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文观止第 10篇是什么 求《古文观止》10篇要最短的

2024-06-02m.verywind.com
古文观止 10篇经典~

http://guoxue.baidu.com/page/b9c5cec4b9dbd6b9/ 百度文库这边有全部的。下面给你题目。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二 周郑交质 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八 曹刿论战 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十一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十二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十三 子鱼论战 左传
十四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十六 展喜犒师 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八 蹇叔哭师 左传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二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三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 左传
五 吕相绝秦 左传
六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七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八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十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十一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十二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十三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十四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十五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十六 吴许越成 左传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二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三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四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五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六 里隔断罟匡君 国语
七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八 叔向贺贫 国语
九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十 诸稽郢形成于吴 国语
十一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十四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十五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十六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十七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箦 礼记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 檀弓
二十一 杜篑扬觯 礼记 檀弓
二十二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 檀弓
卷四 战国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五 颜斶说秦王 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九 触詟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十一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十五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卷五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五帝本纪赞 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 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 史记
八 管晏列传 史记
九 屈原列传 史记
十 酷吏列传序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二 滑稽列传 史记
十三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卷六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二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五 过秦论上 贾谊
六 治安策一 贾谊
七 论贵粟疏 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九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十 答苏武书 李陵
十一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十二 报孙会宗书 杨恽
十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十四 戒兄子严敦书 马援
十五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十六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陈情表 李密
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三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 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十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 杜牧
十五 原道 韩愈
十六 原毁 韩愈
十七 获麟解 韩愈
十八 杂说一 韩愈
十九 杂说四 韩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师说 韩愈
二 进学解 韩愈
三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四 讳辨 韩愈
五 争臣论 韩愈
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七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八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九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十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十一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十二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十三 送董邵南序 韩愈
十四 送杨少尹序 韩愈
十五 送石处士序 韩愈
十六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十八 祭鳄鱼文 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石碏谏宠州吁》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 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于州吁,嬖人之于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 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 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 能昣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 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 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 速之,无乃不可乎即”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zhèn)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耈(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 《捕蛇者说 》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奔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杂说(四)》杂说(四)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英雄之言》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医戒》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这些可是我一篇一篇帮你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富国篇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埶,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男女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此之谓也。
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赋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絜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无他故焉,人主自取之。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礼义以一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勉矣。是何邪?则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叶必类本。」此之谓也。

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焉者也。譬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挠腘,君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
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故曰:「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此之谓也。

任务,抱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