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资治通鉴中的名句有哪些 出自《资治通鉴》的名言警句

2024-05-31m.verywind.com
求《资治通鉴≫中的名句名段汇总~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4.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5.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6.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7.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8.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ps: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ju/134468837417853.html 望采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

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2.死中求生,败中取胜

  3.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4.远水不救近火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6.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版

  7.乘长风破万里浪

  8.天苟弃之,不患不亡

  9.攻则不足,守则有余

  10.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1.毒蛇螫手,壮士解腕

  12.上不上,下不下

  13.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14.存亡之机,问不容发

  1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6.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

  17.霸国无贫主,强将无弱兵

   治国爱民

  18.省官不如省事

  19.吉凶由人,不在于地

  20.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21.天时地利不及人和

  22.同舟而济,胡越一心

  23.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24.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旋踵

  25.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2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7.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28.王者视四海如一家

  29.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31.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

  3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33.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34.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

  35.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

  36.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37.举大事者不顾家

  38.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39.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40.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第三篇 赏罚分明

  41.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42.无赏无罚,虽尧舜不能为治

  43.军无赏,士不往

  44.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45.法一动摇,人无所措手足

  46.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47.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48.爱之适足以伤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8d54ff70100048g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资治通鉴50句名言
  • 答:资治通鉴中50句名言如下:1、克敌之要,在乎将指梁悄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2、贵易交,富易妻。3、民少官多,十羊九牧。4、前车覆,后车诫。5、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6、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

  • 《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
  • 答:《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具体如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唐纪》。作者司马光认为人生命短暂,不管贵贱、尊卑,最终都会死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隋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规划,预测将来的走向,否则...

  • 《资治通鉴》中有哪些名人名言?
  • 答:不可必也。3,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4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在近期要开办一个班,名称是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课程会涉及到《资治通鉴》得内容。

  • 资治通鉴的名言及翻译
  • 答:资治通鉴名言警句翻译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 求《资治通鉴》中的名句五条!
  • 答:3,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4,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盖为观听所讥。5,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近段时间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要开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这个班就是讲《资治通鉴》中的十二鉴还有帝王古都游历的。

  • 《资治通鉴》名言有哪些
  • 答:《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50句经典名言。01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所谓的才学,是...

  • 资治通鉴中的名句有哪些
  • 答: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 资治通鉴中的金句大全,成功者必读!(联系收藏)
  • 答:《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50句经典名言。01 才者,德之资也;德...

  • 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 答: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

  • 资治通鉴名句佳句翻译
  • 答: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5.出自《资治通鉴》的名言警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1)夫事未有不生于微...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