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卫青为人宽容豁达,为何却与李广父子之死扯上了关系?

2024-06-02m.verywind.com
~

汉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其中不乏出身卑微者凭战功拜将封侯,名留青史。然而,就是在充满机遇的漠北战场上,威名在外的飞将军李广,却始终没有一场像样的大捷,故而才有了“李广难封”的悲剧。


武艺非凡,威名远播,无奈“李广难封”。

李广乃是名将之后,他的先祖李信曾在战国末期追获过太子丹,而李信的子孙们也多精通骑射,在军中崭露头角。自汉文帝时期,李广便前往边关抗击匈奴,后又跟随皇帝射猎,常常捕获野兽。李广的表现,也曾令汉文帝发出感慨: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

司马迁在李广传中,特意强调汉文帝的这句感慨,着实耐人寻味。论武艺,李广若生在高祖刘邦时期,肯定能够跻身万户侯。然而,后来即便汉朝反击匈奴,有了征战的机会,这位一向被看好的猛将,还是未能封侯,甚至被后人戏称为“迷路将军”。

到汉武帝时期,原本与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的从弟李蔡,已经被封为乐安侯,还当上了丞相,位列三公,可李广却依旧没有被封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试想,不如自己的从弟已经位列三公,而以前的那些老部下甚至是士卒,也有人因功受封,李广心里肯定十分憋屈。

正因李广内心的焦虑,才让他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同时也让卫青受到了“牵连”。

已经期盼了多时的李广,终于又等到了建功立业的时机。汉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出击匈奴,而李广经过多次力请,才得以被允许出战。但汉武帝一直觉得李广年事已高,暗中嘱咐卫青,不要让他与匈奴主力对阵。

为了保护李广,卫青做出了一项改变李广命运的战略部署:

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史记》

在获知匈奴单于居所后,卫青亲率精兵追逐,而让李广从东边绕道。东部路少,但路土远,而且水草不足,不利于行军。当然,卫青这么安排,虽然是为了避免让李广直接对战匈奴,可能也有抢攻的意图。

但不曾想到的是,李广迷路了!李广迷路,而卫青大军也未能捉到匈奴单于,这场征战算是基本上失败了。未达目的,身为统帅的卫青自然要向皇帝奏明情况,结果李广却十分抑郁,心中悲愤。

按照程序,卫青让长史文明情况,并安慰李广,结果李广却决心自尽: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史记》

就这样,李广在绝望、悲愤和自责中挥刀自尽,结束了自己追逐功勋的封侯之路。

子承父业,李敢封侯却惨遭射杀。

在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李敢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任郎中令。随着李敢的建功立业,他开始怨恨卫青,觉得父亲李广之死,与之脱不开关系。于是,他有一次击伤了卫青。

卫青为人宽和,而且觉得李广着实可敬,死的也很悲壮,所以便将李敢袭击自己的事情隐匿起来,以免李敢获罪。

可是,卫青不追求,作为他外甥的霍去病,却怀恨在心,竟将李敢射杀:

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史记》李敢被杀后,汉武帝并没有追究,只是编了个理由,说李敢在捕猎期间被鹿给撞死了。当然,射杀李敢的霍去病,倒也没有活的太久,一年多后也一命呜呼了。父子相继惨死,既是天命,也是人祸。

在李广出征前,曾对人讲,自己做陇西太守时,杀过原已投降的八百多人。而对方则表示:“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尽管此话显得有些过于笃信天命,但李广难封却是事实,而他的死也与之有关。

至于李敢之死,则与霍去病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霍去病正得宠,而卫青的地位也很高,所以他才敢于在皇家猎场射杀李敢。可以说,李广父子之死,真可谓是天命与人祸并存。



武帝做了许多颠覆人知的事,在文人眼中外戚干涉军事是大忌。李氏世家是当时军队代表,外戚的业绩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上层高官下层百姓及史公都同情他们。

因为李广在最后一次出征,请求卫青让他做先锋,给自己一个立功的机会。卫青却没让他做先锋,李广又迷失在大漠之中自杀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这全是卫青协私报复,辱骂卫青,导致霍去病用箭射死了李敢。

因为有一次李广带兵抗击匈奴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于是自己甘愿自杀谢罪,和卫青没太大关系。但是李敢却记恨卫青并且伤了卫青,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听说舅舅被伤,就在趁着一次打猎杀了李敢。

虽然这个人为人宽容豁达,但是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的,所以才会这么做的。

  •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的人,为什么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
  • 答: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呢?说到汉代名将,就不得不说卫青和霍去病。说到卫青和霍去病,李广父子也是不得不说的两个人。因为跟随卫青和霍去病作战打匈奴的正是李广父子,他们是属于一个集团里的人。李广的儿子就是李敢,李敢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霍去病讨伐匈奴,可以说...

  • 都是宽容豁达之人的卫青霍去病怎么会害死了李广父子?
  • 答:从他们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和卫青由于身为外戚,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而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李广的运气实在不好,卫青因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更是17岁一战成名,18岁封冠军侯,但李广一生征战七十多场,却至死未能封侯,以至于“李广难封”成了“功...

  • 李广的执念是什么,为何他和卫青两人始终不和?
  • 答:卫青性格比较隐忍,所以对此并未声张,还帮李敢隐瞒了打人之事。但是,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却非要帮舅舅出了这口恶气,他竟然在甘泉宫狩猎时直接射杀了李敢。回看卫青霍去病与李广父子的恩怨,到底谁是谁非呢?笔者简略分析如下。首先,李广父子肯定是有错在先的,两军交战之时,李广不服主帅安排,这自古...

  • 李广父子与卫青、霍去病到底有怎样的恩怨,要闹到了杀人的地步?_百度...
  • 答:李广、李敢父子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可谓是满门忠烈;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更是汉朝抗击外敌的肱股,国之脊梁。他们都是汉朝的希望,本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英雄,可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走到了对立面,因为血气方刚犯下了错误,让后人为之叹惋。故事要从飞将军李广最后一次随军出征说起:飞将军李广之死著名...

  • 卫青和李广有什么仇?
  • 答:从东路出击就意味着迂回绕远,根本无法与主力军一起抗击匈奴,更不可能因功封侯,所以李广对卫青的安排非常气愤。李广的请求合情合理,但卫青却断然拒绝,坚持让李广从东路出击,李广也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他由于气愤难当所以未按规定向大将军卫青请示就启程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了。由于李广是仓促出兵,...

  • 飞将军李广是怎么死的?李敢为什么要找卫青报仇?
  • 答:而当时的大将军这个职位长期都被卫青占据,并且朝廷上下也只有卫青可以抵挡匈奴,所以说汉武帝不得不把兵权交给卫青,但是作为新生代的将领,李敢想要当上大将军,那么做好的办法就是把卫青打倒。综合上述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李广的死和卫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李敢要找卫青报仇。

  • 卫青比李广差在哪?为何古人看不起卫青,对李广青睐?
  • 答:其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两个人所在的时期不同的政治观念不一样。其二,李广的性格更容易被后人所接受。01:两个人所在的时期不同的政治观念不一样。汉武帝时期,哪个时候汉朝的的势力已经是非常的厉害啦,而且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将领,其中就包括卫青和霍去病。而相对于他们来说,李广虽然也可能成为一个...

  • 同是名将,为何古代文人瞧不起卫青,却推崇李广?
  • 答:所以,在某一些文人以及史官的眼中,卫青和霍去病是没有身家背景,身份低微,但是运气却是极好的家奴,本应该不配站在这么高的位置之上,这就好像是一种歧视一样。而李广的卖点,大多都是说自己的命运多多了坎坷,看人家霍去病,卫青多么幸运,这个为什么会大肆的被文人宣扬呢?因为古代很多文人,都觉得自己...

  • 卫青和霍去病为什么要害死李广父子?他们之间到底有何恩怨?
  • 答:他们三个人都是汉朝时期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让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但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多恩怨,以至于最后李广父子的死去,跟霍去病以及卫青都脱不了干系。李广服侍了三朝君王,而且自从汉朝开国以来,他一直都是先锋将军。后来才出现了卫青以及霍去病,可以说他们两位是后辈,李广是前辈。但是李广的运气却没有...

  • 李广一门三代的悲剧告诉我们:别惹关系户
  • 答:二:李广父子与卫青、霍去病的死结 到了汉代,“世世受射”的陇西李氏转而为汉朝效力,其中以李广为佼佼者。汉文帝曾经赞叹李广:“你没有生在好时代,如果你生在高祖刘邦时,至少能得个万户侯!”在刘邦打天下的年代,奉行的是“唯才是举”的原则,骁勇善战的李广自然能出头。然而在汉得天下后,想封侯可就不是会打仗...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