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文观止-邹忌讽齐王纳谏》如何进行评析?

2024-06-02m.verywind.com
~


评析

标题

  本文选自《战国策· 齐策一》原是没有小标题的,本文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内容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做到纳谏除弊,才能把事情做好。邹忌劝谏的对象是齐威王,目的是让齐王听纳忠言,振兴齐国。但是文章却以很大的篇幅写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以及他从中所受到的启发。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看来似与主题游离,实则邹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喻,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来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类比中受到启发,明白其中道理。文章的思路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这种写法委婉动听,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受到启发和教育。


人物刻画

  本文作者极善于刻画人物,其表现手法,不重于形体的描绘,而着墨于对人物的举止细节的摹画和对话的细微差别。例如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自视”。两处都用“窥”而不用“对”,“窥”不能解作“偷看”而应释为“暗自”,将人物私下品评自己容貌的内心世界传神地表现出来。“孰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徐公,内心里反反复复地做着比较,这些细节都惟妙惟肖。再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句式相同而略有变化,尤其是三答,虽然异口同声地说“你比徐公美”,但是各自答话的微小差别,却显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与各自的心态。妻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为之骄傲的,妾的回答却多少有些迟疑、紧张而谨慎,客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挺干脆,但敷衍应酬也是显而易见的。

道理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文章不是直抒其意,而是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感受,强调蒙弊的害处。再说私事,层层设喻,进而谈论到君王执政这间国家大事,让齐威王从类比中受到启迪,感到察纳众言的必要。文章思路清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层层深入。这种写法委婉生动,浅近易懂,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修法律而督奸吏。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
  • 答:齐国因此战胜了其他的国家。生2:文章写了邹忌用自身的经历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诉齐王应该纳谏除蔽,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生1: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批评。生2: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齐王接受批评意见。师:很好,那么,“讽”的意思就是:“委婉地规劝”,“谏”指“批评意见”。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 求答案
  • 答:4.、说明:①"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齐王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不断改正了错误.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国家大治. 总之, 这样写, 就是为了说明齐王纳谏后, 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 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5.进谏的依据:...

  • 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
  • 答:③到朝廷(做官),晋升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④推荐,进用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自表后主》)⑤进献,进奉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新序>二则》)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进谏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进尽忠言,则...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答: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 答:进:(36)进谏。(37)期(jī)年:周年,满一年。(38)虽:即使。(39)于:到。(40)所谓:通常所说的。(41)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说:如果内政修明,不必用兵打仗,就能战胜敌国,使他们敬服。[译 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态容貌既漂亮又精神。(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

  • 文言实词进字的用法
  • 答:(1)<动词>前进;向前移动。《涉江》:“船容与而不~兮,淹回水而疑滞。”(2)<动词>出仕;做官。《陈情表》:“臣之~退,实为狼狈。”《岳阳楼记》:“是~亦忧,退亦忧。”(3)<动词>进献;进呈。《促织》:“翼日~宰,宰见其小。”(4)<动词>进谏;劝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时而...

  • 齐王接纳邹忌的进谏,政治改良"战胜于朝廷",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谈供对...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 答:”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三、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注释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战国策》 【朝代】先秦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
  • 答: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明显的美化成分。结尾之所以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略有夸大。但最终还是拥有了自己应有的土地,其他国家派人来向齐王学习的是有史料记载是事实。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