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汉书·佞幸传》翻译 急急急急!!!! 《汉书·佞幸传·石显》翻译

2024-05-30m.verywind.com
《汉书·佞幸传》文言文翻译~

元帝晚年卧病,当时定陶恭王很受元帝宠爱,但是石显拥护皇太子却非常积极有力。元帝死后,成帝刚即位,就把石显调到长信宫作中太仆,官禄是中二千石。石显失去依靠之后,失权不到几个月,丞相御史就向皇帝列举石显以前的罪恶,他的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与其妻及儿子返回故乡,一路上忧心难安,吃不下饭,死在路上。以前巴结石显,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做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降职为雁门都尉。长安又流传新的歌谣说:“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
淳于长,字子孺,魏郡元城人。小时候因为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担任黄门郎,但官位不进,未得宠爱。刚好碰上大将军王凤生病,淳于长非常认真地服侍王凤,早晚在王凤身边扶助,结下了甥舅之恩义。王凤临终前,把淳于长托付给太后和皇帝。皇帝嘉许淳于长的忠义,拜他为列校尉诸曹,后迁水衡都尉侍中,后又至卫尉九卿。
过了一段时间,趟飞燕深受皇帝宠爱,皇帝想立她为皇后,太后看她出身低微,反对立飞燕为后。淳于长就专门替皇帝传话给太后所在束宫;过了一年多,趟飞燕被立为皇后,皇帝很激淳于长的努力,于是皇帝表彰淳于长以前所建功劳,下韶说: “原先将作大匠解万年上奏请求营造昌陵,使天下百姓疲惫不堪,侍中卫尉淳于长多次说明应该停止迁徙人口并让他们回到原先的居处。我把淳于长的话下达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大家都同意淳于长的计策。淳于长一开始就提出很好的策略,百姓因此免受劳苦,获致平安。因此赐淳于长为关内侯.”后来封淳于长为定陵侯,很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淳于长的富贵超过了当时的公卿大臣。淳于长在外又交结诸侯、牧、守,他从皇帝那儿得到的赏赐以及诸侯、牧、守们讨好他而送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他又娶了许多娇妻美妾,沉?面于声色之欢,不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为所欲为。
当初,许皇后因为笃信巫术而犯罪,被废掉皇后之位,打入长定宫,这时许皇后的姐姐许蠊是龙额思侯的夫人,龙额思侯已死,正寡居在家。淳于长趁机和许嫁私通,把她娶来作偏房小妻。许皇后看到淳于长倍受皇帝宠信,于是通过其姐姐许嬷大肆贿赂淳于长,想让淳于长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从而自己可以走出冷宫,重新回到后宫中担任婕妤。淳于长接受许后送的钱财、车马、坐车穿的服装、驾车用的用具等财物,以金钱计成千上万,淳于长欺骗许皇后说他将向皇帝说明,重新立她为左皇后。许嫁每次去长定宫,淳于长就给许婶写信,戏弄、侮辱许皇后,亵渎、轻视的话无所不说。许后和淳于长相互沟通书信,许皇后年年都要贿赂淳于长、,这时,皇帝的舅舅曲阳侯王根做大司马骠骑将军,辅佐朝政已达数年,长时间患病,于是多次向皇帝请求离职退休。淳于长凭藉自己是皇帝外戚的身份担任了九卿的官位;按顺序淳于长可任其职。王根哥哥的儿子新都侯王莽心中担心淳于长受宠,私下听说淳于长娶了许嫁为小妻,并大量索受被打入长定宫的许皇后的贿赂。王莽在服侍生病的曲阳侯王根,便趁机说:“淳于长看到您生病,心中暗喜,认为只要您一死,他就可以取而代之,辅佐朝政;他甚至已经在家中安排某人担任某官。”王莽对王根淋潍尽致地揭发淳于长的罪过。王根听罢,火冒三丈,说:“既然淳于长是这么坏的家伙,你何不早点对我说清楚?”王莽说:“不知将军之意,因此不敢告诉。”王根说:“快去皇太后那裹,向她汇报以作定夺。”王莽立即去求见皇太后,揭露淳于长种种罪状,骄横淫逸,企图取代王根辅政,对着舅母上车,极不礼貌,私下与许皇后姐通奸,并接受许皇后财物。太后听罢,勃然大怒说:“我这个侄儿竟然坏到这种地步!快去如实向皇帝汇报。”王莽又向皇帝历数淳于长的罪过,皇帝听后免除了淳于长的官职,遣送他到外边诸侯国中。
当初,淳于长担任侍中,作为使者在皇帝和太后之间传话,甚受亲近。红阳侯立不能担任大司马之职,辅佐朝政,因此他怀疑是淳于长从中作梗,在皇帝面前谗毁了自己,于是红阳侯立对淳于长一直耿耿于怀。皇帝知道这些情况。待到淳于长因罪被遣,红阳侯立的长子融跟随淳于长请求车骑,淳于长于是通过红阳侯立之子融用奇珍异宝贿赂红阳侯立,红阳侯立反过来又替淳于长说话。皇帝看到红阳侯立的态度前后变化极大,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派有关部门查验此事。官员们捕住了融,红阳侯立逼迫融自杀灭口。皇帝更加怀疑其中必有重大奸诈,于是命令逮捕淳于长交洛阳韶狱查究此案。淳于长如实坦白了自己戏弄长定宫的许皇后,和想重新立左皇后的情况,淳于长大逆不道,死在狱中。淳于长的妻室儿子连同治罪,流放到合浦。其母亲若遣归故郡。红阳侯立也被遣出京都,前往诸侯国。因为淳于长失势,朝廷中与他相关的将军、卿、大夫、郡守等被罢官的多达数十人。王莽于是取代王根当上了大司马。过不多久,把淳于长的母亲及其儿子淳于丑迁回长安;后来淳于丑犯罪,王莽把他杀了,把他的家属遣送回家。

起初淳于长凭藉外戚的身份而亲近皇帝,他获得的宠爱还赶不上富平侯张放。张放经常和皇帝同出同入,一起起居,他和皇帝一起改换服装,微行出入。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其父名恭,任御史,董贤担任太子舍人。哀帝继位,董贤由太子从属升为郎官。二年多后,董贤在殿下报时刻,长相美貌喜人,哀帝望见后,喜爱他的外貌,看着他问道:“你是太子舍人董贤吗?”于是召至殿上谈话,授官黄门郎,从此开始得宠。问知他的父亲是云中侯,当H提升为霸陵县令,又提升为光禄大夫。董贤受宠H甚一日,充任驸马都尉侍中,外出则同车陪乘,入朝则侍奉左右,十几天赏赐累计万万,地位高贵震动朝廷。他经常与哀查一同起卧。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身子压住哀帝的袖子,哀帝想起来,董贤未醒,哀帝不想惊醒董置,便割断袖子起身。他受到的恩宠就是如此。董贤性情也很温柔而邪僻不诚实,善于谄媚取宠以站稳脚跟。每当给假许他洗沐,都不肯外出,常常留在皇帝身边照看医药。皇帝因为董贤难得回家,就下令董贤带他的妻子暂时居住殿中,就宿在董贤的休息处,如同官吏们的妻子居住官署宿舍一样。又召董贤妹为昭仪,地位仅次皇后,改名她的房舍为椒风,以便和皇后的椒房相配.昭仪及董贤与其妻早晚上下宫殿,同时侍奉皇帝左右。赏赐给昭仪及董贤妻也各有千万钱之多。接着提升董贤父为少府,赐给关内侯爵位,赏给采邑,不久又调任为卫尉。随后又让董置的岳丈当了将作大匠,其弟任执金吾。下诏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阙旁建造巨大的宅第,有重殿洞门,土木雕琢极尽工巧,柱槛都用绋锦为衣。下至董贤家奴皆受上等赏赐,连武库中的兵器,皇帝御用珍宝都在赏赐之列。选贡各种物品,头等的都归董氏,皇上和皇室用的是次一等的。还有束园库房的棺椁,珠子连成的短衣、殓尸的玉衣等身后之物,都提前赏赐给他,真是应有尽有。又下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义陵旁边建造坟茔,裹面作安适供休息之用的房屋,屋顶用坚实柏木作成尖盖形,外面修建巡察道路,四周围墙数里之长,门阙上挂的网屏十分讲究。
哀帝想封董贤为侯,但没有藉口。正遇待诏遝宠、息夫躬等人告发塞垩王墅医后谒祭祀时诅咒,交朝廷官员审理,全都认罪。哀帝于是让孙宠、息夫躬二人说是董贤告发束乎王的,便下诏因治狱有功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食邑各千户。不久,又增加封赏二千户给董贤。丞相王嘉怀疑东平王事件是冤案,非常厌恶息夫躬、孙宠等人,多次谏静,认为董贤是破坏国家制度,王嘉竟然以谏静言事获罪下狱而死。
哀帝初即位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皆在世,傅、丁两家先尊贵.傅太后堂弟傅喜原先是大司马,辅佐朝政,多次劝谏,违背太后意旨,罢了官。哀帝舅丁明接替了大司马职务,任职后,十分忌恨董贤受宠,当丞相王嘉死后,丁明很是同情。哀帝渐渐器重董贤,打算给最高的官位,又恨丁明碍事,于是下册书免丁明官,册书说:“以前东平王刘云贪图皇位,祭祀时诅咒皇上,刘云王后之舅伍宏凭医术奉诏,与校秘书郎杨闳勾结谋反,祸害严重。有赖宗庙神灵护佑,董贤等报告此事,全部人等皆认罪。丁将军堂弟侍中奉车都尉丁吴、本族伯父左曹屯骑校尉丁宣都知道伍宏与栩丹诸侯王后相亲近,而丁宣又任用栩丹为御用从属,丁吴与伍宏来往密切,多次夸赞推举伍宏。伍宏因依附丁吴得以施展险恶用心,凭医术被提拔,几乎扰乱了国政,朕因恭皇后是至亲缘故,不忍采取惩罚办法。丁将军地位高,职务重要,既然不能显示威严树立正义,清除未萌祸患,又不责备刘云、伍宏之罪恶,反而内心指责君上,讨好丁宣、丁吴,深为刘云等人痛惜,扬言说是众小人对他进行陷害,又亲自对朕说伍宏善于医药,处死是可惜的,董贤等受封是过分的。如此嫉妒忠良,诽谤有功大臣,唉!多么令人痛心啊!俗话说‘君主身边没有将要谋反的,有要谋反的就诛而杀之’。所以鲁大夫季友毒死了拥戴庆父的叔牙,《春秋》表彰了他;晋大夫赵盾从边境返回来见趟穿攻袭灵公而不讨伐逆臣,史臣说赵盾杀了国君。朕怜悯丁将军将陷于重刑,因此下文书正告你。将军还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又与丞相王嘉勾结,让王嘉有恃无恐,敢于目无君上。朝廷官员要依法将丁将军送监狱治罪,朕念及亲戚之情不忍加法,你应交出骠骑将军大印和绶带,罢官归家。”于是让董贤代替丁明任大司马卫将军,下册书说:“朕仰承天意,仿古制把你提举到三公之位,成为漠室的辅佐大臣.要常尽心尽力,统领君主的大众抵御外侮安定远方,扶正众事,办事执中公正。天下大众,受朕管理,以将领总指挥,以士兵为威武之力,能不谨慎吗!”这时董贤年仅二十二,虽在三公之位,而常处宫中办公务,领尚书,百官都通过董贤奏事。因父亲董恭的缘故不宜任卿位,便调任为光禄大夫,为中二千石级别。其弟董宽信接替董贤的驸马都尉职务。董氏亲属都当上了侍中诸曹官员并奉朝请,恩宠在丁、傅两族之上。
第二年,匈奴单于来朝,设宴召见,群臣在场。单于奇怪董贤这么年轻,便问翻译人员,哀帝让译员回报说: “大司马年少,是因为大贤而被提拔到高位的。”单于于是起身拜谢,祝贺汉室得到贤臣。
当初,丞相孔光任御史大夫时,董贤之父董恭还是御史,为孔光下属。到董贤任大司马时,与孔光并为三公,哀帝有意让董贤私访孔光。孔光文雅恭谨,心知哀帝想尊宠董贤,当听说董贤要来访时,孔光布置警戒整齐衣冠出门等候,望见董贤车骑队后便退入。董贤到了中门,孔光退入阁,下车后,才出面拜见,送迎十分谨慎,不敢用与普通宾客相同的礼节迎接。董贤回去一说,哀帝很高兴,立即任孔光两兄之子为谏大夫常侍。董贤从此权势与君主相等。

这时,成帝外家王氏失势,只有平阿侯王谭之子王去疾,因是哀帝为太子时的旧臣而得宠,哀帝即位后,当了侍中骑都尉。哀帝看到王氏无在官位的人,便因这层老关系而亲近去疾,
又提升其弟王闳为中常侍。王闳妻父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之子,久任郡太守,因病免官,又任为中郎将。兄弟并列为官,董贤父董恭仰慕二人,打算联姻。王闳替董贤弟驸马都尉董宽信向萧咸女求婚,萧咸惶恐不敢当,私下对王闳说:“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说‘坚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这是尧让位于舜的文字,不是三公典制,长辈们听说,无不畏惧。这岂是庶民之子所能担当的呀!”王闳生性有智谋,听萧咸所说,心裹也明白了。便回话董恭,详细转达萧咸自谦卑下之意。董恭叹气说: “我家有什么对不起天下的事呢,而让人家畏惧到如此地步!”心裹不快。后来哀帝设宴麒麟殿,董贤父子亲属被请来饮酒,王闳兄弟侍中中常侍都在旁边。哀帝酒一下肚,看着董贤笑着说道:“我要效法尧让位于舜,如何?”王闳劝阻说道: “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私有的。陛下承继刘氏宗庙祭祀的权限,应当下传子孙无穷无尽。皇统大业至关重大,天子没有戏言!”哀帝沉默不高兴,左右皆惶恐。于是赶出王闳,以后不能再赴宴。

董贤宅第新落成,建造得十分坚固,可外大门却无故白坏,董贤心裹十分厌恶。过了几个月,哀帝驾崩。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在束厢殿内引见,询问丧事的办理安排。董贤心里不
安,不能答对,去冠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以前以大司马身份奉送先帝丧事,通晓典制,我令王莽助君。”董贤叩头感谢。太后派使者召王莽。王莽一到,藉太后之名让尚书弹劾董贤在哀帝生病时不亲自尝药,禁止董贤再进宫殿司马官署中。董贤不知所措,到宫中免冠赤脚谢罪。王莽派谒者用太后诏书至宫下册书说: “近来,阴阳不调,灾害同时发生,百姓蒙受祸害。三公,是鼎足辅佐之臣,高安侯董贤不明事理,身为大司马不合众人之心,没有完成抵御外侮安定远方的重任。应收回大司马印绶,罢官归家。”当E1董贤与妻双双自杀,家人恐慌,连夜埋葬。王莽疑其假死,执事官员奏请发棺,到狱中察看。王莽又暗示大司徒孔光上奏书,说是“董贤品性取巧谄媚,凭奸邪获得封侯,父子专擅朝政,兄弟同时得宠,多受赏赐,修建宅第,建造坟茔,仿效天子不加节制,与王制没有区别,耗资万万钱之多,国家变得空虚。父子骄横愚蠢,不以礼接待前来的天子使者,受赏赐不拜谢,罪恶昭著。董贤自杀伏罪,死后其父董恭等人不加悔过,还用朱砂涂画棺椁四季颜色,左画青龙,右画白虎,上盖画金银H月之图,玉衣珍珠璧玉入殓棺中,至尊无以复加。董恭等侥幸得免于一死,不应在都城居住。臣请没收财物归公。各个因董贤封官的皆罢免。”其父董恭、弟董宽信与家属迁往合浦,其母则归故郡钜鹿。长安中小民骚动哗然,到董宅去哭悼,企图乘机窃取财物。官府变卖董家财产达四十三亿钱。董贤已被掘坟,裸体验尸,遂即埋于狱中。
董贤所厚爱的官吏沛郡朱翔自我弹劾离开大司马府,买来棺材衣服将董贤尸体埋葬。王莽听说后大怒,以另外的罪名击杀朱翊。其子朱浮在光武帝建武年间显贵,官至大司马,司空,封侯。而王闳在王莽时为太守,为政甚可称道,王莽败亡后辞官为民。世祖下诏说:“武王灭商朝,去商朝贤人间里表彰商容。王闳修善其德严整其行,战事兴起后,官吏百姓惟独不去争杀其头。今天让王闳之子为官。”其子宫至一县之令长并死于任上,就是萧咸的外孙。

赞曰:温柔妩媚善解人意,并非只有女色可以,男人的阿附同样倾动人意。纵观籍孺、闳孺、邓通、韩嫣这些人所受宠爱各不相同,而尤以董贤所受宠爱为最,董贤父子都位居公卿,可以说他们得到的富贵、重用在大臣中无与伦比.但是这些人的发迹并不是依靠圣道和常规达到的,他们的社会地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职务和能力,都不得善终,逭正是宠爱他们反而刚好害了他们。整个西汉一朝,在元帝和成帝时国势开始衰微,到哀帝、平帝时各种矛盾都爆发出来,崩坏之势如覆水难收。皇帝患病无子,传位无人,宫中弄权小臣趁机跻身辅国之位,专擅朝政,三公虽存而无力,重要大臣疲弱无权。一旦皇帝驾崩,奸臣专擅朝廷权柄,董贤被逼上吊而死,丁明、傅喜被流放,灾难连累到皇太后身上,被贬退位,造成这种不堪收拾局面的错误根本上在于所亲非人,所任非贤。所以孔子说“有三种朋友损害人”,身为天子之尊的皇帝、国君不能凭个人感情授人以官,原因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石显传】译文

石显,字君旁,是济南人;弘恭,是沛人。
  他们二人在年轻时都犯法受过腐刑,担任中皇门,凭选择担任中尚书。
  宣帝时担任中书官,弘恭熟知法令典章制度,善于请安进言,能够胜任他的职务。
  弘恭担任中书令时,石显担任仆射。
  元帝即位几年后,弘恭死,石显代为中书令。
  当时,元帝患病在身,不能亲理政事,只对音乐非常喜欢,由于石显长时间管理政事,少骨肉之亲,没婚姻之家,精诚专一值得信赖,于是就将政事委托给他。
  事无大小,由石显自己决断,位显受宠倾于朝廷,百官都恭敬地侍奉石显。
  石显为人机灵聪明深知事理,能猜测到天子隐微的旨意,内心深处非常狠毒,持诡辩来阴谋谄害别人,不顺从、不满意以及与他有小小仇恨的,就被施加给重法。
  汉初元年间,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都在殿中执事。
  萧望之掌管尚书事务,知道石显专权、乖戾不正,向皇上陈述意见认为:“尚书是百官的根本,国家的机要职务,应该任用通达明理公正的人来担任。
  孝武皇帝因在后庭游玩设宴,所以才使用宦官,这并不是古代的规定。
  应该罢免中书宦官,与古制相适应,刑余之人不能参政担任重要职务。”元帝不听,因此,萧望之与石显大相抵触、矛盾很深。
  后来萧望之等人都被石显陷害,萧望之自杀,周堪、刘更生被罢官禁锢,不再起用,这件事记载在《萧望之传》里。
  以后,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都曾经上奏密封的奏章,有的被召见,谈论了石显的过错。
  石显寻求他们的罪过,京房、贾捐之处以弃市之刑,张猛自杀于公车之中,陈咸抵罪,被剃去头发而服刑四年。
  到郑县令苏建获得石显的私人信件上奏皇上,以后石显利用其他的事情将其处死。
  从此以后,公卿以下官吏都极其害怕石显,不敢稍自宽纵。
  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同党,所有依附他们的人都获得宠信而被授以职位。
  人们把它编为歌唱道“:牢梁石显啊!五鹿依附,官印多么多,绶带多么长啊!”说的是他们把持官位占据权势。
  石显见左将军冯奉世父子担任公卿很著名,女儿又在内宫做昭仪,石显心里想攀附他,向皇上进言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品行端正,应该侍奉皇上左右。
  天子召见冯逡,想让他担任侍中,冯逡请求私下与皇上谈论事情。
  皇上听到冯逡说石显专权,大怒,停止选拔冯逡,让他继续担任郎官。
  其后,御史大夫空缺,群臣都举荐冯逡的哥哥大鸿胪野王的品行才能第一,天子于是询问石显,石显回答说“:九卿中没有超过野王的。
  可是野王是昭仪的亲哥哥,我恐怕后世一定认为陛下越过众多的贤人,偏心于后宫并用她们的亲人担任三公。”皇上说:“好,我不召见他。”于是下诏赞美野王,放弃了他不起用,这件事记载在《野王传》里。
  石显自知专权,大权在握,害怕皇上一旦任用亲信,有意疏远自己,于是假装恭顺,用一件很诚实的事情来作检验。
  石显曾到各官署处征收点财物,石显事先告诉皇上,恐怕日后漏刻完了,宫门关闭,请求让持诏官吏开门。
  皇上答应了他。
  石显故意到深夜才回来,声称有诏让人开门放他进来。
  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不待请命而假称有诏打开宫门,天子听说这件事,笑着把那信给石显看。
  石显于是哭泣说:“陛下过分偏袒我,把政事委任给我,众人没有谁不嫉妒而想陷害我的,像这样的事不止一件,只有明主您知道。
  我渺小卑贱,实在不能靠我一人的能力让众人都高兴,承受众人的怨恨,我愿意归还这一重要职务,承担在后宫扫除的差事,至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陛下同情怜爱,裁断恩幸,来让我继续生活。”天子认为他是对的,同情他,多次慰劳鼓励石显,重重地给予赏赐,皇上赏赐的以及百官所送给的资财达到一万万钱。
  起初,石显听到众人议论纷纷,说自己杀死了前将军萧望之。
  萧望之是当时著名的儒士,石显恐怕天下的学士诋毁自己,很担心这件事。
  这时,明经著节士琅邪人贡禹担任谏大夫,石显派人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意,很希望和他结交。
  石显于是向皇上举荐贡禹,历任九卿官至御史大夫,很周全地按礼仪对待他。
  议论的人于是称赞石显,认为石显没有忌妒诬陷萧望之。
  石显设置权变来自我解脱从而取信于君主,都是这一类事。
  元帝晚年卧病不起,定陶恭王受到宠幸,石显拥立..助太子很得力,元帝一死,成帝刚即位,就调石显担任长信宫中太仆,俸禄为中二千石。
  石显失去依靠,离开权位几个月后,丞相御史列条上奏石显原来的罪恶,直到他的同党牢梁、陈顺都被免官。
  石显与他的妻子、孩子回归家乡时,忧懑不进食,病死于途中。
  所有与石显交往并靠石显做了官的人,都被废黜。
  少府五鹿充宗降职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
  长安歌谣道“:伊嘉还能够做雁门都尉,五鹿充宗做玄菟太守,而牢梁、陈顺皆免,不能改任其他的官。”

奇数段是原文 偶数段是译文

石显字君房,济南人(1);弘恭,沛人也(2)。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3),以选为中尚书(4)。宣帝时任中书官(5),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恭为令(6),显为仆射(7)。元帝即位数年,恭死,显代为中书令。

(1)济南:邵名。治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西北)。(2)沛: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3)中黄门:宦官。(4)中尚书:官名。掌文书章奏。(5)中书:当作“中尚书”(宋祁说)。(6)令:指中书令。掌传宣诏命。(7)仆射:指中书仆射。中书令的副手。

是时,元帝被疾,不亲政事,方隆好于音乐,以显久典事,中人元外党(1),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事无大小,因显白决(2),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3),忤恨眶眦,辄被以危法(4)。初元中(5),前将军萧望之及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皆给事中(6)。望之领尚书事,知显专权邪辟(僻),建白以为(7)“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8)。”元帝不听,繇(由)是大与显忤。后皆害焉,望之自杀,堪、更生废锢(9),不得复进用,语在《望之传》。后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大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皆尝奏封事(10),或召见,言显短。显求索其罪,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咸抵罪,髠为城旦。及郑令苏建得显私书奏之(11),后以它事论死。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12)。

(1)中人无外党:竟谓宦官少骨肉之亲,无婚姻之家。(2)白决:报告决定。(3)诡辩:颠倒是非或似是而非的辩论。(4)被:加也。(5)初元:汉元帝年号,共五年(前48—前44)。(6)萧望之:本书有其传。刘更生:即刘向。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 (7)建白:提出建议的报告。(8)古不近刑人:《礼》有“刑人不在君侧”之说。(9)废锢:罢官后,不再任用。(10)张猛:张骞之孙。见《张骞传》。京房: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陈咸: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贾捐之:本书卷六十四下有其传。(11)苏建:本书卷五十四有其传。(12)重(chong)足一迹:迭足而立,不敢前进,极为恐惧貌。

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1),缓若若邪(2)!”言其兼官据势也。

(1)印:指官印。累累:多貌。(2)绶:指印绶。若若:长而下垂貌。

显见左将军冯奉世父子为公卿著名(1),女又为昭仪在内(2),显心欲附之,荐言昭仪兄谒者造修敕宜侍帷幄(3)。天子召见,欲以为侍中(4),逡请间言事(5)。上闻逡言显颛(专)权,天子大怒,罢遣归郎官(6)。其后御史大夫缺,群臣皆举逡兄大鸿胪野王行能第一,天子以问显,显曰:“九卿无出野王者。然野王亲昭仪兄,臣恐后世必以陛下度越众贤,私后宫亲以为三公。”上曰:“善,吾不见是(7)。”乃下诏嘉美野王,废而不用,语在《野王传》(8)。

(1)冯奉世:本书有其传。(2)昭仪:妃嫔的称号。内:指宫内。(3)谒者:官名。属郎中令。冯逡:冯奉世之子。敕:严整。侍帷幄:指侍从天子。(4)侍中:官名。侍从天子,出入宫廷。(5)请间:要求个别谈话。(6)归郎官:谓仍为谒者。(7)不见是:言不见此理。(8)《野王传》本书卷七十九《冯奉世传附野王传》。

显内自知擅权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有以间己(1),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2)。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显先自白,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诏吏开门。上许之。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人。后果有上书告显颛(专)命矫诏开宫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位曰:“陛下过私小臣(3),属(嘱)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类如此非一,唯独明主知之。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4),臣愿归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恨,唯陛下哀怜财(裁)幸,以此全活小臣。”天子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显,加厚赏赐(5),赏赐及赂遗訾(资)一万万(6)。

(1)间:离间。(2)取一信以为验:谓取一实事以证左右所言之虚诬(吴恂说)。(3)过:犹“误”。(4)任:犹“当”。(5)加厚:此二字疑倒。(6)赂遗:指吏民赠送财物。

初,显闻众人匈匈(汹汹)(1),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望之当世名儒,显恐天下学士姗(讪)己,病之。是时,明经著节士琅邪贡禹为谏大夫(2),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显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至御史大夫,礼事之甚备。议者于是称显,以为不妒谮望之矣。显之设变诈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类也。

(1)汹汹:扰攘不安貌。(2)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

元帝晚节寝疾(1),定陶恭王爱幸,显拥佑太子颇有力。元帝崩,式帝初即位,迁显为长信中太仆(2),秩中二千石。显失倚,离权数月,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3),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徒归故郡(4),忧满不食,道病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长安谣曰:“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5)。”

(1)晚节:犹言晚年。(2)长信:宫名。太后所居。长信中太仆,掌太后车驾。(3)丞相御史: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4)妻:指石显之妻。古时宦者往往有妻。(5)“伊徙雁”三句:此谣意谓伊嘉得为雁门都尉,五鹿充宗迁为玄菟太守;牢梁、陈顺二人皆免官而无求取。贾(gu):求取。

奇数段是原文 偶数段是译文

表示无语,干嘛不去贴吧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