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的区别是什么? 孔子和“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区别?

2024-05-18m.verywind.com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关系?~

二者是继承发展关系,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扩展资料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系统论证并完善了它。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但他主要论述的是仁、礼的思想,他往往将仁和礼连起来谈,可以说仁礼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当然孔子在仁礼之外还讲了智,也讲过仁智勇三种人格,但是孔子没有把仁义礼智连起来说。孟子把仁义礼智连接起来并用,而且做了系统阐述。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李宗桂:健全今日文化肌体 仁义礼智可供营养

1、治国方面的不同:与其说,这国方面的不同,比如说治国针对的人物不同。先比如说孟子,他相当于国务大臣一样,每天都服侍在君王身边,为一国之君出谋划策,而孔子就不一样,他没有机会到哪个君王的身边诉说他的理念。所以说他只能四处流浪,传播他的理念。所以说这两者的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孟子比孔子的影响更深远。

2、观念不同:孟子服侍的是君王,所以说他多对君王要求,要求皇帝实施仁政,以及讲述各种实施仁政的好处,君王要做到爱民如子,不能过度的杀戮,要减轻刑法,减少赋税,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样的话话,自己的国家才会强盛起来。
当时是个战乱的时代,天下还没有统一,所以说统一天下,是每个国家君王的梦想。孟子就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杀戮,是死亡。只有在这个时候,一个君王实施仁政,使人民脱离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话,人民自然会归附于他。统一天下,你就是顺手可得的事情。
而孔子的观念则是,他没有过多的想统一天下。他只是想如何才能让一个国家的君王整顿好他们的人民。孔子思想境界较高,他不喜欢用一般残酷的刑法来约束人民。
那样做虽然可以换来一时的臣服,但是并得不到民心。所以说,孔子觉得,应当实施仁政,这里的仁政和刚刚说的仁政好像一样。但是并非如此,这个是针对百姓的,让百姓发自内心的臣服于你。虽然这个是很缓慢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可见一斑的。
3、门派不同: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人都有独特的思想,想被皇帝重用,于是就分了各个门派,其中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孔子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对后世影响最大、到现在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仁的思想。我们知道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时说:"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有一说是"他主张以德治民"几个字。这两种说法,都是把仁作为政治学范畴来讲。现在学术上在继承原来历史教材讲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对‘仁'有许多解释,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要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才是仁的思想的核心。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同情心,他假设说: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着在乡邻朋友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小孩的哭声才这样的。因此,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见人危难油然而生的同情心推论出人先天具有"四心",把道德提升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端就是端萌,孟子认为人就像拥有四肢那样拥有天赋的道德萌芽。沿着"四端"发展下去,就能与仁义礼智连为一体。
孔子把伦理学范畴的仁推广到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把政治和伦理结合起来,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孔子开创了中国伦理政治之先河。然而"仁政"作为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没有提出过的,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按照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从纵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有时也称"王道"、"王政"等等。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孟子的仁政思想比孔子的德政有更多具体的内容。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什么不同?
  • 答: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从道德到政治的平面推展却无法逾越道德与政治之间主观与客观、绝对之善与有限...

  • 孔子与孟子对待“仁政”的区别
  • 答: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

  • 孔子与孟子对待“仁政”的区别
  • 答: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

  •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 答:孔子的仁是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总的原则。孔子的仁更多地是一种人伦思想。而孟子的仁,则是在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伦思想发展到政治哲学。就是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要求君主要能从爱人出发,推恩于人,实施仁政,从而能实现王道理想,用孟子的话说,就是...

  • 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仁义有什么区别
  • 答:1、着重点不同 孔子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孟子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

  • 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治的区别
  • 答: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治的区别在于孟日取义,孔日成仁。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

  • 孔子与孟子对待“仁政”的区别
  • 答: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所以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的仁政则是对孔子的仁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化 ...

  •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 答:1、孔子的仁是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总的原则。孔子的仁更多地是一种人伦思想。2、而孟子的仁,则是在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伦思想发展到政治哲学。就是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要求君主要能从爱人出发,推恩于人,实施仁政,从而能实现王道理想,用孟子的话说,...

  •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二者等同,是否正确?
  • 答:孔子所讲的“仁”是“克己复礼”,意思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并发展为“仁政”思想,倡导“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表达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所以孟子的“仁政”并不是对孔子“仁”...

  • 谈谈孔子仁思想和孟子仁思想的异同,1000字
  • 答:发展成包括思想生活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这也就是孟子的“仁政”思想。孔孟在仁上既有一致之处、又有各自的区别所在。仁是儒学的重要概念,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仁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