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资治通鉴第一篇是什么 唯辅果在,中的辅果是谁{这是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因为没有这个注...

2024-05-23m.verywind.com
资治通鉴第一篇是周纪一最后一篇是后周纪二吗?~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

智果到太史那里另立氏族,名为辅氏。到智氏灭亡,只有辅果还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篇讲的就是三家分晋,这是因为三家分晋是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水岭。春秋五霸中的扛把子晋国被分裂成韩赵魏三家,春秋五霸演变成为战国七雄。

《资治通鉴》第一篇是《周纪》,主要内容为记载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至周烈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止,共计17年。

起: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是三家分晋,为什么司马光会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因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作为了整部巨著的开篇。后世的史家们,也把这一事件作为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默困敦,凡三十五年。”(大意:周纪第一篇就从这里开始,记载了从周威烈王至周烈王三十五年间的大事件)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针对这件事,司马光发表看法说:我听说天子的职事没有什么比礼更重大的,礼没有什么比区别职分更重大的,而职分没有什么比名位更重大的。什么叫礼?纪纲就是礼。什么叫职分?君臣上下就是职分。什么叫名位?公、侯、卿、大夫就是名位。就在这段文字下有面,司马光展开了长篇大论。

他明确提出,天子的职责就是守好礼,管好礼,以礼来治理国家。做到上下有别,尊卑有序,不能逾越。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司马光还用大段文字阐述了周文王编《周易》时,把《乾》《坤》两卦放在首位,就是为了遵从尊卑上下的礼义关系。孔子为《周易》作注释说的乾坤己定的思想,都是在论述守礼的重要性,而礼又没有什么比名位更重大的了。

对于周天子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痛心疾首。他说:痛心啊!因为周幽王、周厉王失德,而使周朝的政道一天天衰败,朝纲政纪散失毁坏,居下位的侵凌居上位的,居于上位的人权力衰落,诸侯专擅征伐大权,大夫专擅诸侯的国政,礼制大体十之七八己经丧失。然而,周文王、周武王的宗庙祭祀仍能绵绵相延而不断,就是因为周代的子孙们还能恪守其名分的原故。为什么这样说呢?昔日晋文公有大功于周王室(以盟主的身份带头拥戴尊崇周王室)时,向周襄王请求死后能像王者一样用隧葬的礼仪,但周襄王没有允许,说:“这是天子不同于诸侯的礼仪啊!没有更代周室的德运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你所反对厌恶的啊。不然的话,叔父你自己有属地而尽可以隧葬,又何必来请示我呢!”晋文公由是畏惧而不敢违抗。由此可知,从周王室的属地来看,不比曹国、滕国大;以周王室管辖的民众来说,不如邾国、莒国多;然而,经历了数百年,周王室仍为天下宗主,虽晋、楚、齐、秦都很强大,却不敢侵凌于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名分还存在的原故啊!至于季氏在鲁国,田常在齐国,白公在楚国,智伯在晋国,他们的势力足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始终不敢冒然行事者,哪里是什么他们的势力不足或者是什么于心不忍呢?只不过是他们害怕被安上冒犯名分的奸名,而使天下共诛之的原故啊。如今,晋国大夫侵暴蔑视他们的国君,瓜分了晋国,天子既然不能讨伐他们也就罢了,却还宠护加爵秩给他们,使其列位于诸侯,这就使得人人都知道,现今连区区名分都无法守住了,从而把名分抛弃掉,至此,先王的礼制己经丧失殆尽了。

或者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衰微积弱,韩、赵、魏这三晋却很强盛,周天子虽然并不想允诺他们为诸侯,但他又怎么能办得到呢?这种看法非常不对。韩、赵、魏虽然强盛,如果他们不顾天下人的诛伐而侵犯礼义,那么,他们就不会向天子请求册封,而会自立为诸侯了。而不向天子请准就自立为诸侯者,则将成为悖逆之臣。天下假如有像齐恒公、晋文公那样的国君,就必然会尊奉礼义而讨伐他们。可如今是他们向天子请示,天子应允了他们,是受天子的册封而成为诸侯的,还有谁能够去讨伐他们呢?所以,韩、赵、魏这三晋能够列为诸侯,不是韩、赵、魏破坏礼制,而是天子自己破坏了礼制。

呜呼!君臣上下的礼制既然己经败坏了,由是,天下人便以智谋和实力相争为英雄强主。这样下去,就使得圣贤的后代原来列为诸侯的,他们的国家没有不被消灭的,他们的人民也没有不被离散除灭而消失殆尽的。这难道不使人感到悲哀吗?

一声叹息,说明了司马光对周天子的失望,并认为周王室的衰微都是礼崩乐坏造成的。司马光的这一观点也一直贯穿到他对以后不少历史事件的评价中。

  • 文学常识:第一...
  • 答: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行记》第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水浒传》第一部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金瓶梅》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部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第一篇具有民主...

  • 唯辅果在,中的辅果是谁{这是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因为没有这个注释}历史背 ...
  • 答:智果到太史那里另立氏族,名为辅氏。到智氏灭亡,只有辅果还在。

  • 王夫之的历史观——《读通鉴论》之秦始皇
  • 答:第一篇——从秦始皇开始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记载的,王夫之选择从秦始皇开始论述,说明从秦朝开始的封建地主制的历史,才是他要探讨要研究要学习的对象。但是,在秦始皇这个最能大书特书的一个帝王之...

  • 资治通鉴里的故事txt全集下载
  • 答: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资治通鉴里的故事作者:小文兀刀第一篇 智氏灭亡 豫让复仇更新时间2010-3-21 14:37:44 字数:3602 智氏灭亡刚开始的时候,智氏族长智宣子想立智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族人智果对他说:“不如立智宵,智瑶与常人相比有五个...

  • 寒食节是传统节日吗?
  • 答: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被《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中国散文鉴赏》第一篇就是“介之推不言禄”,成为中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秦孝公的求贤令
  • 答:《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八年,秦国新任国君秦孝公颁布一则求贤令:在小说《大秦帝国之裂变》中,这则求贤令被翻译成了这样:两篇短文虽然在用字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在主旨上确是相相同的:虚心求贤,广纳山东人才。第一篇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用词显得非常官方,看不出当时秦所面临的问题...

  • 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著书 急急急!~
  • 答: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已经像个大人。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到家把听来的讲给家人听,便能够说清楚《左氏春秋》的大体意思。后来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以至于有时忘记了饥渴和冷热。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

  • 《贞观政要》
  • 答:但也表明吴兢对封建伦理的重视和虔诚。《贞观政要》在史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现在唐代起居注、实录、国史已不存,《贞观政要》是现存记载太宗朝历史较早的一部史书。书中保存了较多的重要史实,比它晚出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记贞观年间史实,有些方面也不如它详尽。

  •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什么
  • 答:二、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三、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庭:庭院。瓮:口小腹大的一...

  • 姓司马的伟人 5个
  • 答: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