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人的一生如果缺乏痛苦,那就表明他的人生意义价值程度相对较低。

2024-06-02m.verywind.com
~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快乐并非是人生的目的。恰好相反,快乐是否定性质的,而痛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肯定性质的。一个人的生存如果是有意义的,那么就必然地、不可少地存在痛苦的成分。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生活就是你不乐意它发生但却发生了的事情,这所有的一切和真实不真实没有关系。

常读经典的人都知道,知识的核心是认识自己。人在今世的一切痛苦,都是由于对自身认识不够造成的。当一个人认识不清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时,就会胆大妄为,目空一切,直到无法抵挡的灾难突然来袭;当一个人认识不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时,就会贪婪任性,放荡不羁。所以,封斋的意义就在于感悟生命,审视自己。

对我“青苗随笔”个人而言,只有当他真切地认识自身价值、能力及其使命时,才会从心底里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才会有意义。

生活中,无论多苦多累,他都感觉无所谓,因为他的心里有底。如果说信仰的目的是认识造物主,那么功修则是对这种认识的实践,并且以此来完善自己。斋戒,就是这样一种功修。

我们这个民族被认为有经商理财的天赋,如果说这种特长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全面。当你了解了他们的信仰生活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一年守一月斋戒,就是对整个民族的体质和心灵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从而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表里如一、坚忍不拔等美德。这些美德才是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祖国繁荣昌盛, 社会 和谐稳定,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期盼的。斋月里,信士们参加集体功课,学习敬主爱人与劝善戒恶的经训,以便克制私欲及激励自己成为一名对 社会 有贡献的品德高尚之人。

真主说:“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接济亲戚,并禁止人淫乱、作恶、霸道;他劝诫你们,以便你们记取教诲。

一个能够放下自尊去做事情的人,看的是目标结果;然而过分强调自尊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陪自己做同样的工作,那样会让他觉得不会那么难堪。

痛苦时,我们都爱怪别人。但如果不是自己内在已经有伤,别人的言行、语言、态度,其实难以让我们在意,甚至苦烦。

觉得自己丑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美丑的评价,并不是渴望别人赞美自己,而是内心恐惧自己长相丑的这项“真实”。然而别人的言语并不能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自觉丑陋,别人的言语才让我们痛苦。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内在的伤治好——面对恐惧,创建自信。否则别人的言语,就会不断让你受伤。

若他人的话语让你痛苦,请感谢他,他提醒了你内心的伤。然后学习停止责怪,责怪是没有用的。他不知道你的伤,只是无意识地说出我们的伤及恐惧,真正让我们痛苦的是内在的那个伤正在发酵,而不是什么人、那些言语的表象。责怪并无法治愈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伤在哪里,才能治愈自己,让自己快乐。

根据尼采的观点,痛苦是生命的兴奋剂,任何一个具有成就的人都是痛苦的,痛苦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乃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与我们的生存紧密相连、如影随形,痛苦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我们的后头。

追求快乐当然是正当的,但是按照尼采的理解,我们不能反对痛苦,在我们处于痛苦之中时要把痛苦作为超越自身的力量源泉,作为生命的兴奋剂,谁如果反对痛苦,那就是反对生命本身。

一个人处于上升路径的时候,必定是存在痛苦的,犹如一个人走上坡路,坡度越陡就越是感觉费力,而只有走下坡路的时候感觉轻松。同样的,一个人的人生如果缺乏痛苦,那就表明这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程度相对较低。

如果我们反对痛苦,那就是否定生命的进取进步。根据尼采的观点,痛苦源于人的创造意志,一个人越是具有创造性,那么他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大。

在《权力意志》中,尼采的哲学思想得到较为系统的展现,他认为“权力意志”乃是世界的本源,是促进人发展的根源,人类生存的本质就是“权力意志”,就是人们的“权力意志”促进了人生的创造性,促使人们有限的人生获得更大的价值,而人们的人生价值就是在克服痛苦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的。

痛苦,并不是对人生的惩罚,而是对人生的奖赏,谁的人生都是充满痛苦的,只不过是痛苦的程度有所不同,只有那些较为特殊的人群才不会痛苦。

尼采在《权力意志》中指出,生命本身就是本能,就是追求力的成长、延续以及追求权力的本能。”成长犹如走上坡路,人的任何一种成长都会带来相应的消亡和分裂,这就导致人们产生痛苦。

人的价值和生命力与人的创造性、创造力紧密相关,而所有的创造都必须以毁灭为基础,没有毁灭就不会有创造,所以创造的过程也是毁灭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痛苦。

就连一个人的诞生,也需要产妇的阵痛作为代价,正如尼采在1887年的一份遗稿中写的:“一切生成、成长,所有将来的担保,都会引起痛苦;为了获得永恒的创造快乐,就必须永远地有产妇的阵痛。”

人们习惯于“苦少乐多”来评价自己人生,认为快乐的人生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尼采认为这样的评价是“愚蠢至极”的,他说:“根据一个人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来衡量生命的意义,这是极端虚荣的表现,是人自身虚弱、衰弱、衰退的表现。”

或许,“痛并快乐着”才是真的。痛苦和快乐并非是相对的,痛苦和快乐两者同道而行、并肩排列、紧密相依、互为你我,没有痛苦便没有快乐,正是在克服痛苦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真正的快乐。

所有的那些不敢直面痛苦的人生、淋漓的鲜血的行为,都是弱者的表现,而他们心中所幻想的所谓快乐仅仅是镜中花、水中月何空中楼阁而已。

尼采强调说:“勇敢而富有创造性的人绝不会把快乐和痛苦理解为终极的价值问题,那是些伴随状态,如果人们要达到某个东西,人们就必须意愿两者。”尼采所说的“意愿两者”也就是既要敢于直面痛苦,也要能够享受快乐。

这是因为,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快乐的,同时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程度不同的痛苦的,既然快乐和痛苦都是人生常态,我们就必须勇敢接纳它们,试图规避痛苦或者快乐,都是对人生的反对,都是对生命价值的反对,实际上就是对人生的否定。

尼采将叔本华称之为“我伟大的哲学导师”,叔本华所开创的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对尼采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尼采的上述观点,无疑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是一脉相承的。

叔本华就曾经说过:“我们观察世界,整个世界的每一件事每一处都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并且这些痛苦和无奈的根源都在于我们本身的需要,这些痛苦和无奈与我们不可分离。

叔本华认为,人生在世,充满痛苦是必然的,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人生本身就是痛苦和无聊两者组成的,一个人的意欲得到了实现,他就无聊,如果一个人的意欲得不到实现,那么他就痛苦,永远就像摆钟一样在摇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尼采关于痛苦的观点是从叔本华哲学继承而来的。尼采认为,人生必然充满痛苦,之所以会产生痛苦则是因为一个人的“权力意志”,也就是他求创造的意志。

尼采认为,要消除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痛苦即人生、生存即痛苦,但是我们面对痛苦只有一条道可走:那就是改变对痛苦的看法,主动接纳痛苦。

尼采和叔本华都是悲观主义哲学家,他们以一种悲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但尼采强调的是一种强者的悲观。

叔本华认为人生痛苦源自欲望得不到实现,尼采则将痛苦的根源归结为“权力意志”、求创造的意志。从这个层面来说,尼采的悲观主义具备更加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并且,尼采将痛苦和快乐协同起来,认为两者同道而行,也没有优劣之区分、高下之划分,痛苦和快乐处于相同层次之上,都是我们人生的常态、常客。无论是痛苦或者快乐,我们都要敢于面对和从内心深处予以承认,无论是否定痛苦还是否定快乐,都是对人生的否定。

尼采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与他那“重估一切价值”的豪言壮语相呼应,具有其重要的合理性,对我们思考人生、过好生活具有重大的其实借鉴价值。无论是痛苦也好,还是快乐也罢,都是生命的伴随物,必须从生命本身而非生命之外来评判苦乐。

痛苦和快乐处于相同的层次,并非快乐要优于痛苦,甚至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痛苦才是更为肯定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正确对待苦乐,快乐的时候不要过分地快乐,痛苦的时候也要正确对待痛苦,痛苦是生命的兴奋剂,有时候正是痛苦本身激发了我们生命的创造力、活动力。

如果人生不是痛苦(灾难),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

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中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能分离,那么我们若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事,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不幸。将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吗?

当我们面临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而急于得到安慰时,只要观察一下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他人的不幸和遭遇往往超过我们——就行。我们很少听人说“我比你快乐”,却常听人说“我的遭遇实际比你还要悲惨”。人人都乐于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

就人类的命运来说,有几天不是生活在黑暗的日子中呢? 历史 随着岁月的进展而延伸,人不断地祈求着和平与安乐。但各个阶段的 历史 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国家的生活只不过是战争和骚动罢了,和平无不像昙花一现的插曲。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假如我们要对在这个尘世上快乐和痛苦究竟是前者压倒后者还是二者至少处于平衡状态的这种说法作一个简便而快速的检测,那么,我们只要把吞吃与被吞吃的动物的感受作一番比较就行了。

对每一外在不幸和内在困扰最有成效的慰藉即是:去发现那些比我们更不幸的人。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对整个人类的不幸来说,能说明什么呢?

历史 给我们展示出各民族的生活,然而它所叙说的不外是战祸与骚乱;和平年月,仅是作为偶然而短暂的停顿和插曲,瞬息即逝。

个体的生活,也正是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为无穷无尽的搏杀:这种搏杀,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同欲念和无聊的斗争,而且还是同他人之间的拼杀。他四面受敌,殊死搏斗,最后手握利剑而血洒疆场。

无生命的物质都不能感受到痛苦,无论它们的意志会经受怎样的阻挠。相反,任何动物,即使最小的昆虫,都会经历痛苦。因为知识,无论怎样不完备,都构成动物本性的真正特征。动物生命中每增高一级,其痛苦便相应增加一级。

不过,即使最高等级中动物所经历的痛苦,都不可能达到人所可能经历的痛苦,因为动物缺乏概念思维。而这种追求痛苦的能力,只有借助理性的生存方式,在存在对意志施行否定的地方才会达到它的顶点。

否则,它只会变为毫无目的的残忍。就像儿童坐在戏院里兴高采烈地等待拉开帷幕戏剧上演一样,人在年轻的时候,常遐思未来的人生。

当我们不知道实际要发生的究竟是什么时,我们是幸福的。然而成人似可预见到,有时一些小孩好像无知的囚犯一样,虽不是被判死刑,却不知判决的意义是什么。然而每个人都希望活到老,人人都在今天不好、明天又比今天坏的人生中打转。

如果我们尽可能地想象一下人生的整个不幸、痛苦与灾难,我们就会承认在太阳的光照下,地球能像月球一样只是一结晶体,没有生命的现象,那又多好呢。

我们可以把人的一生看作是在令人惬意之虚无的寂静中出现的一场毫无意义的骚动时节。对人生的所有事件,即便是那些凑合一生的人,到头来也会清醒地认为,生活终究是令人失望的,即便不是一场欺诈,也常充满了神秘,甚至险恶。当两个儿时的朋友在长久的分离后又重逢时,彼此见面第一个感受都不过是:回首平生,整个生活完全使人失望。

而早年,在他们眼中,生活如阳光普照下金色的玫瑰,使他们懂憬不己。生活向他们曾作出那样多的承诺,眼下兑现的却是如此的少。他们现在对生活的失望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致都不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它。他们默默相视,彼此心照不宣地承认了这一点。

痛苦,对无意识的自然界来说,除非特别加以注意,否则很难发现;对有意识的自然界,即进入到动物的生命时,就容易发现。

人们不难看出动物生存的痛苦了。而在人类的生活中,由于人类所具有的清醒的意识,上述的一切表现得最为清楚。这是因为,意志的外在现象越是趋于完美,其表现出的痛苦就日益显著。智慧愈发达,痛苦的程度就愈高,彼此之间成正比例。

一个人越具超凡的智慧,越有清晰的认知,他就越痛苦。天才者,最痛苦之人也。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

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即在于痛苦。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即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的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机而入。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逡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

而实际上,痛苦和无聊,乃人生终究至极的要素。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人由于是意志客体化的最完善形态,也就相应地是一切造物中所需最多的东西了。

人在根本上看,不过是活脱脱的一团欲望和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一身欲望和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孑然前行。万物由天而定,而唯有人自身的欲望和匮乏,是他唾手可取的东西。

因此,人活一世,日益操持于欲望需求之中,终日奔走于优虑烦恼之途,诚惶诚恐地为其生存殚精竭虑。他四面受敌,危机四伏,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左顾右盼,提心吊胆,时时防备意外,处处留心暗箭。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还是在文明 社会 的闹市,他都是这样毫无安全感地跳龋独行。

举凡人生,都只是为生存而奋力拼搏。而且,多数人都深知这场斗争失败的格局,他们直面这场斗争,是因为不为贪生苟活。

可那无可避免的死神,总是藏在后台;不过,它随时都可能在前台亮相。生命,就是充满惊涛骇浪的海洋。尽管人可以竭尽全力、乘风破浪地勇闯暗礁险滩,但他之所向,不过是一步步地离那个使他船毁人亡、葬身海底的终局更近。他之所向,即是死亡。他所奔赴的目标,实际上比他所克服的任何艰难险阻都要凶险。

一方面,痛苦和烦恼在人生中是极为容易膨胀起来的,以至于人们毕其一生所逃避的死神,竟成为人们自愿奔赴的目的。另一方面,痛苦和贫乏一旦给人类以喘息之机,人类立即就会产生空虚和无聊,届时,人们又需要消遣。

一切生灵之所以终日疲劳不知所终,原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四处追逐;一旦其生存安顿下来,他又不知怎样去生存了。此时,他就产生了第二种冲动一一消磨时间,那空虚和无聊的难熬之苦。

于是以摆脱生存的负担,以逃避我们看到那些消除了所有生存重负而饱食终日、乐天知命的人,却开始把自身当作负担了。以前,他们渴尽全力在生命中争分夺秒以图延长寿命;而现在,最终他们却以消磨时光为己任。

然而空虚无聊,人们会流露出绝望的表情。这就说明,人这种在根本上并不互助互爱的生物,为什么居然会喜爱社交之根源所在。精神上的空虚无聊是上流 社会 之通病;而市井小民,除了精神空虚无聊外,便是物质的贫乏了。

于是,究其根本,举凡人生,皆消耗殆尽于欲望和达到欲望这两者之间。欲念在根本上即是痛苦。欲念达到旋即成为一种饱和。目标是瞬息即逝的。占有一件东西便使这件东西的刺激消逝。

于是,不是欲念、需求以新的形态义重新燃起,就是寂寞、空虚、无聊这些东西迎头袭来。同这些精神上的空虚无聊的搏杀所经历的痛苦,不小于同物质贫乏不足时所经历的痛苦。

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长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贫乏和无聊减小到最低限度。

痛苦最初的形式是缺乏、贫困以及为苟活生命而优心仲忡。人们消除痛苦的诸种努力,其结果不外乎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

假如人们成功地消灭了这种形式的痛苦,那么旋即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其他形式的痛苦席卷而来。就年龄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变化,有性欲、痴情、嫉妒、情杀、仇恨、恐俱、声名、贪财、病魔等,最后,当痛苦再也找不到其他形式后,它就以使人难受的烦恼和无聊的方式向人们袭来。人们于是量又要千方百计地消除空虚和无聊。

人生,即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人们可以在理论上,把人生看作是由三个基本因素作为其端点的。

第一是强有力的意志和激情。这主要表现于史诗和戏剧所描绘的那些伟大 历史 人物身上。第二是纯粹的认知,即对理念的领悟。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在于让认知摆脱对意志的依附。这就是天才的生活。

第三种是由极度的意志麻木和与意志相联系的“认知”的麻木而产生的那种空泛的遐想或使生命僵滞的空虚无聊。作为个体,多半时候只是偶尔企及这些端点,或说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实质上,是弹精竭虑、永不复返地死死追逐着一些芝麻大小的琐事。

人们总是难以相信,一方面,大多数人的生活从外表看来是那样的缺乏生机、毫无意义;一方面,他们内心又是何等的空虚,其头脑又是何等的愚笨、迟钝。

因此,每一个体,毕生都不外乎是一场短暂的梦,都不过是一幅飘渺的画。最终,只能用那终将降临的冷冷的来世予以报偿。

人生就像一些低劣的商品,总在外表包上一点光彩的东西。举凡痛苦,总想掩饰;反之,凡是出风头的、光彩的事,都要拿出来张扬一番。

人们越是内心不踏实,就越想在别人眼中被看作很充实。人们已愚不可及之极,每每把他人对己之见奉为圭桌,并把这视作目的而拼命追逐。实质上,在所有文字中,虚荣的本意原不过是空洞与无聊。

假如我们把人生比作一个圆圆的跑道,上边布满了烧得红红的热炭,也有几块纳凉的休息处,而我们又不得不在这跑道上奔跑的话,那么,那些充满幻想的人,便是那种不断以自己站在纳凉之处或即将达到纳凉之处安慰自己、并想在跑道上继续奔跑的人。

但是,那看破个体化原理(即看破时空),认识到事物本性和人性的人,就不会被这种安慰所迷惑。他认为自己应当在这个跑道上的任何一点上果断地跳出跑道。他此时改变了其意志的方向,不再对其自身的、沉醉于现象中的本性表示肯定的态度,而是否定这种本性。

这种情形的表现,就是由美德过渡到禁欲。这时,他不再把爱人如己、替他人做事等同于替自己做事当作满足。他此时从内心对这些东西厌恶之极;厌恶求生的意志,厌恶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本质和内蕴。他时时提防自己的意志与任何事物发生纠葛;对万事万物,他内心深处都抱着一种极度的漠视和逍遥心境。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在痛苦之中诞生的。当我们身在痛苦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改变现状,摆脱现有的环境,从而让自己更舒适一点,继而产生美好的一面。

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我们贫穷时,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贫穷。

从痛苦到舒适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万物众生都是顺从这个发展规律,而从舒适到痛苦则是一种反规律,一切事物的毁灭都是遵循着这种发展规律。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顺境往往会迷失一个人,而逆境往往会激发一个人。所以当我们身在痛苦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正在发生着改变。

痛苦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不经历过风雨,我们见不到彩虹,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取不到真经,只有痛苦才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强大。

如果一个人一生顺顺利利,没有痛苦,这才是我们最大的痛苦。因为在顺境中待惯了,很容易产生玻璃心,稍有不顺就会要死要活。

这个 社会 的生存法则就是狼吃羊的 游戏 ,如果你不够强大,最后只能被别人吃掉。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我们所遇到的痛苦,没有这些痛苦的磨砺,我们将成为别人口中的羔羊。

痛苦可以逼迫自己去前行,贝多芬说:“苦难是人生的导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我们为什么要赚钱?因为饿肚子会让自己很痛苦,如果一个人不需要吃饭,我们还需要工作吗?我相信99%的人会选择不工作。所以说,只有痛苦才会让我们有前行的动力!

我们今天所有的成就都是源自于昨天的痛苦:因为别人曾经对你的鄙视,才会让你有了今天努力的成果;因为别人曾经的冷漠才会让你有了奋斗的目标;因为曾经的贫穷和苦难才会让自己有不停歇的步伐。

我们的人生90%的时间都是在痛苦着,而只有10%的时间在享受痛苦过后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要感谢痛苦,拥抱痛苦,然后才会去改变痛苦。如果没有这些痛苦作为基石,我们会连1%的快乐都没有。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舒适则是一种非常态。一旦我们感觉到自己舒适了,我们就要学会让自己再痛苦点,不然舒适过后就是灭亡。

人类的进化如此,追求财富的规律也是如此。试问下自己的,自己今天的痛苦是不是因为昨天自己太舒适了?

除了病痛以外,你能感受到的痛苦,其实都是价值观带来的,并不真实存在,好多想不开的结,换个角度会豁然开朗,我们活的已经不易,就不要再自己挤兑自己了!

共勉!

作者:青苗

  • 人生的名言名句摘抄
  • 答:12、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13、对骄傲的人不要谦虚,对谦虚的人不要骄傲。 14、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

  • 叔本华的名言
  • 答:一切欲求的基地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承受的重负。8.困乏和痛苦一旦与人喘息,空虚无聊又立即围了过来,以致人必然需要消遣。空虚无聊之所以不可轻视,到了最后...

  • 人的一生其实早已注定
  • 答:二、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大多都是过客,总觉得付出多些就会留的久点,其实一切早已注定。该来的挡不住,该走的留不住。 三、有的人凭着一路的傻里傻气走到最后,有的凭着勤奋努力走到最后,有的人凭着天赋走到最后,还有的人一生平庸,就感觉都是注定,一直都认为人的一生早已被安排好,你以为你在改变什么,其实...

  • 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 答:5.婚姻和爱情,是一种投资,你们相爱才有了投资的本钱,但有钱开店就一定会赚钱吗?所以,婚姻和爱情,更主要的是经营。 6.回忆中的人住在旧城,他远了几寸,又老了几分。 7.忍不了痛苦,就见不到幸福。 8.如果没有终成眷属的盼望,又怎会用一生去守候。 9.要么结婚、要么分手 10.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

  • 关于人生的格言
  • 答:人生里面总是有所缺少,你得到什么,也就失去什么,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会一无所获。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它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一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他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

  • 人生的意义
  • 答:没有人希望自己一生凄苦,如果一生凄苦,心中只会有无尽哀痛哀→用另一种说法就是伤心,伤心到了极点就...探寻着人生的某种意义,这说明现在的你,或者在你的潜意识里,你的人生已经不够有意义,或缺乏意义,或...假使你既要保持欲望,又不会痛苦,那就得承认并接纳因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啊,你想着成功,你也得迎接...

  • 人的一生最最痛苦的是什么?
  • 答: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

  • 如果看透了人生的痛苦,我是否还会获得快乐呢?
  • 答:发自内心的开心,精神上的满足,生活上的动力,学习中的进步,喜笑颜开的笑容,朋友们的赞美,家人的祝福……如果是这样,快乐能让我们拥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何不主动的去重拾快乐,或者制造点快乐的东西呢?你连痛苦都经历了,看透了。难道还怕快乐,会为带来不好的影响吗?不,快乐一直每个人生活的...

  • 求关于人生的格言
  • 答: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2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21、一个人如果不...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2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2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

  • 那些让你痛苦的人和事,都是会让你成长的吗?
  • 答: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并且把这段感情彻底从心底里清空,尔后,开始新的人生。那些让你痛苦的人和事,都是来渡你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痛苦,人又怎么变得成熟和稳重?清朝重臣曾国藩,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年轻时代的他锋芒毕露,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不如意的事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