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2024-05-01m.verywind.com
~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并全文选用编入教材。《孟子》此章是一篇简短的驳论文,先反驳春景关于大丈夫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文章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不同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妾妇之道”而已。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奉行的是大丈夫之道。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对文意的真正理解还需要分析几个问题——

一、孟子为什么不同意景春?

这要由景春的观点推测。景春的话其实是因果倒装的形式:先强调“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再补充说他们是大丈夫的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的喜怒都关系到天下是否安稳,这是说公孙衍、张仪都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了,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走到了人生顶峰。可见景春对“大丈夫”的判断标准:大丈夫应该成才、治国。

景春说话的口吻和心理也在文中有所体现——因果倒装句式,反问句式,“诚”字的使用,都是为了强调并突出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等人的崇拜,和想做一个大丈夫的向往。

二、孟子认为什么是大丈夫?

听了景春的观点,孟子立即展开了凌厉的反驳。孟子同样用一个反问句表明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样的人哪里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焉得”表达了语气的强硬,孟子对公孙衍和张仪用“是”指代,表明对这两个有名的纵横家毫无尊敬之态。

接着紧跟一个反问句“子未学礼乎?”难道你没学过礼吗?两个反问,步步紧逼,毫无婉转之言,开门见山地揭示了对方错误的本质——“未学礼”。

反问式导入直截了当,气势逼人。中间便是分析问题,逐个击破,用事实说明公孙衍和张仪是“妾妇之道”,从多个方向正面说明“大丈夫”的行为准则,最后得出“大丈夫”的实质要义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什么是“大丈夫”,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词句理解:

 “妾妇之道”。从文中来看,“妾妇之道”的本质是“以顺为正”,即以顺从为标准。男子及冠,听父亲的训导,女子出嫁,听母亲的训导。母亲训导女子,出嫁之后顺从夫君,这种顺从,是妾妇之道。由此可知,孟子眼中的公孙衍、张仪之辈即是顺从,他们顺从什么呢?顺从君王,顺从世俗。他们只是顺从得好,所以位极人臣。

“广居”“正位”“大道”。孟子自己说过“这三个词喻指儒家所说的“仁”“礼”“义”三者,说明人的道德修养应有这三个重要方面:“仁”是仁爱,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环;“礼”是有节制的意思,所谓“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中规中矩,符合礼法;“义”有公正、合理的意思,走正确的道路,坚持原则和正义。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是逞人前之强。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提出了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时应有的处世态度。其中“与民”两字很要紧,即听从民意、顺民心、为民作为,条件允许的时候为民作为,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要求自己,完善己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富贵”“贫贱”和“威武”是人生要面临的三种考验,只有经受住这三种考验,依然矢志不移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三、从“大丈夫”看孟子“仁”的主张

孟子在孔子“仁政”基础上所提出的“性善论”要求人们: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用“仁”“义”“礼”来处理各种关系,那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统一的保证就有了。这正是《富贵不能淫》中阐述的,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义),从仁义道德的角度论证了“仁政”的可行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文化意蕴是孟子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规范,“仁、义、礼”是道德规范的核心,面对人生不同境遇都能从容对待,经受得住各种考验,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才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添砖加瓦。

四、孟子的雄辩术

孟子是著名的雄辩家,文中论辩的剑拔弩张,气势凌厉,要抓语言形式感受:

一是论证语言讽刺。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孟子说,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孟子通过这样的讲述,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的行为,即表现了自己对他们的鄙夷,又使抽象的说理显得形象、具体,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二是论辩条理清晰。

除了上文所述孟子采用“先驳后论”的思路外,还体现为辩论的论证语段完整而逻辑清晰。如“子未学礼乎?”到“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前者为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两句的长句共同构成完整的类比论证。

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也不能颠倒:“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大丈夫首先要坚持的原则,这是强调立志;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说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原则,这是强调守志;最后“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偶然性,这是对大丈夫更大的考验,也是最高的境界了。

二是句式体现气势。

除了前文分析的反问句式的使用,雄辩的气势还体现为文中大量的长句、整句的使用——这是排比句、对偶带来的效果。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了排比。“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运用了对偶。这样的整句带来一种论辩气势,就像一口气把话说完而不容别人插嘴一样。

面对这样的雄辩,对方只能哑口了,而孟子的主张,得以彰显。

  • 【公开课】《富贵不能淫》
  • 答:展示李白的《临路歌》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让学生例举课文中所学到的大丈夫。六、做学案上的题。(实词翻译)整体感觉:没有沉入文本中,缺少学生的思考,只是教师带着学生浅显地徘徊在文本之上。教学设计...

  • 天真浪漫的依附者——《水浒传》之李逵
  • 答:(一)、文本解读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金圣叹曾这样写道:“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浪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

  • 千古名句赏析并翻译
  • 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 劝人老了也不要灰心丧气的诗句
  • 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一道关于孟子的语文题
  • 答:孟子的忧患意识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民生的忧患上,在孟子看来,忧患不但可以培育高尚的理想和志向,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能够逐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高度。充分体现了孟子对道德修养以及人格...

  • 诸子经典解读
  • 答: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孔子家语?五仪解》【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

  • 共同努力的文言文
  • 答: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

  • 傅佩荣论语三百讲读书笔记(11)
  • 答: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解读——这句话具有孟子般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27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

  • 关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例子。(除了文...
  • 答: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

  • “威武不能屈和富贵不能淫”的例子有哪些?
  • 答: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