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吴三桂和朱三太子什么关系?他为何要借此反清复明?

2024-06-01m.verywind.com
~

天下人都可以反清复明,唯独吴三桂是不能反清复明的,为什么?因为吴三桂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迫使他不可能再打着复明的旗号反清。

当年他为了夺取永镇云南的平西王爵位,不得不取得清廷的信任。于是他带着大军进入缅甸,迫使缅甸王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给交了出来。吴三桂在滇池畔用弓弦绞杀了朱由榔。

亲手杀死了明朝的皇帝,他哪里还有脸选择复明的呢?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已。当年做汉奸,是为了保全自己,后来反清复明还是为了保全自己,吴三桂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等到他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起兵时,已经没什么人愿意响应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任何人起兵反清复明,都值得托付。唯独吴三桂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可以相信的,他这么做,肯定还是为了自己。


朱三太子是什么人?为何总是用这个招牌?

按照《明史》记载,明朝亡国的时候,崇祯皇帝有三个儿子还活在世上,

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以及永王朱慈炤。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悼灵王朱慈焕,这哥们算是比较传奇的人物。后来的朱三太子,一般所指的就是朱慈焕。

明史里崇祯的三个儿子,都没能南下,所以南明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乱成一团。朱三太子朱慈焕本人,据说是自己躲起来了。

在明史中,朱三太子朱慈焕是田贵妃的儿子,他5岁就夭折了。

可是在康熙47年的朱三太子案件中,教书匠王士元莫名其妙就成了朱三太子朱慈焕。

王士元因为和朱三太子的称号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到了晚年清廷都没有放过他们家,被邻居举报后,他们全家老小一个不剩,都被清廷诛杀。


为此,不少人认为,之所以在明史中,朱三太子朱慈焕五岁就夭折了,那是清朝在编写史料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故意这么写的。

要不然让那些反清复明的人知道崇祯还有子嗣活在世上,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吴三桂不就是用了这个名号起兵造反的吗?

三桂反,京师又有朱慈璊者,自称三太子,私改元广德,纠党举火为乱,事败,慈璊走免。鞫其党,谓其真姓名为杨起隆。及岳乐驻师枫木岭,於新化僧寺得朱慈灿,自言为庄烈帝长子,闯难奔南京,福王置诸狱,释为民,从朽木和尚为僧,往来永州、宝庆间。---《清史稿》

其实太子就是太子,哪有什么三太子这一说呢?朱三太子的说法,更多是民间讹传,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朱慈焕按道理是活着的,而且成为了一名教书匠,化名王士元,家里妻妾成群,儿孙满座,当时已经75岁的朱慈焕被朋友举报,最终落得全家被杀的下场。


吴三桂打朱三太子的旗号,那是因为朱三太子的传说太多了。

朱三太子并不是后来才有的,从明朝灭亡开始,很多明朝的遗老遗少们,对崇祯皇帝的那几个孩子,就有特殊的感情。

为什么呢?因为南方不断在立新的皇帝,全部都是崇祯这一脉的旁系,因此他们的权威性不够强,总是换来换去。

南明之所以没有守住半壁江山,主要原因就是皇帝太多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知道该听谁的,到最后谁的话都不愿意听了,甚至大量投靠了满清。

如果当初崇祯皇帝的任何一个儿子,有机会南下的话,一定可以成为南方所有军阀的领袖。这么一来就会形成当初南宋的局面,至少能够保住南明朝廷延续个百来年的时间。


因此朱三太子的问世,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朱三太子朱慈焕如果出来成为领袖,必然可以一呼百应。

吴三桂打的也是这个主意,老朱家的任何一个子孙,都没有朱三太子有号召力。毕竟他是崇祯皇帝的嫡系子孙。

王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明史》

而且吴三桂当年诛杀了南明的皇帝朱由榔,他必须要给自己澄清一个事实,他杀的朱由榔不是明朝的正朔,只是一个藩王而已,真正的正统是朱三太子才对。

这样一来,吴三桂认为自己既能够洗脱自己诛杀南明皇帝的罪行,又能够一呼百应,让那些支持明朝的人,全部起来跟着他造反。


明末清初,将自私演绎得淋漓尽致。

什么时代的人是最不像人的?我认为就是明末清初的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人,几乎将人性的所有丑陋都给展现了出来。

这段历史很多人不愿意提,为什么?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仁义礼智信,在这个时候几乎荡然无存。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不断做出反复无常的事情。吕布三姓家奴,被骂了一千多年,而明末清初那帮人,连骂他们都显得浪费力气。


钱谦益作为东林党在南方的领袖,作为文坛巨擘,连柳如是这么一个女人都不如

,在殉国前,嫌弃水冷,从而剃发易服,投降了满清。

四镇军阀中,刘良佐、刘泽清,看到多铎大军来了以后,立刻带着几万人马投降了满清

,一仗都没敢打。高杰部、黄得功部,在主帅死后也全部投降了满清。

郑芝龙挟持隆武帝朱聿键,打算以拥立之功作为筹码,向清廷提出投降条件。

因为三省王爵的称号,选择投降满清,结果被满清扣押。

何腾蛟在收编了大顺军余部后,不想着支持隆武帝北伐,反而拥兵自重。

在堵胤锡打算进攻长沙时,他居然担心堵胤锡的功劳太大,选择将忠贞营调离前线。

左良玉号称手握百万大军,坐拥荆襄之地。

结果李自成南下后,他撒丫子就跑路,还谎称要去南京清君侧,结果他半路病死了,他儿子左梦庚带着几十万大军投降了满清。

李成栋投降满清后,一路带兵南下偷袭广州,杀害绍武帝朱聿鐭。

可他一直受到佟养甲的掣肘,认为出力的是自己,功劳却是别人的,为此他为了个人利益选择反清复明。

孙可望为了当上秦王,残忍杀了十多名明朝的大学士。

为了跟李定国争夺权力,不惜在南明刚有点起色的时候,选择内部兵戎相见。兵败后,居然带着清军攻占了贵州。

那是一个人伦丧尽的时代,是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是一个难以启齿的时代。人性有多丑陋,从这些人的行为中,其实就能看得出。

所以说,吴三桂打着朱三太子再次反清复明,在那个时代,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没有人支持他这是真的,因为大家都是这种货色,谁还不知道谁呢?



俩人没关系 也没看到吴三桂借朱三太子之名反清

  • “康熙王朝”中的朱三前明太子历史真是那么
  • 答:朱三太子主是被吴三桂勒死的那位。但在清初有不少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反清复明”。到乾隆初期还有。

  • 吴三桂为什么不立崇祯后人
  • 答:吴三桂为什么也要利用一个虚无缥缈的朱三太子的名头来反清?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表面上,清朝从来没有亏待过吴三桂,他需要一个政治上反清的名义 吴三桂在清朝是臣,而且还是过得很不错,且名位都升到顶的重臣,清朝没有亏待他,让他做了异性王之一,且容忍他长期手握重兵独镇一方,让他的儿子娶...

  • 历史上的朱三太子究竟是谁,为何会让康熙都感到害怕?
  • 答:可能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消灭明室帝统之后,本想着高枕无忧的康熙此后被另外的明室宗室“朱三太子”恶心了一辈子,如影随形,这位神通广大的朱三太子无所不在,几十年间抓不完、杀不尽,时不时的要冒出来提醒一下康熙,我还活着!即使这样,所有冒出来的朱三太子都无权无势,仍然让康熙如芒在背,害...

  • 康熙都说算了,吴三桂却仍要残忍地杀死永历帝是怎么回事?
  • 答:听话听音,吴三桂还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满清当时可不是仅仅追杀永历帝,而是全方位剿灭朱明皇族。追杀朱明皇族一直持续到康熙朝。崇祯皇帝的三儿子,历史上有名的朱三太子,被康熙在山东抓到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说他是冒充皇族判了凌迟处死,以震慑反清复明势力。全国范围之内规模较大的反清势力被消灭后,...

  • 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呢?
  • 答:朱三太子的悲惨经历 崇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以死为代价换来的却是三位皇子均被抓住,如果崇祯在阴间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吐血呢?李自成抓住这三个孩子后并没有直接杀死,而是选择要挟当时处于江南的明朝势力,但是这一步却是走错了,在要挟吴三桂的时候发现他早已经投靠了清朝,就这样李自成在前后夹击的...

  • 朱三太子是朱允炆后代么
  • 答:朱三太子(朱慈焕)不是是朱允炆后代,而是崇祯帝朱由检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母为田贵妃。朱慈焕生平:朱慈焕幼时被封为定王,在长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他乞讨到...

  • 康熙朝的“朱三太子案”,让康熙头疼不已,究竟是什么案子?
  • 答:当时杨起隆假称,自己是朱三太子。而这件案子其实是杨起隆带领手下的人密谋策反的一个案子。可以说当时这件案子对康熙统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令康熙帝非常头疼。杨起隆一开始想要谋反其实是受吴三桂的影响,当时他听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之后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吴三桂叛变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汉人的...

  •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为何他能成为清朝初期一面不倒的旗帜?
  • 答:而清朝办的这件错事也就被人利用,因为崇祯皇帝的太子还没死,那么他就是法理上的继承人,反清复明举着他的牌子那是准没错的,最开始的朱三太子是四皇子朱慈炤。但随着朱慈韶隐姓埋名,所以朱三太子就成为一面旗帜,仅仅康熙年间,打着朱三太子起事的就有十多起,可见朱三太子这面旗帜有多么的...

  • 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 答:康熙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这个称呼一听,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崇祯皇帝,这起案件的主人公,也的确是一位自称是崇祯帝之子的人所做的。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朱慈焕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崇祯之子。究竟为什么这个人要假冒崇祯后人?朱慈焕最终又为何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1644...

  • 朱三太子朱慈焕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 答:正如他说的那样,要是真有谋反的心思,如何不再吴三桂兴起三藩之乱的时候跳出来,反而到了年老气衰的时候出来冒头呢?尽管朱慈焕本人并没有反清复明的心思,但是架不住众人借用其名号行事。当时大部分人都借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起势,以便让自己的活动看起来名正言顺,上呈天理下遂民意。因此对清朝廷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