把继母赶回了娘家。 闵子骞一看,心中十分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 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如果您赶母亲走,那我们兄 弟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啊!”子骞见父亲还是不肯原谅断母, 就替继母请罪,继母听了子骞的话,羞愧极了,连连对丈夫说: “今后,我再也不对子骞那样了!” 子骞的父亲这才原谅了妻子。子骞的善良宽厚感动了继母, 从此以后,继母待子骞胜过亲生儿子。

  •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 答: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1、《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2、《陈平忍辱苦...

  • 反映社会公德事例
  • 答:一、捡破烂老人姚义德 人物介绍:姚义德今年52岁,是河南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孙庆荣今年58岁,也是河南人,夫妇俩20年前来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捡破烂、干杂工为生。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岁,最小的也20多岁了,都已在海南成家。从1988年开始至今,老姚夫妇先后收养了10名...

  • 求关于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 答: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2、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

  • 古今中外名人志士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 答:1.曾子杀牛(曾子是古时一个贤者,他妻子为哄儿 子不哭,跟儿子说会跟他吃牛肉,结果曾子知道后,真的把家里的牛杀了,给儿子吃肉。妻子拦之不及,又悔又怒,曾子说若不杀牛,儿子不会懂得承诺。)2.小学课本上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

  • 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_名人道德修养小故事(2)
  • 答:”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

  •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 答:0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

  • 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_名人道德修养小故事
  • 答: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1: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

  • 历史上有哪些以德服人的事例不少于三个
  • 答: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品德折服,决心出山帮助刘备建功立业。2、于令仪诲人 出处:宋·王辟之《于令仪诲人》战国时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得罪人,积攒了不少的家财。是乡里有名的财主。有天晚上,有小偷溜进他家里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发现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孩子。于令仪问他...

  • 名人道德修养小故事
  • 答:名人道德修养小故事篇一:列宁给女工让道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

  • 历史上关于道德比学习更重要的个典故
  • 答:这些中华传统道德典故,有空就讲给孩子听听 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车胤囊萤、千里送鹅毛、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这些传统道德典故的来历和含义,你都知道吗?提升道德修养、学习传统文化,14个你应该知道的传统道德故事,分享,学习,收藏!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他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