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蔡支文言文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蔡谟,字道明,(文言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先帝”是“量同天地”的主语,所以属于下一句;“佛道”为“雅好”的宾语,“佛道”后须停顿。原文加上标点,即:“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象,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闻也。”)

11.(3分)A(“魏晋选拔官员实施科举时设立的科目”解说不正确,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用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此外,我国的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

12.(3分)C(“辞去原有的一切职务”分析不正确,此时蔡谟已“被废”,无职务可辞。)

13.(1)(5分)北敌灭亡,确实是件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句意3分,“诚”“贻”译对各1分。)

(2)(5分)能够顺应天意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

(句意3分,“奉”“济”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蔡谟,字道明,是陈留考城人。蔡谟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州府征召为从事,举荐为优秀人才。当时明帝担任东中郎将,征召(他)为参军。元帝担任丞相时,又征召他为椽,转任参军,后又担任中书侍郎,历任义兴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调任侍中。

彭城王司马绂进言说,乐贤堂有先帝亲手画的佛像,经历叛乱之后,然而这乐贤堂还保存着,应下诏作颂文。皇帝交给下面讨论。蔡谟说:“信奉佛教是夷狄的风俗,不合典范制度。先帝气量如同天地,多才多艺,只是临时起意姑且画了这张像,至于平时爱好佛道,那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盗贼横冲直撞,京城毁坏败落,可是这乐贤堂却单独保存下来了,这确实是神灵保佑国运的征兆,然而不是大晋盛德的体现,不是首要歌颂的事情。人臣看见旧物有所感慨,私下写赋颂那是可以的。现在要发布王命,诏令史官,对上称先帝喜好佛教的意志,对下为夷狄作一幅画像的颂辞,这在道理上是有问题的。”于是这事就停止了。

石季龙死了,中原大乱。这时朝廷内外的人都说应该光复旧土,只有蔡谟不这样认为,他对亲近的人说:“北敌灭亡,当然是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蔡谟说:“能够顺应上天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衡量德行能力,这不是当今的贤者所能做到的。必将是分兵割据,使国人疲惫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谋略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财力单薄,智力和勇气不足,这是良犬和狡兔双双毙命的原因。”

蔡谟被免职后,闭门不出,整天讲授诵读,教授子弟。几年后,皇太后派遣谒者仆射孟洪到蔡谟的住处加以册封任命。蔡谟上疏辞谢说:“臣因为(才华)愚顽浅薄,(从前)都愧对(皇上)特殊的恩宠,尸位素餐多年,加上违背轻慢皇帝的命令,应当陈尸于市集。有幸受到宽恕,没想到皇恩又加臣荣耀,这不是臣一死所能报答皇上的。臣卧病没有减轻,不能奔赴朝廷。不尽仰望感激圣恩,谨送上拜章。”于是就以病重为辞,不再朝见。召令赐给几杖,门口设置行马。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赐给助葬用的器物,全部依照太尉陆玩的旧例。诏令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蔡谟性情方正儒雅。丞相王导创办女乐,放置了坐卧用具,蔡谟已在座,很不高兴地离去,王导也不留他。(蔡谟)性情格外忠厚谨慎,每件事必定做过度的提防。所以当时人说:“蔡公过浮桥,解下衣带来系在船上。”

2. 文言文翻译 蔡郭,字字度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蔡廓博览群书,依照礼节说话做事,(被朝廷)从家中起用为著作佐郎。以方正鲠直安闲纯朴为武帝所赏识。两次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还没到任,遇到母亲去世。他性情极为孝顺,(服丧期间)三年不梳头洗发,几乎难以禁受丧事之悲。南朝宋的中央官署建立后,他担任侍中,他建议“审讯囚犯不应该让子孙提供证词,不宜让他们明白地说出父亲祖父的罪过。败坏风气,伤害情感,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从今以后,只让家属与囚犯相见,只要他们没有请求复审,便足以说明他们已经认罪服法,不需要责令家人提供证词。”朝廷讨论并听从了他的意见。

世子的左卫率官谢灵运擅自杀了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因为对他不加纠察而被免官。武帝因为蔡廓刚直,让他补位就任御史中丞。他纠察并上章弹劾了许多人,百官及其僚属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当时中书令傅亮被委任托付以重要职位,而学问在当时首屈一指,朝廷的仪礼典章,都是由傅亮决定的。傅亮常常是先向蔡廓咨询然后实行,傅亮的意见如果有不同,蔡廓也不因此最终屈从。后升任司徒左长史,出京担任豫章太守。他被征调为吏部尚书。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铨选官员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给我,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接受这一职务。”傅亮把这话告诉给录尚书徐羡之,徐羡之说:“黄门郎以下的事都交给蔡廓办理,我们不再考虑;由此以上的事,本来就应该共同研究参考不同意见。”蔡廓说:“我不能因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于是没有上任。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字。铨选官员考察官员用的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需要在上边联名签署,所以蔡廓说是在纸尾上署名。徐羡之也因为蔡廓太刚直,不想让他身居权要地位,调他担任祠部尚书。宋文帝入京继承了皇位,傅亮率领百官迎接,蔡廓也一同前往。蔡廓到了寻阳,恰逢生病不能前进,傅亮将要继续赶路,到他那里告别。蔡廓对他说:“营阳王在吴地,应该优厚地予以侍奉,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你们诸位有杀主的恶名,你们还想在世上立足,将可能吗?”蔡廓年龄和官位都不大,却被当时的名流所推崇敬重,每当到了时令年节,都恭敬地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他侍奉兄长蔡轨如同侍奉父亲,大大小小的家事,都是询问兄长以后再做,从公家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全都交给蔡轨,有时需要花费,全都是到主管人员那里去申请。他跟随武帝在彭城,妻子郗氏写信向他要夏天的服装。蔡廓写信回答说:“我明白你需要夏服,估计兄长给事中自然会给你提供,不用另寄。”当时蔡轨担任给事中。元嘉二年,蔡廓逝世。高祖曾经说:“羊徽、蔡廓可以与三公平等看待。

麻烦下次把字写对,廓非郭

3. 文言文“蔡璘重诺责”

文言文《蔡璘重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辇(niǎn):车子(名词),这里是(动词)“用车子运”的意思。

⑤寄:寄存。

⑥劵:凭证。亡何:不久

【翻译】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很注重诺言和责任,对情谊很忠厚,笃实。有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没有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寄放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很了解我(的为人),所以没有告诉你。”最后便用车子(把钱)运到(那人)家中。

4. 邹炳泰文言文翻译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弹劾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官员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官员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官员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高官。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5. 支的文言文意思

zhī

①同“枝”,枝条。《汉书?晁错传》:“~叶茂接。”

②同“肢”,人或动物的四肢。《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僵劲不能动。”

③分支。《过大孤山小孤山》:“江自湖口分一~为南江。”

④支撑;支持。《核舟记》:“诎右臂~船,而竖其左膝。”

⑤供给。《汉书?赵充国传》:“足~万人一岁食。”

【支离】⒈分散不全。⒉衰弱;憔悴。

【支吾】⒈抵抗。⒉勉强支撑。⒊用语搪塞;说话含混,闪烁其辞。

6. 蔡肇过目不忘的文言文翻译

蔡肇,字天启,丹阳人。尝从王介甫游,一日,语及卢仝《月蚀》诗,其词语奇险。介甫曰:“人少有诵得者。”天启立诵之,不遗一字。一日,又与介甫同泛舟,适见群凫数百,掠舟而过,介甫戏曰:“子能数之乎?”天启一阅即得其数,因遣人询之放蓄者,其数不差。

翻译:

蔡肇,字天启,丹阳人。曾跟从王安石游学,有一天,谈到卢仝的《月蚀》诗,全诗的字词非常生僻。王安石曰:“很少有背得的人。”蔡肇立刻背诵起来,一字不差。又有一天,蔡肇与王安石一同乘船,恰好有数百只野鸭群,掠舟而过,王安石开玩笑曰:“你能数清它们吗?”蔡肇扫一眼就数清了总数,(王安石)就派人去问放养鸭子的人,其数果然不差。

7. 文言文谢万石雅量中为什么谢万石对蔡子叔说卿奇人,殆坏我面

支道林要回会嵇,当时的名流们在征虏亭为他送行。蔡子叔(蔡系)先到,坐的靠近林公;谢万石(谢万)后到,坐的离林公稍微远一点。中间蔡临时离开,谢万就挪到他的位置坐下。蔡回来后,见谢万坐了他的位置,就连同坐垫一起把谢万举了起来,扔到地上,自己又坐到那里,谢万把头巾都摔掉了,他慢慢站了起来,整理一下衣裳,回到座位坐下,神色很平和,没看到他多么恼火。坐下以后,他对蔡子叔说:你真是个怪人,差点把我的脸都摔坏了。

蔡回答:我本来就没替你的脸考虑然后二人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