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三顾茅庐词语解释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东汉末年,黄巾乱后,群雄并起。曹操雄据中原,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有江东,广纳贤士,兵精粮足,势亦甚盛。而刘备那时尚困守新野(在今河南省),一事无成。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是缺乏谋臣,为他画策,所以急需找一位经纶天下的大才,帮助他建立不朽的大业。
当时,刘备虽然也有一位谋士徐庶,很有才能。但是被曹操知道了,也想重用他,便把徐庶的母亲扣留起来,伪造一封家书,叫徐庶回去。徐庶是个很孝顺的人,恐怕母亲为难,只得离开刘备。临走时,郑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他有奇才,如想成大业,必须请他出来帮忙。后来又有一位名士司马徽,也向刘备称颂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刘备决心敦请诸葛亮来共图大事。
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刘备就带着关羽、张飞,亲自到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到了诸葛亮的往处—卧龙冈,一问,原来诸葛亮已出外闲游去了,而且归期无定,刘备只得惆怅的回到新野。
过了几天,刘备派人去探听,知道诸葛亮已回来了,便立刻准备再去拜访。张飞说:「这样一个乡下人,何必大哥自已去,派个人把他叫来不就得了。」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可以这样!」便带了关、张两人一起去。
那时正是冬天,刘、关、张三人走到半路,便刮著刺骨的寒风,下起大雪来,张飞又抱怨起来。到了卧龙冈,三人下了马,走进茅庐,看到草堂上有一位青年,抱膝拥炉,正在歌唱。刘备以为这回总算见着诸葛亮了,等他唱完,便向前施礼,并说明来意。谁知他并非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当下诸葛均告诉刘备,他哥哥又外出访友去了。刘备觉得很遗憾,因为天下大雪,张飞催著快点回去,刘备便写了一封信留下,说明仰慕之忱,并准备再来,于是告辞离去。
走出门口,刚要上马,看到村口小桥上来了一位老者,骑着一匹驴,口里朗吟著诗句。刘备又以为是诸葛亮,连忙上前施礼,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刘备非常失望,只得冒着风雪,快快地回到新野。
过了一段时间,已是第二年春天,刘备始终觉得非找著诸葛亮不可。便叫人选定吉期,斋戒三日,沐浴薰香,抱着一腔热忱,准备再去寻访。关羽和张飞知道了都不高兴,同去劝阻。张飞还说:「不知他有什么了不起,去了两次找不着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来,那就让我带根绳子去把他绑了来,岂不省事。」刘备说:「你不要胡闹,这次不要你同去。」张飞见刘备生了气,也就不敢再讲,仍旧和关羽两人跟着去。
到了卧龙冈前茅庐,一问,知道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上午睡。刘备不敢惊醒他,便一直站着等候。等了好久,诸葛亮才醒来。于是刘备很谦恭地向他请教安邦定国之计,诸葛亮畅读天下大势,刘备非常钦服,便很诚恳地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本来只想隐居躬耕,不愿过问天下大事的,因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诚意难却,终于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协助刘备,取荆州,得巴蜀,连东吴,抗曹操,三分天下,形成所谓三国。刘备死后,受命托孤,辅佐后主,数次出师伐魏,最后鞠躬尽瘁,死于军中,成为历史上不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 ※形容虚心求才,再三敦请贤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自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详见「三国演义」。 文化课教材(高级):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ROM: big5.zhengjian/articles/2006/11/26/41080 ◇◇◇ ◇◇◇ ◇◇◇ 【原文】 臣本布衣(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顾(5)臣于草庐之中,咨(6)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诸葛亮·《前出师表》) 【注解】 (1)布衣:平民。 (2)不求闻达:无意追求名誉显贵。闻,音「问」。 (3)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4)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份。猥,音「伟」。 (5)顾:拜访、探望。 (6)咨:音「资」,通「咨」,商量、询问。 (7)由是:因此,自此以后。 (8)驱驰:奔走效力。 【故事阐述】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隆中耕种,为的是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生命,并无意追求名誉显贵。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低贱,反而委屈贬低自己的身份,一连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因此我非常感谢、非常激动,于是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讨论】 (1)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的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隐居山林的诸葛亮呢? (2)平民身份的诸葛亮为什么值得让人接二连三的来拜访? (3)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刘备一样有开阔的心胸,放下身段去虚心求教? 【造句练习】 例:老陈不忍心拒绝王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的公司任职。 例: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刘先生出马协助。 【相似成语】 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握发吐哺;礼贤下士 【课后时间】 请找出三个以「三」开头的成语。 三( );三( );三( )



  • 三顾茅庐猜成语一
  • 答: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

  • 三顾茅庐的意思
  • 答:三顾茅庐的意思是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拼音:sān gù máo lú。释义: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 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

  • 三顾茅庐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答:意思是三次去到茅庐,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比喻欲想求人才,必须有耐心,有恒心。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呢/?
  • 答:三顾茅庐:原意是指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自己。后人用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一、读音:sān gù máolú 二、字词解释:顾:拜访。茅庐:草房。三、寓意: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四、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
  • 答:“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近义词 礼贤下士 反义词 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 答:成语解释 【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成语典故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

  • 三顾茅庐。解释词语的意思?
  • 答:基本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词语分开解释:三顾 : 1.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茅庐 : 用茅草盖的屋,泛指草屋:三顾茅庐。如果帮助到你 能帮忙点个采纳吗 谢谢 ...

  • 三顾茅庐的词语解释
  • 答: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
  • 答:三顾茅庐_成语解释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