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积贮疏提醒汉文帝的话如何理解 论积贮疏读后感

2024-05-07m.verywind.com
论积贮疏的作者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古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今中华民族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扬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传统,更加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中文教育,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同所有的文化一样,古文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脱离于古文的时代性,则谈不到古文的教育作用。
我们高中课本中贾谊的《论积贮疏》是一篇优秀的古文,从现代的观点看,《论积贮疏》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是积极的。文章开篇就利用了管子的观点“仓禀实而知礼节”,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这是一个反问句的论点,正过来就是: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治理好。而民富国强不但是对封建士大夫所梦寐以求的社会目标,也正是我们现在努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有了剩余价值,才有了阶级,有了国家。也就是说人们有了积蓄以后才能讲政治、文化、求索知识、艺术才能讲究礼仪。这一观点与管仲的“仓禀实而知礼节”是一致的。只有人民富足,国家才能强盛,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如果老百姓“家无隔夜之粮”却侈谈遵纪守法,为国效力,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位伟人曾说过“弱国无外交”。中国一个半世纪的近代名,去年的科索沃战争,都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落后的原因在于贫穷。所以贾谊认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是千真万确的。只有人民富足了,才能发展各项事业。所以我们现在致力于现代化,就是要人民富足。贾谊的《论积贮疏》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也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论积贮疏》中有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就有其局限性。文中写道:“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残也。”认为“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这个观点有其两面性。如果把“食者甚众”看作是机关事业人员繁冗,吃皇粮者众,追求优越的办公条件优厚的公款消费的福利待遇是“淫信之风日日长”,这不管是两千多年年之前还是现在无疑都是正确的。我国自古以来庞大的机关,臃肿的人员,不但多吃了“皇粮”,造成财税的严重不足,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且互相扯皮推诿,内耗严重,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滋长了不正之风。据新闻报道,某些地方财税收入不足以发放“皇粮”的工资,那么这个地方又怎么谈得上发展各项事业呢?所以贾谊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对“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提出鞭策,这是很有见地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贾谊的“今背本而趋末”的“本”看作是“务农”,“末”是作是“工商”。那么贾谊这个观点有其消极的一面。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必然会有工商之分的,这是人类的进步。有了工商,才有了竞争,才有了科技进步,社会才更加发展。如果一味的务农,那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会迟滞社会的进步。
贾谊所处的时代生产力有限,农产品有限,因而要强本抑末,正如要剪枝打杈一样,需要对工商业进行限制。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正是由于儒家的这种“重本(农)轻末(工商)”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贾谊看不到或是不愿看到当时对社会起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是对封建的国家。正是庞大的封建统治机器耗尽了国家资财。

贾谊在分析了贫穷的危害及造成贫穷的原因后,开出了一个治疗这种疾病的药方“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则积足人乐其所矣。”要驱赶老百姓务农,认为工商业者是“末技游食之民”。要让他们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然而,把百姓都赶到田园里去生产就一定多产粮食吗?新中国建立后,曾出现全国务农的现象,文化革命末期,将全国几千万中学生驱赶到农村去,从事农业生产,到处学大寨,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呢?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情况:物资奇缺、粮、肉、蛋、菜、柴什么都缺。为什么全国那么多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反而奇缺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放开了,农民开始务工经商了,务农的人减少了,反而现在什么东西都不缺,粮、肉、蛋、菜、柴都有了,而且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为什么务农的人少了,农产品却富足了呢?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了。工商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了工商业后有了明显的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了科技的进步,相应在的思想、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工商业发展, 又带动农业向更深层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强调发展第三产业,这也是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的现象。越是发达的国家一二三产业的人的比例是越悬殊。美国仅有百分之二的人从事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生产,其粮食不仅本国人消费,而且还要出口。
当然我们要承认政策的作用,承认在某些方面强制力的作用。例如历史上的屯恳、强制开发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强制力都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相反违背自然规律的强制力都是要失败的,包括贾谊的某些观点。

我们以上观点是以现在的眼光来分析前人的。我们的认识也是受时代发展的限制的。尽管我们看到贾谊《论积贮疏》有其若干历史局限性,但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烩灸人口的范文,观点鲜明,言论谨严,条理清晰,扣人心弦。贾谊不失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但囿于他所处的时代,处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贾谊不可能认识到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问题。这篇文章的缺失,并不是贾谊本人的缺失,而是他那个时代的缺失,是他那个时代生产发展水平所造成的。
我们今天学古文,既要学习古人才智、思想、艺术手法,学习优秀文化传统,从中吸取精华,同时又要注意古人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造成的文章某些观点的谬误,不能食古不化。只有透析古文的时代背景及古文观点的时代局限性,从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才能学好古文。

贾谊的《论积贮疏》的中心思想是劝皇帝“积贮”(就是屯积五谷),以防备水旱兵灾。他引用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和“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的论断,进一步提出了“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体办法。
汉文帝正是采纳了贾谊的意见,对国家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为汉朝初期的“文景之治”盛世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怎样注重农业发展的?
  • 答: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便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谋士贾谊上《论积贮疏》,建议朝廷“为富安天下”,指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 求《论积贮疏》的翻译及文言文现象
  • 答: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

  •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翻译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意思
  • 答:“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出自贾谊所作的《论积贮疏》。《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论积贮疏》原文 管子曰:“仓廪...

  • 贾谊的代表作
  • 答:2、《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

  •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什么意思?
  • 答:大命:大命脉,相当于“头等大事”。译文:积聚储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

  • “今殴民而归之浓,皆著于本”是什么意思?
  •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出处:魏晋·贾谊《论积贮疏》选段: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译文:现在...

  • 贾谊《论积贮疏》反应了我国封建时代怎么的基础经济思想?如何评价这一...
  • 答: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张。贾谊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但他的政论却能处处针砭时代症结之所在,明确提出改进的措施,对后世的...

  • 谁有贾宜的<过秦论>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 答:当是时,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 【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

  • 论积贮疏的介绍
  • 答:《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 论积贮疏.疏是什么意思
  • 答: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你看这个解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24036.html?fr=qrl3 http://xh.5156edu.com/html3/16010.html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