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有《古文观止》?有的话随便拍三篇含翻译,,最好挑几篇短一点的!(ಥ_ಥ) 翻译是什么?

2024-06-02m.verywind.com
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
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

扩展资料
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起源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诗经》中就讲究翻译的信达雅,《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由于中国早期历史所处的环境,中华文化的近邻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直到佛教传入前,翻译并不广泛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翻译

《周郑交质》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周王室自平王东迁以后,日渐衰微,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以致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 本文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破坏了。在文中, 作者把周、郑称为“二国”,就暗含讥讽之意。文中描写了周平王的虚辞掩饰与郑国的强横,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

【原文】
  《周郑交质》
  出处:《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①。王贰于虢②,郑伯怨王③。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④。王子狐为质于郑⑤,郑公子忽为质于周⑥。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⑦。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⑧;秋,又取成周之禾⑨。周郑交恶⑩。
  君子曰:“信不由中⑾,质无益也。明恕而行⑿,要之以礼⒀,虽无有质,谁能间之⒁?茍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⒂,苹蘩蕴藻之菜⒃,筐筥锜釜之器⒄,潢污行潦之水⒅,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⒆,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⒇;《雅》有《行苇》、《泂酌》(21),昭忠信也。”

【注 释】
  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以诸候身份兼掌周王写实权。
  2、王贰于虢: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力过大,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西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实权。贰:两属,贰心。虢:指西虢公,也仕于周王朝。
  3、郑伯:郑庄公。怨:怨恨。
  4、交质:交换人质。古时为互相约束,共守承诺,互相以人为抵押品,叫做“交质”。充当“质”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
  5、王子狐:周平王的儿子。
  6、公子忽:郑庄公的儿子,也称太子忽,后来即位,即郑昭公。
  7、畀(bì):给与。
  8、祭(zhài债)足:即前篇中的祭仲,郑国大夫。帅:率领。温:周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9、成周:周地名,指周首都洛阳一带。禾:粮食作物。
  10、交恶(wù):互相憎恶仇视。
  11、中:内心。
  12、明:坦诚,开诚布公。恕:恕道 ,宽容待人。
  13、要(yāo):约束
  14、间(jiàn):离间
  15、沼:小池。沚:水中小洲。 毛:草
  16、苹:浮萍。蘩,白蒿。蕴藻:水草。
  17、筥(jǔ):圆形的竹器。方形的竹器叫“筐”,圆形的叫“筥”。 锜(qí):有足的镬。釜:无足的镬。
  18、潢污:不流动的水,死水。行潦(háng lǎo):流动的水,活水。
  19、羞:意同“荐”,都是进献的意思。
  20、《风》:指《诗经·国风》
  21、《雅》:指《诗经·大雅》

【译文】
  郑国武公、庄公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对虢公比较信任,打算把权力分一部分给虢公,于是郑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啊!”因此,周和郑就交换人质。平王的太子狐就住在郑国作人质,庄公的公子忽在周作人质。
  平王死后,王室的人想把权力全部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祭足领兵强收了王室所管的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走了成周的禾。从此周郑就互相怀疑猜疑了。
  君子说:“诚意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用。能懂得将心比心地办事,并用礼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确有诚意,那么,山溪、池沼、沙洲旁的野草,大苹、白蒿、聚藻之类的野菜,方筐、圆筥、鼎、釜等简陋器皿,停滞的死水,路旁的积水,都可进献鬼神,也可奉献王公。何况君子订立两国的信约,遵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这四篇诗都是表彰忠信的呢。”

  • 《古文观止》究竟有那些篇目?
  • 答:其中包括《左传》34篇 ,《国语》11篇, 《公羊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 ,《国语》11篇, 《公羊传》3篇、 《礼记》6篇, 《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

  • 哪几句话出自《古文观止》?
  • 答:(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 王阳明谪居有三篇文章入选清代的《古文观止》,其中写于贵州的是...
  • 答:【答案】:B、C 王阳明《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入选《古文观止》。后两者写于贵州。前者写于浙江。

  • 古文观止,其实应该叫“古文观始”--《古文观止》
  • 答:以上这数篇,都摘自《左传》,这一看便停不下来,于是去翻《左传》原本,知道了左丘明,知道孔子很推崇他,知道《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曾国藩的儿子曾问曾国藩信仰的问题,曾国藩便贴了这十三经的书单让他读,说读完了,信仰就来了。于是便又顺着这十三经、一路寻下去。当然,《古文观止》也不只摘...

  • 跪求007.文脉传承《古文观止》(第一二三季),百度网盘的链接有没有呀...
  • 答:007.文脉传承《古文观止》(第一二三季)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观看,免费分享给您:https://pan.baidu.com/s/1Iru7BGnOeax7o5rxt5nJ8Q?pwd=1234 提取码:1234 K12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

  • 《古文观止》哪个版本好?
  • 答:根据本人多年的阅读经验和自身经历,撰写下这篇东西。只是为了与像我一样爱好古文,并且始终在这条路上努力奋斗着的同志们交流,希望能够解答您的一些疑惑。那么,《古文观止》哪个版本好些呢?我的答案如下:《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

  • 《古文观止》作者是谁?
  • 答:1、《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代人吴楚材。2、作者简介:吴楚材,康熙二十七年(1695~?)。他与侄子吴调侯共同编成了《古文观止》一书,共12卷,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所收文章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还加了简要评注,为旧时文学的启蒙读本,流传很广...

  • 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个人感想范文5篇
  • 答:《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周文、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皆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 文章 ,从这一点看,《古文观止》也可以说是一本中国文学发展史。 周文卷主要收录了《左传》、《国语》,其中还有《公羊传》、《梁谷传》和《礼记》。《左传》作为古中国...

  • 诸葛亮文被收入古文观止的有几篇?
  • 答:(三)出自《谷梁传》十五、郑伯克段于鄢 十六、虞师晋师灭夏阳 (四)出自《礼记·檀弓》十七、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十八、曾子易箦 十九、有子之言似夫子 二十、公子重耳对秦客 二十一、杜蒉扬觯 二十二、晋献文子成室 《古文观止·卷四》——战国文 (一)出自《战国策》一、苏秦以连横说秦 ...

  • 《古文观止》中有哪些经典名句?
  • 答:《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包括了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以下摘录几句经典名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大意】品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