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所封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古文 “封”

〈名〉1. (会意。

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

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

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

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

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2. 同本义 [boundary]所封封域。

——《周礼·春官·保章氏》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使田有封洫。

——《吕氏春秋·乐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4. 坟堆;土堆 [mound]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mound]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

——《管子》6. 国土,土地 [land of a country;land]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7. 泛指书信 [letter]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

——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8. 封建主义的简称 [feudali *** ]9. 封山,山名 [Feng mountain]。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10. 姓〈动〉1. 分封土地 [present vavasory]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宋· 苏洵《六国论》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confer upon]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

——《史记·魏公子列传》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earth up]将何以封矣。

——《国语·楚语下》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开阡陌封疆。

——《史记·商君书》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build soil altar to worship heaven in ancient Emperor]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 堆土筑坟 [stack soil to build a grave]封王子比干之墓。

——《礼记》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seal]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

如:把酱菜坛子封好11. 界限,局限 [limit]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close]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 [bank up]。

如:炉子封了吗?〈形〉1. 高 [high]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2. 大 [big]。

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2. 古文中“封”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2. 同本义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

4. 坟堆;土堆

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管子》

6. 国土,土地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

7. 泛指书信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8. 封建主义的简称

9. 封山,山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10. 姓

〈动〉

1. 分封土地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宋· 苏洵《六国论》

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

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

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将何以封矣。——《国语·楚语下》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

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书》

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

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堆土筑坟

封王子比干之墓。——《礼记》

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如:把酱菜坛子封好

11. 界限,局限

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

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

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

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如:炉子封了吗?

〈形〉

1. 高

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2. 大 。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3. 封在古文中的意思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

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

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

4. 疆界:~疆。~域。~界。

5. 限制:故步自~。

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

8. 姓。

4. 封 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封的用法及例句:

①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传?昭公二年》:“宿不敢~植此树。”

②聚土筑坟。《五人墓碑记》:“五亦得以加其土~。”

③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疆之界。”【又】把……作为疆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触龙说赵太后》:“而~之以膏腴之地。”《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天下之谋臣。”

⑤领地;邦国。《尚书?蔡仲之》:“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

⑥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筑坛祭神的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狼居胥。”

⑦封闭;封合。《鸿门宴》:“籍吏民,~府库。”《记王忠肃公翱事》:“出珠授之,~志宛然。”

⑧指封缄物的件数。《范进中举》:“一~一~雪白的的细丝锭子。”

⑨大。《左传?四年》:“~豕长蛇。”

5. 文言文君道

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可以网络上参阅一下)以上来自百度知道。

6. 文言文 私心 译文

原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注释 1.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2.便宜:指对国家有利得事。3.悫:恭谨,诚实。4.贡禹:西汉大臣。以明经洁行著名。5.蕴籍:宽和,宽容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7. 文言文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争功,未得行封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①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篃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②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髃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③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髃臣,髃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④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髃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注①集解如淳曰:“复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韦昭曰:“阁道。”

注②集解徐广曰:“多作‘生平’。”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未起时有故怨。”

注④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广汉。什音十。正义括地志云:“雍齿城在益州什邡县南四十步。汉什邡县,汉初封雍齿为侯国。”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①右陇蜀,②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③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④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日驾,西都关中。⑤

注①正义肴,二肴山也,在洛州永宁县西北二十八里。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

注②正义陇山南连蜀之岷山,故云右陇蜀也。

注③索隐崔浩云:“苑马牧外接胡地,马生于胡,故云胡苑之利。”正义博物志云“北有胡苑之塞”。按:上郡、北地之北与胡接,可以牧养禽兽,又多致胡马,故谓胡苑之利也。

注④索隐按:此言“谓”者,皆是依凭古语。言秦有四塞之国,如金城也。

故淮南子云“虽有金城,非粟不守”。又苏秦说秦惠王云“秦地势形便,所谓天府”。是所凭也。

注⑤索隐按:周礼“二曰询国迁”,乃为大事。高祖□日西迁者,盖谓其日□定计耳,非□日遂行也。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道引不食谷,①杜门不出岁余。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服辟谷之药,而静居行气。”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窢伐促和讵古存汰担咯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闲,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①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注①索隐四人,四魭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按:陈留志云“园公姓庾,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曰夏黄公。角里先生,河内轵人,太伯之后,姓周名术,字符道,京师号曰霸上先生,一曰角里先生”。又孔安国秘记作“禄里”。

此皆王劭据崔氏、周氏系谱及陶元亮四八目。而为此说

8. 文言文翟汝文

宋史第一百三十一翟汝文列传

【原文】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责监宿州税。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旧制。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广其园辅。汝文言于上,师成讽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悉纵之。密岁贡牛黄,汝文曰:“牛失黄辄死,非所以惠农,宜输财市之,则其害不私于密。”上从之。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书,上供常数,后为献利之臣所增者,当议裁损。如浙东和预买绢岁九十七万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万五百匹,以一路计之,当十之三。如杭州岁起之额盖与越州等,杭州去年已减十二万匹,独越州尚如旧,今乞视户等第减罢。”杨应诚请使高丽,图迎二帝,汝文奏:“应诚欺罔君父,若高丽辞以大图假道以至燕云,金人却请问津以窥吴越,将何辞以对?”后高丽果如汝文言。上将幸武昌,汝文疏请幸荆南,不从。

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吏缘为奸。汝文语桧,宜责都司程考吏牍,稽违者惩之。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然汝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 成王封伯禽于鲁文言文翻译
  • 答:《成王封伯禽于鲁》文言文翻译如下:成王封伯禽于鲁,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成王问他:“你为什么要封给鲁国呢?”周公说:“鲁国是各个封国的母国,不能不封。从前,周公旦到东方去平定叛乱,在桃园盟誓,为了保护和巩固天下已经安定的局面,我就把大部分土地封给了太公姜尚;鲁国...

  • 文言文所字的意义及例子
  • 答:“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这句也一样,“天下之所顺”“所”前面的“之”字为“顺”的宾语,即“天下顺之” 所以这句就是---凭借着天下人归顺(的力量)攻亲戚背叛(的一方)。 4.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请举个例子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

  • 信封文言文
  • 答:4. 翻译古文《谲判》 谲判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氏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①之,内题②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③,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④也.今骤获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⑤以待,遗金...

  • 分封制文言文
  • 答: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

  • 高祖封侯雍齿文言文翻译
  • 答: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6. 文言文高祖斩丁公翻译 高祖赦季布斩丁公 【原文】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

  • 封识宛然文言文翻译
  • 答:1. 封识宛然文言文翻译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一带某个官员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地不让走,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

  • 故因为所以文言文
  • 答:1. 故字所有文言文翻译和例句 谢谢谢谢 故: ①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汉书·高帝纪下》:“所封皆故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⒉指前妻。古乐府《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从阁去。”⒊指前夫。《孔雀东南飞》:“...

  • 挂印封金文言文
  • 答: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2. 关羽的“挂印封金”是什么意思 “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

  • 全面封锁用文言文如何表达?
  • 答:要用文言文表达“全面封锁”,先来看看“全面”与“封锁”可以翻译成什么文言词语。“全面”意思是全部都有,文言词语可以翻译为“具”。“封锁”意思是使用强制手段关闭……,文言词语可以用“闭”。“全面封锁”用文言文可以说:具闭。

  • 大庖西封事文言文翻译
  • 答:1. 大庖西封事文言文翻译 封事,臣子给皇上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大疱西,是指光禄寺大庖西室,明代光禄寺负责的是御膳食材的采买,凡祭飨、宴劳、酒醴、膳羞之事,都由光禄寺负责,大庖西室,就是指厨房西边的房子;朱元璋曾在此与解缙谈话,本文就是回答。史载此文缘由如下: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